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商翼四极 —— 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 在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展,瞬间成为了文化热点,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打卡。这场展览犹如一场跨越时空的盛宴,集中展出了全国 11 各省市、26 家文博单位的 148 件(套)商文明代表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就有 127 件(套),占比超八成。
在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文物中,有一件格外引人注目 —— 长发青铜跪坐人像。它来自神秘的三星堆遗址,国字脸,颧骨突出,剑眉紧蹙,鼻梁高挺,造型颇为写实,让人不禁对三千年前的古蜀文明浮想联翩。它静静地跪坐在展柜中,仿佛带着那个时代的记忆,穿越千年时光,与我们对视。
二、青铜人像初印象长发青铜跪坐人像 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头发残断,双手呈“对掌”状态平举于身体左前方,双膝贴地,双脚前掌着地,后脚掌抬起。国字脸,颧骨突出,剑眉紧蹙,杏仁眼,眼珠微凸,鼻梁高挺,宽唇微抿,嘴角微下撇。大耳,耳垂有表示穿孔的凹窝。头顶盘发从左后侧逆时针绕头一周然后从左前侧束发向上,后脑发线呈弧形。人像所穿衣物以浮雕形式展现,共有3件,上着外套,下着短裙,短裙上露出另一件服饰的下摆,腰间系带,结袢于腰前。人像的手掌及发束共同构成了一个卡槽,中部有用于固定的镂孔,表明肩部原有背负,人像可能是屏风底座或灯座。

这件长发青铜跪坐人像出土于三星堆祭祀坑,当考古学家们第一次发现它时,它被层层泥土和杂物掩埋,只露出些许轮廓。随着小心翼翼地清理,它的全貌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一刻,仿佛时间都为之静止。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是古蜀文明的杰出代表,其神秘的青铜文化、独特的祭祀习俗一直吸引着全球考古爱好者的目光。长发青铜跪坐人像的出土,更是为这片神秘之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它可能是古蜀人祭祀仪式中的重要器物,承载着他们对神灵的虔诚与祈愿;又或许是某个贵族或神职人员的象征,代表着当时的权力与地位。但究竟为何人所铸,又有着怎样具体的用途,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引得无数专家学者绞尽脑汁,试图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探寻真相。

这件长发青铜跪坐人像不仅造型独特,其铸造工艺更是令人惊叹。在三千多年前的古蜀时期,工匠们就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从材质上看,选用的青铜质地精良,经过精心配比,使得铜像在历经千年岁月后依然保存完好,仅有轻微的锈蚀痕迹,这足以证明当时的冶金水平之高。
铸造过程想必是一场耗时费力的精细工程。专家推测,工匠们可能采用了分铸法,先分别铸造人像的身体、头部、四肢以及服饰配饰等各个部分,再通过巧妙的拼接、焊接工艺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仔细观察人像的关节处,连接自然流畅,毫无生硬之感,这需要工匠们对火候、铜液的流动以及拼接技巧有着精准的把控。比如,人像双手的手指修长且灵动,每个关节的弯曲都恰到好处,这在铸造时对模具的雕刻和铜液的灌注要求极高,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再看其面部,五官立体感十足,眼睛的深邃、鼻梁的挺拔、嘴唇的轮廓,都是通过一次次精心打磨和调整模具才得以呈现。工匠们还运用了独特的纹饰雕刻工艺,在人像的长袍、腰带、发带上雕刻出神秘的纹饰,这些纹饰线条细腻、流畅,不仅增添了美感,更蕴含着古蜀人独特的文化寓意,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信仰与追求。

在这次 “商翼四极 —— 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 上,长发青铜跪坐人像引发了观众们的热烈反响。许多人在它面前驻足良久,惊叹于三千年前古人的精湛技艺,也对古蜀文明的神秘莫测充满好奇。有小朋友瞪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爸爸妈妈这是什么神仙的雕像;有年轻人摆出和人像相似的姿势拍照留念,试图感受那份古老的气质;还有资深的文博爱好者,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每一处纹饰,与同行者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让我们看到,在遥远的古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就已经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如今,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守护这些文化遗产的重任,让后人也能领略到古蜀文明的魅力。当我们走出博物馆,那尊长发青铜跪坐人像的形象依然深深印在脑海中,激励着我们继续探索历史的长河,守护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心性修持大道生
这不是淳于珊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