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身山水
引子清晨6点,在南宁东站跳上开往防城港的动车。我便开始想象螺蛳粉和越南咖啡的混合香气——这味道像极了防城港给我的第一印象:咸鲜里带着异域微苦,却又让人忍不住想深吸一口。
望着窗外的风景从水墨画变成青芒果色,突然想起地理课本上那句“北回归线以南”。当动车终于停靠防城港北站时,咸湿的海风穿过站台缝隙,卷来了某种介于渔港晨市和东南亚早市之间的气息。

司机师傅用夹着壮语口音的普通话问:“去看黑金沙滩还是先去嗦越南粉?”我抱着装满防晒霜和零食的背包,感觉自己像块被扔进海鲜火锅的冻豆腐——即将被这片土地的滚烫浸泡得浑身入味。
01当白浪滩的黑色细沙漫过脚背时,我才知道“黑金沙滩”绝非夸张修辞。退潮后的滩涂绵延数公里,像被上帝失手泼洒的墨汁,又在阳光下析出细碎金箔。本地小孩拎着塑料桶追赶招潮蟹,他们奔跑的脚印里瞬间渗出海水,像沙滩在偷偷眨眼睛。

戴斗笠的阿婆蹲在礁石旁挖沙虫,动作快得像是沙滩在自动吐出这些晶莹的“海面条”。见我举着手机拍她,阿婆便用京族方言唱起渔歌,末了掏出一把沙虫:“妹啊,拿去煮粥,比男朋友暖心!”
02转到怪石滩,沉积岩被海风雕琢成天然雕塑群。当地人称之为“海上赤壁”,褐红色的岩壁上嵌着千万年形成的孔洞,涨潮时浪涛穿洞而过,轰鸣声如远古回响。遇见位戴草帽的大叔在垂钓,塑料箱里游着几条石斑鱼。“这儿的鱼傻得很,专挑中午咬钩。”他递给我个小马扎,“坐着看海比站着看手机强。”

数十公里外的金滩,沙粒变换了肤色。这片15公里长的金色沙滩上,京族渔民正在表演高跷捕鱼——他们踩着长长的木跷走向海里,活像一群舞台上的大木偶。我试了试他们的竹编虾篓,结果被浪打得踉跄,惹得岸边补渔网的阿叔笑出满口被槟榔染红的牙:“你们城里人还是适合用手机‘捕’美团!”

东兴口岸的清晨比交际场合都热闹。中越友谊大桥上,挑着火龙果的越南大姐和推着电动车的中国大叔擦肩而过,各自手机里播放着抖音神曲和越南流行乐。当界碑旁的武警小哥哥第三次提醒我别踩到国境线时,我正忙着和卖椰丝糖的越南阿婆比划——她用计算器按出“25”,我倔强地回了“20”,最后以22元成交时,两人击掌大笑,仿佛完成了一次民间外交。

万众市场附近飘来炼乳的甜香,顺着味道摸过去,竟撞见五位大妈围坐喝滴漏咖啡。黑咖啡落在炼乳上绘出大理石纹,配着夹肉的法棍,恍惚间让人以为身在河内。咖啡店旁边的商场里,卖卷粉的阿姐看我拍照,特意把调味瓶子摆成心形:“发抖音记得@我啊,我叫阮氏香,是‘姓氏’的氏哦!”

在越南风情街,法棍面包店排着长队。现烤的面包夹着扎肉、腌萝卜和香菜,老板娘麻利地淋上自制酱料:“这是越南版肉夹馍,十多块钱管饱!”转角处的甜品摊上,穿着奥黛的姑娘正往椰丝冰里加炼乳,木勺敲打瓷碗的叮当声,恍惚让人置身河内街头。

必须尝尝华姐鸡粉。到店时,店铺已坐满食客。鸡汤上漂着黄澄的油花,鲜得让人咂舌,鸡丝切细却不失弹性。桌角的调料,青柠、小米辣、鱼露一字排开,本地人教我挤半颗青柠汁进汤里,酸鲜滋味瞬间激活味蕾。

在京族三岛的万尾村,我遇见了独弦琴传承人苏春发。他说:“这琴就一根弦,但能弹出海浪声。”当他拨动琴弦时,金属颤音真的像潮水漫过耳膜。几个穿奥黛的姑娘跳起竹竿舞,木竿开合的节奏里,我听见了京族人500年前从越南涂山迁徙而来的涛声。

夜幕降临,渔港排档支起塑料桌椅。炭烤生蚝在铁网上滋滋冒泡,沙虫粥在砂锅里咕嘟翻滚。隔壁桌大哥操着北方口音和京族老板娘砍价:“大姐,这皮皮虾能买半斤不?我媳妇减肥!”老板娘笑着多塞了两只:“让你媳妇来海边,保管瘦成我们京族姑娘——天天追着螃蟹跑!”

在北仑河口的红树林保护区,船夫用长篙推开晨雾:“这些树根能在咸水里呼吸,比你们上班族会调节压力。”船行至深处,白鹭像撕碎的云片落在树冠,招潮蟹举着大螯在滩涂写“天书”。船夫突然指着一处盘根:“看!那边藏着小船坞。”

午后误入簕山古渔村,明清时期的珊瑚石老屋墙上,弹孔与青苔和平共处。七十岁的阿公坐在门前补渔网,他的皱纹里仿佛藏着北部湾的潮汐:“以前台风来了,全村人躲进石堡,现在游客来了,我家厅堂成了免费摄影棚。”

防城港的魔幻,在于它能让人完成多重时空穿越:在十万大山瀑布下假装仙女,在东兴口岸假装代购,在金滩假装渔女,在烧烤摊假装美食家。出租车司机听说我要去越南芒街,神秘兮兮道:“记得买越南绿帽子啊!不是那个意思,是他们真的戴绿色头盔...”

最惊艳的莫过于十万大山布透温泉。泉水泛着“马尔代夫蓝”,如液态蓝宝石镶嵌在林间。明代县志记载的“温泉远眺”奇观至今鲜活,40℃恒温泉水日涌万吨,38种矿物质浸润肌骨。捧一口清泉入喉,竟尝到大地酝酿千年的回甘。

回程高铁上,我翻开相册:有白浪滩的黑色沙粒钻进背包的铁证,有京族奶奶硬塞给我的风吹饼残渣,还有手机备忘录里记下的神奇对话——
渔港小哥:“沙虫怕油,煮粥要温柔。”
边防战士:“界碑擦太亮,但不能当镜子自拍哦。”

越南咖啡店主:“我的理想是去南宁开分店,然后回防城港养老。”
当邻座游客问起防城港,我发现自己用了最不“攻略”的描述:“那是个能用电动车后座带你看海,菜市场大妈教你砍价,渔村祠堂WiFi满格的地方。”说完惊觉,防城港早已不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成了某种形容词——形容所有未被过度修饰的生活,所有热气腾腾的相遇。
后记回城后某天,在办公楼里冲越南咖啡。当炼乳缓缓沉入杯底时,电梯间飘来谁的手机铃声,竟是京族独弦琴的调子。原来有些地方,早就在你身上留下了只有海风能破译的摩斯密码。

好啦,就到这里,欢迎来评论区互动,留下您的精彩点评![比心][送自己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