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撤资,菲律宾找美日接盘修铁路,印度主动示好,中国得留心眼

听芹谈国际 2024-08-01 13:41:25

中国撤资之后,美日会不会为菲律宾的铁路项目“接盘”?印度罕见主动示好中国,是出于什么目的?中国又该不该再相信莫迪?

中国撤资,菲律宾想找美日接盘

在7月29日,《日经亚洲评论》刊登了一则报道,表明当前菲律宾正出现一项铁路资金运转问题。

报道信息源自菲律宾军事基地改造和发展局局长、前国防部长洛伦扎纳,他在日前接受《日经亚洲评论》访问时表示,在中国退出苏比克-克拉克铁路项目之后,菲律宾正寻求外资支持这项价值500亿菲律宾比索、约合62亿元人民币的货运铁路项目。目前,菲律宾方面希望美国和日本能够伸出援手,为此,菲律宾军事基地改造和发展局已经在6月份派出代表团访问东京,但直到目前为止,还不知谁会成为出资人。

从这一报道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重要信息:

其一是,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资似乎相当依赖,其国内无法为基建提供足够资金,一旦菲律宾与主要投资国的关系恶化,一些基建项目就会陷入无以为继的困境。

其二是,菲律宾一直仰仗的美国及其盟友似乎并不愿意接盘,在菲律宾已经主动要求并派出代表团前往商议的情况下,仍未给出明确答复,导致现在菲律宾仍不知何人能为铁路项目出资。

而此次面临困境的铁路项目对于菲律宾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影响国家未来的重要项目,所谓的苏比克-克拉克货运铁路,是上世纪90年代初美军撤离菲律宾之后,菲律宾官方所规划的一条路线,连接曾经的美国海军基地与美国空军基地,将这二者分别变成菲律宾的海上与空中交通枢纽,同时与菲律宾北线铁路衔接,构成吕宋岛与周边岛屿城市的连通网络。

这也让这一铁路项目成为了菲律宾“吕宋经济走廊”的重要构成部分,如果铁路顺利通车,菲律宾就可以借助交通便利,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如果项目陷入停滞,整个吕宋经济走廊的建设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以往中国愿意为菲律宾的这一铁路项目出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区域合作;菲律宾前任总统杜特尔特也采取了搁置争议、优先发展的政策,这才为中资前往菲律宾创造出了有利环境。

但在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上台之后,菲律宾已经全面倒向美国,在政治上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不断在南海对中国发起挑衅,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投资者必然会担忧菲律宾的投资安全问题,选择撤资也是必然之举。

可以说,是小马科斯自己的所作所为为菲律宾带来了困境。而且我们可以断定,此次不会是菲律宾最后一次面临投资困境,在放弃经济利益、全面拥抱西方之后,类似的状况还会再次发生在菲律宾的身上,在被榨干价值之后,不会有任何人会为菲律宾接盘。

再怎么卖惨,也不会有人为菲律宾接盘

菲律宾之所以在这个时段站出来哭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预判到了自己将来的结局,看到了美日两国背信弃义的趋势,所以才公开点名两国,希望能够“唤醒”两国。

今年4月份时,美日菲三国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了三国之间的首次三边峰会,会后的联合愿景声明称,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在吕宋经济走廊的多个领域进行实际投资;5月份,三国还在马尼拉就吕宋经济走廊问题举行了首次官方级会议,当时菲律宾对外宣称,希望华盛顿峰会后的未来5到10年内获得10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

但在菲律宾真正上钩,同中国彻底撕破脸皮之后,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6月份派出代表团与美日两国商议投资事宜未果,显然让菲律宾产生了恐惧情绪;而后拜登输掉总统辩论、特朗普在遭遇刺杀之后人气大涨、拜登退出选举等一系列事件,加剧了菲律宾的恐惧,菲律宾担忧特朗普上台之后会直接改变拜登政府的政策,让菲律宾的投入彻底打水漂。

所以,菲律宾才想要通过哭惨来吸引注意力,尽快签订投资合同。

只不过,菲律宾显然搞错了努力方向,在杜特尔特时代,菲律宾尚可凭借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来同美国斡旋,迫使美国投资菲律宾对冲中国的影响力。现如今,菲律宾已经彻底放弃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手中没有任何同美国谈判与斡旋的筹码,对于美国来说,菲律宾已经被绑定在了自己的战车上,是可以随意拿捏的筹码,根本没有必要付出更多代价,不论菲律宾怎么哭惨,恐怕美国都不会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对印度的示好,中国要留一个心眼

除了菲律宾之外,近期,中国的另一个邻国印度也正在品尝“拒绝中国”的苦果。

在2020年的边境事件之后,印度全面收紧了对中国公民的签证,下架大批中国公司APP,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向中国企业征收重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前往印度投资,这导致很多中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但印度本身也遭到了严重的反噬。

过去几年时间里,严重依赖中国技术与技术人员的印度高科技项目就遭受了重大影响,据印媒披露的统计数据,印度电子工业在过去四年内至少蒙受了150亿美元的生产损失,造成了至少1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进口零部件因为印度政府的高关税而成本大涨。

这导致了一些曾经青睐印度的外资企业再度离开印度,一度想要将产业链转移到印度的苹果公司,就在失望之后将iPhone 16手机的主要产能转回中国;曾经布局印度的富士康,也宣布在河南郑州加码投资10亿。

在如此境遇之下,印度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开始示好中国。

印度财政部7月22日提交给议会的《2024经济调查报告》中就指出,为了促进印度制造业发展并融入全球供应链,印度必须与中国的供应链对接,无论这种对接是通过进口来实现,还是通过结合进口和中国投资来实现,都是印度必须要做的决定。

这相当于直接否决了过去几年来印度的排外政策,要求印度重新对中国开放市场。

此外,印度外长苏杰生7月29日前往东京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外长会议期间,也发表了有关中印边境争端的最新表态,他明确表示,中印这两个大国并不指望其他国家来解决两国之间真正的问题,这相当于直接排除了第三方介入中印双边问题的可能性,同样否决了印度过去几年将美国影响力引向中印边境的政策。

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对于中印两国来说都不是坏事,中印之间的问题本身就在于印度刻意挑衅,导致两国之间本来处于互补状态的经济合作无法顺利运转,现如今印度能给自己找台阶下,恢复中印两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就能够推动两国互利共赢。

不过,对于印度现阶段的示好,我们最好还是要留一个心眼,作为一个“墙头草”大国,印度出现立场摇摆与政策变化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我们还无法判断印度此次向中国示好是不是临时的缓兵之计,想要恢复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合作,最好还是等印度首先展示出诚意。

0 阅读:0

听芹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