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孤勇者,异端教主李贽

璞因挲果 2024-11-15 14:20:36

说起古人,尤其是生活在科举制度成熟时期的古人,给人的印象总是难脱孔孟思想指导下封建立礼教影响。毕竟孔孟思想经过千年政治文化的影响,早已沁入人们的骨髓,融于大众的血脉。

然而,在明朝开国两百余年之际,当儒家思想早已趋于成熟稳固并在理学思想的催化下甚至走向僵化的时候,在思想界居然出现了一位离经叛道的孤勇者,他就是李贽。

对小君来说李贽这人还是相当有趣的,他可谓是明朝思想界中叛逆的犟种。但凡传统礼教奉为圭臬的一切,他都要推翻,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甚至抛家弃业。若在当下自由开放的时代,小君都忍不住想赞他一句有个性。但在那个封建思想专制的时代,他的通透却尤为不易。

李贽出生于明末的泉州。泉州在南宋时期就是天下第一港了,在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期泉州的海外商贸更是相当繁荣。虽说明末的泉州有所衰弱,但在商业范围中浸染百年的泉州自由思想早已有所发展,并在李贽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小的影响。因此李贽从小便养成了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倔强的他自小便开始怀疑儒学传统观念对思想的束缚,并有着强烈的反传统倾向。

他11岁那年就写出了《老农老圃论》狠狠地挖苦了一把读书人的楷模孔子,认为他瞧不起老百姓,这思想是有问题的。好在泉州天高地远且思想自由,倒也没人来找他麻烦。不过在大明统治下若要有所作为还需以科考为途。

在父亲的一再催促下,李贽还是参与了科考。对于他来说科考实在太容易应付了,每天背上几篇范文,等腹中自有三五百篇标准范文时,在考场上当场洗稿,保准高中。估摸着蒲松龄和范进听了这等狂言都得落泪,但毕竟人家李贽就是轻松考中了举人。但李贽说什么都不肯继续参与会试了。

但家中毕竟并不充裕,估摸着他也不好意思继续在家啃老。于是四年后他便出发走上了仕途,只是担任的都是些俸禄极为微薄的职位,完全不足以糊口,如儒学教谕、国子监教官、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之类。

直到五十岁这年李贽终于当上了云南姚安知府,仕途与收入才真正走入了正轨。事实证明李贽还是相当有能力的。兢兢业业地干了三年知府,李贽的执政能力得到上司的充分肯定,并告诉李贽准备将他推举给朝廷,给他一个升迁的机会。

这等机会人人求而不得,但李贽却拒之唯恐不及,连忙递上一封辞职信。震惊的朋友劝他能经,且多考虑考虑家庭的责任。但犟种李贽说什么都不肯继续为官。对他来说,为了家庭的责任他已经在官场压抑了大半辈子,如今他想退休,为自己活一次,奔向自己所追求的自由。

但李贽毕竟在朝廷当过官不大不小的官,在家族中也算是个名人了,若是回归家族那么等待他的便需要由他来主持偌大家族的事务了,比起当官来说,处理家族事务更是繁琐而费心力。因此辞官的李贽索性连福建老家都不回了,直接住到湖北黄安的好友,耿氏兄弟家中。对于他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对于独立自由人格的追求。

但家族中人哪里容许他这么任性。由于他的儿子去世的早,于是家族便强行指定了个侄子过继给他。但他早看穿这种安排哪里是为了亲情,不过是为了争夺家产的虚情假意罢了,于是强烈反对。为对抗家族的压力,六十二岁那年他跑到集聚地的湖北麻城维摩庵剃掉头发,却留下胡须,故意以不僧不俗的模样示人,之为让家族中人彻底死心,不要再指望他能回归。

而他所作的这一切便是在向封建礼教宣战,并不惜与所有人为敌。

而他的思想又是那么的超前,超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得帝王都忌惮,最终将他投入诏狱。七十岁的李贽最终选择“荣死诏狱”。

那么他的思想为何如此让世人,甚至帝王忌惮呢?

篇幅关系,我们下回继续聊。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