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分享了我国专业类(或叫学科)在世界上的排名情况,各专业类的专业增减情况等。
基于过去几年的大数据表明,专业和学科,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某个专业一定好,某个专业一定不好,关键是找对兴趣点和职业突破口。
另外,遗传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人天生是有差别的,虽然绝大部分时候用不到天赋。但如果拥有更好的天赋,努力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
接下来的几篇,我们结合国家人社部和广东省的薪酬大数据,分享不同职业、工种、学历、工龄、行业的收入分布数据,帮助即将进入大学或社会的学子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工作的差异性。
今次的数据,我们从国家人社部基于大范围调查得到的《2022年企业薪酬调查信息》中,提取各职业50%分位值数据,观察不同职业的收入分布情况。
何谓50%分位值?又称中位数,一般情况下,中位数与平均值相差不大。但如果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中位数会比平均值更能展示数据的真实分布情况。
不同职业的薪酬,便属于相差较大的数据。富豪榜上人们的年收入过亿,而普通大众却为5毛钱的优惠心动不已。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平均数,会显著拉高我们的收入水平,人送外号:被平均。所以,中位数是更适合展示这组数据的统计值。
何谓中位数,将100个人的收入从低到高排列,最中间那个人的收入,就是中位数。即中位数表示,有一半人的收入比中位数高,剩下一半比中位数低。
下图展示了50多个职业的中位数收入,并使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学科类型,比如绿色表示文科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浅蓝色表示理科。
当然,这是基本作者的理解。事实上有一部分人毕业于文科专业的人,去做了技术工作,而一部分理科毕业的人去做了文职也是有可能的。
2022年,金融服务从业人员的中位数收入,是所有职业中最高的,达到11.88万。换算成月薪,相当于本行业中,有一半人月薪过万。
企事业单位或部门的领导,有一半人年收入在9.9万以上。领导尚且如此,其他职位的收入可能会更低。
所以网络上动辄百万年薪的,只是某些人刻意或无意放大形成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结论,这是心理学上典型的晕轮效应,并不是真实的分布情况,不值得为此苦恼。
除了信息软件、铁路民航船舶制造、工程技术、采矿和电水输配等少数职业外,绝大部分职业的年收入中位数,分布在5万-7万的区间内。
这包括教师、卫生、房产中介、汽车制造等号称年薪若干万的行业,从全国来看,大家的收入区别不大。
也有部分职业的年收入在5万以下,比如木材加工、安全消防、住宿餐饮、环境清洁等。
综上,从职业角度讲,年入百万的其实少之又少,撇开部分做生意的老板、直播行业的主播、网络大v、演员明星,大多数普通人的月收入普遍只有几千元进账。
所以网络上“人均年入百万”的的确确只是一个被调侃的梗,具体到每个行业,大家的收入大体上还是均衡的。
那么对于职业收入这块,您如何看待呢。如您持有更多想法,欢迎关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