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奸女儿后崩溃自杀,这印度神片足够惊艳

曾狄曾 2024-10-07 11:08:33

好于97%的犯罪片是怎么样的?

理发师马哈拉吉请假一天。

他出现在了一家礼品店中。每相中一个礼品,马哈拉吉都会向坐在马路对面屋子里的母女展示,但凡她俩有一点不满意,他便回店内重新选择。这时一辆大货车沿街驶来,并不知何故突然失控,冲进了母女俩所在的屋子.....女儿因被家中的垃圾桶扣住,幸运地躲过一劫。

马哈拉吉后来开了家小理发店,守护着她成长,垃圾桶则冠以吉祥天女拉克希米的名字珍藏。

某个深夜,有人闯进马哈拉吉家。次日,他便前去报警,声称歹徒有三人,不仅乱打人,还偷了他的垃圾桶。修车司机因为盗窃议员的墨镜,被狠狠打了一顿,不甘心的他很快寻到报复的机会,将议员打成重伤,随后便人间蒸发了。两名歹徒在一户人家抢劫,获取大量财物,歹徒头目还从现场带走一个小玩意儿。回到家中,他将小玩意儿扔进了货架上的垃圾桶。这个垃圾桶和马哈拉吉家的一模一样。这里暗示了印度女性的地位:她们不可或缺,但也不怎么值钱,就跟垃圾桶一样。所以不管发生多少强奸案,都不会被真正重视且长年累月在发生。

原来,这一切都和十几年前那场车祸有关。而丢失的怎么可能仅仅是一个垃圾桶?还有女性的尊严,以及一个社会应有的公平正义。

《因果报应》是一部印度电影。

是一部能和《调音师》相提并论的电影,情满饱满、叙事惊叹、节奏上乘。最厉害的地方是在结局多次反转之后,情绪仍旧拉满。牢靠的理性框架,煽情的感性情绪。节奏几乎环环相扣,并且在最后时刻实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感宣泄。

剧本玩上了时间游戏,把男主、男二两线乱序混剪,看似无交集实则千丝万缕,漂亮地构造出层层反转。煮饭杀人三贱客用残暴无耻浇灌出了真金项链,由因果招致的报应却酿就了误会,错误的因必会引发不正的果,而女儿便是该因滋长出了悲剧之果。

鲜血填满了脚印,握力摧毁了警局,警察们起初的不作为侧面讽刺出平日懒散警界的腐败。 而后面发现男主寻的不是垃圾桶,隐情是女儿遭袭时全力调查。剧本严谨,以一个看似简单的垃圾桶作为引子,构建了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摒弃了传统印度电影中常见的歌舞场面。情节紧凑,反转惊艳,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和震撼。由一个垃圾桶开始,一个反转接着一个反转,把悬疑度拉满。

创作者把这种 “淫人妻女者,妻女必被人淫”视为普遍法则 ,试图通过惩罚无辜者来施加报复的剧情视为因果报应,其行为本身反映出的正是道德逻辑的缺失,不仅是对女性权益的剥夺,也是对社会公正的偏离。

随后,通过塞尔瓦姆与马哈拉吉的互动,进一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马哈拉吉无意中听到了塞尔瓦姆的电话内容,这一情节的设置增加了复杂和不确定性。前面一个小时,似乎故意在做得缓慢,故意将谜团一个一个慢慢推送出来,迷惑观众。

高潮部分发生在塞尔瓦姆被捕和出狱后的复仇计划,这一部分节奏加快,情节发展迅速。

简单讲,导演将节奏杂糅于情绪之中。情感的推动力,成为了故事的润滑剂。“别以为你这么做是件多么大不了的事,我不会崩溃的,我会忘了这件事,记住,不是你对我慈悲,是我对你慈悲,饶了你一命,你可以活下去”。

马哈拉吉最终也没有告诉波蒂赛,尔瓦姆是他的父亲,他选择继续将波蒂视为己出,陪她成长。

前半段是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渐将严肃黑暗的写实社会背景渲染出来;后半段则宛如云霄飞车一般,在峰回路转的剧情中开始狂飙,让本来已被挑动的观众,心里经历一场波澜壮阔的情感海啸。

0 阅读:0
曾狄曾

曾狄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