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新年除了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走亲戚拜年、拿压岁钱,最最开心的就是放烟花放鞭炮。
过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风俗始于汉代,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古籍中描述旧时大年初一的生活情景有“闻爆竹声如骇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无停。”
据考证,中国人燃放爆竹起源于“庭燎”。庭燎,就是庭中照明的火炬。
《诗经·小雅·庭燎》中有记载:“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古人庭燎用的竹竿燃烧后,竹腔爆裂,就会发出“劈哩叭啦”的声音,可以驱逐瘟神疫鬼。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逢除夕就会出来害人,但是它怕光、怕火、怕爆炸声,于是人们开始在春节燃放爆竹,目的就是为了驱赶年兽。
后来爆竹又逐渐演变出来了烟花、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花筒。到了宋朝时,就已经能造出很精致的烟花了,能喷射出花火,缤纷灿烂,又好看又有趣。
放烟花爆竹就是我们过年的“仪式感”,爆竹一响,年味儿就扑面而来了。“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过年,要是不放点儿爆竹花炮,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就算手头儿再紧的人家,也得应应景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元日》传颂至今,这大概是所有有关新年的古诗里,最有名的一首了。
记得小时候,每年过年前几天,爸爸都会带我去买好多好多的烟花,放在家里。
到了除夕晚上,天一黑,就迫不及待的拿着烟花出去嘚瑟了,彩珠筒、仙女棒、冲天猴……都开始放起来。
等到吃完饺子,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春晚,一边不停的看着时间,盼呀盼呀,终于,还有一刻就到十二点了,外面早已经爆竹声四起,烟雾弥漫了。
虽然心里早就按捺不住了,一万响的鞭炮早就摆好,爸爸拿着打火机也准备好了,就等着春晚主持人开始倒数。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噼里啪啦爆竹声响起,我们欢呼着,新的一年来到了。
除夕夜放花炮也是大家“斗富”的时候,你放一个二踢脚,我放一个“春雷”;你放五千响,我就得一万响;普通人家玩的是手持小烟花,富人家放的是冲天大礼花;除夕这天,都少不了“摆阔”。
二踢脚特别厉害,能把铝罐子轰上天,炸的粉碎;“春雷”是我最怕的一声巨响。
燃放后的鞭炮衣铺了一地,院子里满满的大红色,又喜庆又热闹。小孩儿们赶紧跑过去,看看里面有没有燃爆的散落的小鞭炮,捡回来,再问大人要一根点燃的烟,一个个的放了,一声声的听响儿。
还有一些引线烧完了,但是没有燃爆的鞭炮,也不舍得丢弃,都捡回来,掰成两半儿,倒出里面的火药,胆大的男孩子擦根火柴,放到火药上面,便赶忙躲开,胆小的早就捂着耳朵站得远远的,只听见“哧——”的一声,被点燃的火药闪出了黄色或蓝色的亮光。
响亮的爆竹,五彩的烟花,尽管此时北国还在霜雪冰冻,但万物已萌动生机。时序轮换,阳春已经到来了。
回到屋里,《难忘今宵》早已唱完了。添旺炉火,一大家子的人围坐着,吃着糖果,除夕必定是要守岁的。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大家闲话着家常,聊着初一去各家拜年的事宜,“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渐渐的,大的小的都开始困了,一个个去睡了。
我还想再努力坚持着,但终于,也熬不住了,眼睛都已睁不开了。在隐隐的鸡鸣声中,甜甜地睡着,不知东方之既白。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放鞭炮只能是回忆了……祝贺韩国燃放烟花爆竹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