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行路上,唐僧不总是“大发慈悲”,八十一难是不是能少几难

同巍聊历史 2024-09-24 02:45:34

随着《黑神话:悟空》在全网的火爆,齐天大圣强势归来,再度引起了人们对西游记的探讨。

时代飞速发展,大家看待西游记的视角也有很大的变化,

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拿的是人生赢家剧本,林黛玉与孙悟空成为互联网最火CP,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沙僧则可以对标职场中的普通人,引起全网共鸣……

唯有唐僧,本人大抵想破脑袋都无法料到,在走过九九八十一难过后,迎来了他的第八十二难——网暴。

因其奸佞不分,还要自作主张,每次都被妖怪骗走,给取经团队添了不少麻烦。

看着让人实在气不打一处来,不少网友因此讥讽道:

“唐僧如果少发点善心,九九八十一难能少一大半。”

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他的故事又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借鉴?

但因善念,而生痴妄

纵观全书,唐僧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出家人应当以慈悲为怀。”

佛教中有六道轮回的说法,行善便可积德,如若作恶太多,就会被打入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在凡尘中生活的我们暂不探讨死后的因果轮回之说。

且看唐僧的一心向善,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真的给他带来福报了吗?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白骨精接连三次化身都未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可每当悟空一棒除掉妖怪时,唐僧不仅没有感恩戴德,反而怨怪他心狠手辣,枉杀无辜。

“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

倘到城市中,你拿了那哭丧棒,乱打起人来,教我怎么脱身。”

说罢便念起紧箍咒,让悟空疼得满地打滚,饶是这样也不解气,一纸贬书将大圣逐回花果山。

刚走不久,师徒三人便在黑松林遇到黄袍怪,没有悟空撑腰,取经队伍战斗力锐减,很快便被妖怪抓走。

唐僧一番自讨苦吃,还是八戒主动请回悟空,这才化险为夷,成功度过这一劫。

第三十二回,银角大王为求长生不老一心想吃唐僧肉,于是早早布下圈套,巧妙利用唐僧的慈悲心。

我看那唐僧,只可善图,不可恶取。若要倚势吃他,闻也不得一闻,只可以善感他,赚得他心与我心相合,却将善终取计,可以图之。

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

第四十回的红孩儿出场便装作一个吊在树上的孩童,高声大呼救命,以此引起师徒的注意。

唐僧见那孩童实在可怜,再次大发善心,斥令悟空即刻救人。

悟空心知有诈,不愿听从。在那怪的巧言令色下,八戒也被蒙骗,使戒刀挑断绳索。

这一救可好,红孩儿趁机使起法术,一阵旋风刮过,成功将悟空和唐僧引入陷阱。

第八十三回,老鼠精下界为妖时假扮落难农妇,骗引唐僧前来搭救。

唐僧屡教不改,丝毫没有吸取先前的教训,一不小心就被掳到洞中。

《西游记》中妖怪千千万,人人都想吃唐僧肉求个长生不老,可他们的套路却出奇一致。

说到底,还是因为唐僧的“仁善之心”。

一路上,孙悟空斩妖除魔,无论什么艰难险阻都不怕,就怕自己的师父乱发善心。

他也因此苦恼不已,多次劝告:

“师父要善将起来,就没药医。”

“师父,今日且将慈悲之心收起,待过此岛,再发慈悲吧。”

可惜大圣一片苦心,几经劝说终不得果。

慈悲本无错,可若是因此而罔顾是非,黑白颠倒,则会酿成大祸,后患无穷。

慈不掌兵,善不做官

如果以古人看待大丈夫的角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唐僧的言行无愧为君子所求。

可若从取经团队的领导者来看,他的表现便不合格了。

孙子曾言:“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仁厚、慈爱之心不可无,可若是用作治理的法宝,便是祸乱的渊源。

“玉冰照雪下玉关,虏剑如沙射金甲。”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

然而,这位封狼居胥的将军对待部下毫不留情。

小打小骂都是家常便饭,稍不留意,军法伺候,打得半死不活倒也不新鲜。

霍去病的暴脾气在军中都是赫赫有名的,至于体恤士兵、关爱下属与他更是沾不上边。

据记载,他曾带十几车肉出征,却偏偏让士兵饿着肚子打仗,肉臭了也不分下去。

这样狠厉的手段何其残忍,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么他的下属是否会因此心存不满,从而生出叛乱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霍去病让士兵饿着上战场是为了激发军队的斗志。试想,整日沉溺于喝酒吃肉,还有谁会愿意上阵杀敌呢?

或许一开始也有人质疑他,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跟着这位战无不胜的将军打仗,加官晋爵获得的封赏,比吃肉喝酒要好太多。

正因如此,他能够打得匈奴远遁,凭借强大战斗力一举收回河西走廊。

战争本身便是残酷的,一旦上了战场,拼的就是你死我活。

诸葛亮为了军纪和战局挥泪斩马谡,项羽一刀砍死上将军宋义,夺回兵权,在巨鹿破釜沉舟;曹操杀王垕,只为稳定战局。

仁慈在战场上就是一味毒药,仅一念善心,多少忠骨就此掩埋,多少悔恨又化作陈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宋襄公率领的宋军与楚军在泓水相逢。

此时的楚军正处于混乱之际,尚未做好开战准备,宋军则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

司马子鱼上奏宋襄公:敌军大乱,趁虚而入,一举攻破可好?

宋襄公听后却连连摆手:“我军乃仁义之师,切不可乘人之危。”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宋襄公恪守礼法,却失掉了战机。

楚军稳住阵脚后,很快便发起猛烈进攻,兵力本就处于劣势的宋国哪里招架的住,连连退败之下,很快便被击破。

满口仁义道德的宋襄公也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白白搭进一条大腿,沦为了各国的笑柄。

仁不从政,义不掌权

楚汉之争,刘邦何以胜出?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如何上位?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何成功?

古往今来的政治家,得以成功掌权,不过是一个“狠”字。

权力之路从来都没有鲜花和掌声,最后的赢家,手上都沾满了鲜血。

兄友弟恭、孝老爱亲、仁义礼信……这些道德标准在此时不过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血亲又如何?道义又如何?谁挡了我的路便要除掉谁。

刘邦登基后接连处死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人;

李世民弑兄杀弟,威逼父亲禅位;

朱棣为维护自己的威信,诛灭方孝儒十族。

政治斗争永远伴随着尔虞我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从来都是暗流涌动,鹿死谁手。

最是无情帝王家,只因这是距离王朝至高权力最近的地方。

仁义和权力相生相克,放弃其一皆可,若求共存,灭亡就是终点。

燕王子哙好名,崇尚尧舜的贤德,他见手下的子之是贤能之才,竟然将王位禅让,最终招致齐国的讨伐。

君主尚贤是好事,但绝不能以贤德作为治国的标准。

然而,统治者不求仁义,道德也非衡量标准。可若是滥杀无辜、横行暴力又会失掉人心。

《韩非子》七篇中所讲: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严刑重罚以禁之,使民以罪诛,而不以爱惠免。

可见,以法律为准绳作为治国理政的标准,方为良策。

结语

千年一晃而过,再多往事都化作尘土。

历史留给后人的似乎仅有一声声叹惋。

然而,惊叹之余,你总归能在一件件事中看到自己。

到西天取得真经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人生之路道阻且长,远远超过八十一难。

在这个过程中,心怀善意能让我们走得更远,一味良善则会让小人有机可乘。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英雄。可前提是,这把刀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这就需要更多地权衡利弊与审时度势。

-END-

【文|竹溪】

【编辑|长庚】

0 阅读:19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