远望舰队神秘南下,浩瀚的太平洋波涛之下,是否正酝酿着一场震动世界的军事行动?
种种迹象表明,解放军火箭军或将在半年内再次试射洲际弹道导弹,而这次的主角,很可能是被誉为“国之重器”的东风-41,它或将迎来在太平洋上的首次亮相。
解放军此次行动的背景,是美国近年来对华核政策和军事行动的不断升级。
美国不仅频繁渲染“中国核威胁”,还积极推动与日韩等盟友的核合作,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同时,美国不断加大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频繁炒作台湾问题,试图对中国施加军事压力。
此外,美国在核军控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自己退出军控条约,却要求中国加入,其霸权主义行径昭然若揭。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在9月份进行了东风-31AG的全射程测试,展示了自身的核威慑力量。
而即将进行的第二次试射,则被视为中国反制美国核讹诈、打破外界对中国核能力误判的重要举措。
如果DF-41真的在太平洋上首秀,将向世界展示中国最先进的核打击能力,有效威慑美国的“有限核冲突”思路,并有力回应外界对其部署能力和突防技术的质疑。
此次试射的主角——DF-41洲际弹道导弹,具备射程覆盖美国全境、携带多弹头以及先进突防能力等优势,美国现有的反导系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拦截。
DF-41的成功试射,将迫使美国重新评估中美核战略平衡,并遏制其核冒险主义行径。
执行此次试射任务的,是中国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
它们将负责精准追踪和测量弹头落点、飞行轨迹参数以及再入速度等关键数据。
1980年,中国首次向太平洋试射东风-5洲际导弹时,远望号测量船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远望3号、5号、6号以及7号组成的舰队南下太平洋,也预示着第二次洲际导弹试射即将展开。
外界普遍认为,DF-41的射程超过15000公里,足以覆盖美国全境,并且可以携带多枚分导弹头。
与老一代洲际导弹相比,DF-41不仅射程更远,突防技术也更先进,例如弹道机动和诱饵分离等多重手段,都大大增加了美国反导系统的拦截难度。
如果DF-41能够通过实际全射程试射,展现出高度的稳定性、精准度和突防成功率,就等于向美国宣告,任何单方面的核打击企图或“首击摧毁”的企图都已不可能实现。
这对于近年来一直宣扬“要赢得中美有限核冲突”的美国而言,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自从DF-41公开亮相以来,外界对其真实实战部署能力一直争论不休。
各种传闻主要集中于该导弹是否已完成战备值班、能否同时携带多枚分导弹头以及是否具备先进突防技术等等。
如果DF-41真的在南太平洋进行首次全射程实弹发射,无疑将明确解答这些疑问,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火箭军在核打击能力上的重大飞跃。
此次试射如果成功,其带来的政治和军事信号都将比东风-31AG更为强烈,对美国新一届特朗普政府也将更具震慑力。
只有展示出足够成熟的二次核反击能力和灵活多样的高端武器,才能将美国极端主义者的“核战争”幻想扼杀在萌芽阶段。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对核力量一直保持“最低限度威慑”与“有限透明度”。
面对美国日益咄咄逼人的核施压,中国也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公开战略,除了官方宣布加快核力量发展外,东风-31AG的全射程试射已经向世界清晰地传递了中国的核实力不再只是“隐而不发”。
俗话说“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大国博弈的核心规律之一就是,如果你的力量足以让对方误判的代价极其高昂,那么对方往往就会变得相对谨慎。
东风-41一旦完成此次太平洋“首秀”,将更大程度上迫使美国那些“核冒险主义者”重新审视中美之间真正的核战略平衡。
“核讹诈”这一美国惯用的手段将不再能够左右中美关系的走向,也无法动摇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的坚定立场。
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核实力,美国将如何应对?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中美两国能否找到新的平衡点,避免误判和冲突?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