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谋反还是阴谋诬陷?唐朝版“失踪的她”真相揭晓

青春不散宴 2025-01-04 09:48:12

前言

天刚破晓,洛阳的街巷间笼罩着一层薄雾。驸马崔宣像往常一样起床,却发现自己的爱妾突然不见了踪影。屋内没有挣扎的痕迹,院中也没有人影。这名素来温顺的小妾,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正当崔宣焦急寻找时,一队官差闯入府中,宣读了一道惊人消息:有人举报崔宣谋反,并声称爱妾因得知其阴谋而被灭口,尸体已沉入洛水之中。

这位身为公主驸马的朝廷命官,在一夜之间成为谋反和杀人案的头号嫌疑人。他的命运,就此被卷入了风雨飘摇的漩涡。而爱妾的“失踪”,究竟是一场蓄意诬陷,还是另有隐情?

驸马的“双重困局”

崔宣,武周时期的显赫人物,他不仅是唐高祖李渊之女馆陶公主的驸马,更是“五姓七望”中崔氏家族的代表。这个身兼外戚与士族双重身份的男人,却在爱妾失踪的同时,被冠以谋反罪名。这不仅让崔宣难以自证清白,也让他的家族陷入灭顶之灾的阴影中。

举报人声称,崔宣的爱妾是被其亲手杀害,并抛尸洛水,以掩盖其造反图谋。而武则天对这一指控尤为重视,迅速下令拘捕崔宣入狱。此时的武则天,刚刚平定了越王李贞等宗室叛乱,内心对外戚与世家大族充满警惕。崔宣的双重身份,无疑令他成为敏感人物。

崔宣的辩解毫无用处。面对灭族的危险,他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负责调查此案的御史张行岌身上。

张行岌的坚持

张行岌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御史,在朝廷内以秉公执法闻名。他接手案件后,开始深入调查。然而,在反复审问和搜证后,他发现崔宣既没有谋反的动140机,也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

张行岌将此结论上奏武则天,请求释放崔宣。然而,武则天却对结果大为光火,指责张行岌徇私枉法,甚至放话要让酷吏来俊臣接手审理。来俊臣是当时以严刑逼供、罗织罪名而闻名的酷吏,他一旦接手,崔宣必然在酷刑之下屈打成招。

面对女皇的威压,张行岌毫不退让。他说道:“臣必以事实为依据审案,即使逆圣旨,也要秉公执法。”武则天震怒,直言:“找不到爱妾,小妾已死,崔宣必有反状!”此话令案件陷入僵局,也将崔宣推向绝境。

崔家人的反击

危急时刻,崔宣的再从弟崔思竞站了出来。他决定展开自救行动,找回失踪的小妾,还崔宣清白。他提出了一条看似简单却大胆的计划:

在洛阳城贴出寻人启事,并悬赏绢布作为奖励,吸引民众提供线索。然而,数日过去,爱妾的踪迹依旧成谜。

更为蹊跷的是,每次崔家人在暗中商议对策时,家族内部的计划似乎都会被举报人事先知晓。崔思竞意识到家中可能潜藏内奸,于是暗中设下一计。他故意在家中大声宣称要雇佣刺客刺杀举报者,并观察内奸的反应。

果然,第二天,一名崔家的门客鬼鬼祟祟地出现在举报者的住所。崔思竞一路尾随,将其当场揭穿。在威胁和利诱下,这名内奸交代了小妾的藏身之处。原来,举报者为了诬陷崔宣,将小妾藏匿在秘密地点,企图让她“失踪”的事实坐实崔宣的罪名。

爱妾现身

崔思竞迅速解救了被困的小妾,并将其带至御史台作证。在小妾的讲述下,案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举报者因个人恩怨而栽赃陷害,精心设计了一场“消失的她”骗局。小妾的安然无恙,彻底击碎了对崔宣的指控。

张行岌再次上奏武则天,要求无罪释放崔宣。面对铁证如山的真相,武则天不得不认同张行岌的结论,下令释放崔宣,同时惩处诬告者。根据唐律,诬告谋反的大逆罪,首犯当斩,从犯则处以绞刑。举报者和他的同谋,最终为自己的阴谋付出了代价。

唐代“神探”的智慧

崔宣案不仅是一场悬念迭起的案件,更展示了唐代官员在面临复杂疑案时的智慧与担当。张行岌不畏强权,坚持真相;崔思竞临危不乱,设计破局;最终,两人的努力挽救了一个无辜的家庭,避免了冤案的发生。

这起案件也反映了武周时期的政治气氛:权力斗争的激烈,酷吏的横行,以及律法与政治的交锋。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在案件中展现了她的果断与多疑,但她也不得不面对律法的力量和官员的坚持。

结语:真相的价值

唐朝版《消失的她》,虽然没有电影中的戏剧化场景,但却以真实的细节和人性的挣扎,更深刻地揭示了权力与真相之间的博弈。在那个酷吏横行的时代,像张行岌这样秉公执法的官员,像崔思竞这样敢于冒险揭露真相的家族成员,无疑是那个黑暗年代中最耀眼的光。

这起案件提醒我们,真相不仅是法律的基石,更是社会信任的前提。在现代社会,依法治国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对真相的追求却仍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崔宣案的最终解决,正如唐代诗人所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那一抹穿透黑暗的月光,是正义最终的光辉,也是我们不懈追寻的答案。

0 阅读:3
青春不散宴

青春不散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