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打“以强胜弱”的仗

吵闹实验课程 2024-07-21 16:58:32
两军打仗,双方的实力往往是有强弱差距的。 相比较而言,“以强胜弱”的战功,似乎远远比不上“以弱胜强”。 毕竟,以强胜弱,是应该的事情,理应如此,毫无意外;反之,如果以弱胜强,当然就是奇功一件,一不小心,就会名留青史。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得出结论:作为将领,我们要去追求的,就是“以弱胜强”呢? 这个问题,在战国时代,就被频频提及—— 《战国策》中,赵惠文王二十三年,田单已经离开齐国,到了赵国当总理,赵国大将军赵奢不服,对田单各种挑衅。田单也不是吃素的,他直言不讳地对赵奢说:“我倒不是看不上您的军事素养,我对您只有一点不服气,那就是您打仗全凭人多。我听说帝王用兵,兵力不超过3万就能使天下臣服,而将军您每一战非得动员10万、20万大军不可,这就是我不能佩服您的地方。” 田单的言下之意是:你赵奢虽然战功赫赫,但靠得不就是人多资源多嘛,赢得既没有性价比,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力降十会”是人都懂,“四两拨千斤”才是真本事——这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以弱胜强。 赵奢开始反击了,很不给田单留面子,劈头就是这么一句话:“您不但不懂军事,更不懂时代大势。”赵奢先拿宝剑打比方,说再好的宝剑也不能和石头硬碰,如今用3万人规模的军队迎战强国,就像用宝剑劈砍石头一样。一次两次可以,久了是万万不可行的。 与此同时,赵奢还强调,现代战争(战国后期)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打仗已经成为系统工程,不能只看最显眼的一两处细节,要从整体上把握——这就像今天我们一家公司,绝不可能就靠几个销售精英就能包打天下一样。 而且更重要的是:奇谋妙计也好,以少胜多也罢,当然永远都有价值,只不过时代变了,单凭一两次奇谋妙计,一两场以少胜多,远不足以灭掉一个强国。人家翻翻身,掸掸土,马上又有一战之力。而要打持久战,终归要以综合国力定输赢,拼谁的集权程度更高,动员能力更强,国土资源更丰富,后勤补给更耐久,人力资源更充沛,等等等等,留不出多少取巧的空间。这虽然很残酷,却是不争的事实,是任何一名指挥官都必须直面的现实处境。 赵奢的最终观点很明确,打仗不是儿戏,更不是个人的表演,以强胜弱才是真正必胜的法宝,与最终的胜利相比,个人的虚名和荣誉并不重要。 《战国策》里,赵奢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田单长叹一声,坦诚自己不如赵奢高明。 这场精彩的唇枪舌战,应该说给了我们清晰的指引和答案——身为将领,偶尔用巧计取得胜利当然是好事情,但万万不可沉迷于其中,把奇迹当作常态。反之,应该沉下心来,深挖洞 广积粮,不打无准备之仗,不纸上谈兵,要谋取的,是自身的强大,和以强胜弱的必胜策略。 以弱胜强,偶尔为之,以强胜弱,才是战略常态。
0 阅读:2

吵闹实验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