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通过涉水路段的方法

老贺阅汽车 2025-03-23 18:26:59
一、引言

暴雨倾盆,城市秒变 “水城”,道路上积水迅速蔓延。你驾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雨中,突然前方出现一片看似不深的积水区。你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缓慢驶入。然而,当车辆行驶到积水深处时,发动机突然发出一阵异常的声响,紧接着就熄火了。此时,积水已经没过了半个车轮,四周都是湍急的水流,你被困在了水中,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让你感到惊心动魄?在雨季,汽车涉水是很多车主都会面临的挑战。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方法,就很容易像上述场景中的车主一样,陷入困境,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今天就来和大家详细聊聊汽车通过涉水路段的方法,让你在面对积水时能够从容应对,安全出行。

二、判断能否涉水(一)了解爱车涉水深度

不同类型的车辆,由于其设计用途和结构特点的差异,涉水深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轿车的涉水深度相对较浅,通常在 20 - 30 厘米左右 。这是因为轿车的底盘较低,进气口和电气设备等关键部位离地面较近,一旦积水深度超过这个范围,就很容易导致水进入发动机或损坏电气系统,从而引发故障。

SUV 的涉水能力则要优于轿车,其涉水深度一般在 30 - 60 厘米之间。SUV 较高的离地间隙和相对较高的进气口位置,使其在面对一定深度的积水时,具有更强的通过能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和型号的 SUV,涉水深度也会有所不同,在购买车辆时,车主可以查阅车辆的使用手册,了解具体的涉水深度参数。

而硬派越野车的涉水深度堪称 “王者”,能够达到 70 - 100 厘米,甚至更高。这类车型专为极端越野环境设计,拥有超高的离地间隙、出色的密封性以及特殊的进气和排气系统,使其在深水中也能如履平地。像奔驰 G500 4X4²,其涉水深度可达 1000mm,凭借三把差速器锁和出色的接近角、离去角,在各种复杂水域都能轻松应对。

(二)实地判断积水深度

仅仅了解车辆的涉水深度还不够,在实际面对积水路段时,我们还需要准确判断积水的实际深度,以确保安全通过。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观察水位与轮胎的位置关系:当积水深度达到轮胎高度的三分之一时,车辆通过就存在一定风险了;如果积水深度达到轮胎高度的一半,此时强行通过,发动机进水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而当积水深度接近或超过轮胎高度的三分之二时,千万不要冒险尝试,应果断寻找其他路线绕行。比如,在一些暴雨后的城市道路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积水没过半个轮胎的情况,此时贸然驶入,车辆很容易熄火被困。

借助保险杠判断:一般情况下,如果积水深度不超过车辆的保险杠,车辆相对较为安全。因为保险杠位置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积水深度与车辆关键部位的关系。但要注意,不同车型的保险杠高度也有所不同,所以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

利用工具测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测量积水深度,如长棍、树枝等。将工具垂直插入水中,标记出水位位置,然后与车辆的涉水深度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是否可以安全通过。另外,现在也有一些电子设备,如便携式超声波水深测深仪、手持便携式水深探测仪等,能够更准确地测量积水深度,有条件的车主也可以考虑配备。

观察其他车辆通过情况:如果有其他车辆刚刚通过积水路段,可以观察其通过时的情况来判断积水深度。如果同类型车辆通过时没有出现异常,那么自己的车辆在谨慎驾驶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安全通过;但如果看到其他车辆在积水中熄火或出现明显的进水迹象,那就要格外小心了,切不可盲目效仿。

三、涉水前准备(一)检查车辆

在涉水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至关重要。重点检查分电器、高压线、点火线圈、电池等关键部位。分电器是发动机点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进水,会导致点火异常,使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转;高压线负责传输高压电,一旦受潮,可能会出现漏电现象,影响点火效果;点火线圈则是将低电压转换为高电压,为火花塞提供点火能量,若被水浸湿,同样会引发点火故障;电池是车辆电气系统的电源,若位置较低且未做好防护,容易被水淹没,导致短路,使车辆失去电力支持 。

为了防止这些部件进水,我们可以用防水布或塑料袋将分电器、高压线、点火线圈等包裹严实,确保它们与水隔绝。对于电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法将其位置升高,比如转移到驾驶舱内或车厢上,避免被积水浸泡。同时,还要检查车辆的灯光、雨刮器、制动系统等是否正常工作,这些设备在涉水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灯光可以帮助我们在雨天或积水路段看清路况,雨刮器能保持挡风玻璃的清晰,制动系统则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增加涉水的风险。

(二)选择路线

选择一条安全的涉水路线,是成功通过积水路段的关键。我们要尽量选择地势较高、水流较缓、水下坚实的路段。地势高的地方积水相对较浅,能减少车辆进水的风险;水流缓慢可以降低水流对车辆的冲击力,使车辆行驶更加稳定;水下坚实则能避免车辆陷入淤泥或坑洼中。

在选择路线时,要仔细观察路面情况,避免驶入下水道口、坑洼处等危险区域。下水道口通常没有井盖或井盖被水冲走,车辆一旦驶入,车轮可能会陷入其中,导致车辆失控;坑洼处积水较深,且难以判断其深度和大小,容易使车辆托底或熄火。此外,还要注意观察路边的标志和标线,有些道路在积水时会设置警示标志,提示驾驶员前方路况危险,我们要严格按照标志的指示行驶。如果没有明显的标志,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来判断,比如,看路边的树木、电线杆等物体,若它们的底部被水淹没,说明积水较深,应谨慎选择路线。

如果有其他车辆刚刚通过积水路段,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行驶轨迹,跟随前车的路线行驶。因为前车已经趟过积水,其行驶轨迹相对较为安全,能避开一些潜在的危险。但要注意保持车距,避免跟前车过近,以防前车突然停车或出现故障,导致自己的车辆来不及反应。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对面来车,尽量避免与对面车辆同时在积水路段交汇,防止对方车辆激起的浪花溅入自己车辆的进气口,引发发动机熄火。

四、涉水时操作要点(一)低速慢行

当我们确定要涉水通过时,一定要挂入低速档,如一档或二档,以缓慢且稳定的速度匀速行驶。这就好比人在水中行走,快速奔跑容易摔倒,而缓慢行走则能保持稳定。车辆也是如此,低速行驶可以使车辆在水中保持较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减少水流对车辆的冲击力。

在涉水过程中,千万不能中途停车、换挡或松油门。一旦停车,车辆很可能会因失去动力而被水流冲倒,或者陷入淤泥中无法动弹。换挡时,由于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进气量不稳定,从而使水更容易进入进气口,引发发动机熄火。松油门则会使车辆的动力减弱,无法抵挡水流的阻力,同样容易造成车辆熄火。一旦发动机进水熄火,强行二次启动会对发动机造成严重的损坏,维修费用高昂,甚至可能导致发动机报废。

(二)保持车距

在涉水路段,与前后车保持安全距离至关重要。安全距离应至少保持在 50 米以上,如果路况复杂或积水较深,距离还应适当加大。前车在涉水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突然停车或出现故障,若我们跟车过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出反应,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前车在行驶时会激起水花,这些水花如果溅入我们车辆的进气口,也会导致发动机熄火。比如,在一些积水较深的路段,大型车辆通过时激起的水花甚至能达到半米多高,小型车辆如果跟车太近,很容易被水花淹没进气口。所以,保持安全距离既能避免前车故障对我们造成影响,又能防止被前车激起的水花干扰,确保自身行车安全。

(三)注意观察

在涉水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车辆仪表盘的各项指示灯、发动机声音以及周围的路况和水流情况。如果仪表盘上的发动机故障灯、机油压力报警灯等亮起,或者听到发动机发出异常的声音,如 “哒哒哒” 的敲击声、“呼噜呼噜” 的进水声等,这都可能是车辆出现问题的信号,应立即停车检查,不要强行继续行驶。

同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的路况和水流情况。如果发现水流突然变急、水位迅速上升,或者前方出现漩涡、暗流等危险迹象,应果断放弃涉水,尽快将车辆驶离危险区域。比如,在山区道路涉水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山上是否有落石、泥石流等情况,一旦发现危险,应立即停车并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另外,还要留意周围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动态,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五、涉水后车辆检查与处理(一)刹车系统

涉水后,刹车系统可能会因为进水而导致制动性能下降。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轻踩刹车的方式,利用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生热,使刹车片上的水分迅速蒸发,从而恢复刹车性能。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安全的道路上,以较低的速度行驶,然后间断地轻踩刹车踏板,感受刹车的力度和效果。如果刹车感觉明显变软或制动距离变长,就需要继续轻踩刹车,直到刹车性能恢复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在刹车性能未完全恢复之前,要避免紧急制动,以免发生危险。同时,如果轻踩刹车一段时间后,刹车性能仍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出现刹车异常的声音,如 “吱吱吱” 的尖锐叫声,这可能表明刹车系统存在更严重的问题,应立即将车辆送至专业的维修店进行检查和维修 。

(二)发动机系统

检查发动机进气口、空气滤清器是否进水是涉水后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打开发动机舱,找到进气口和空气滤清器,仔细观察它们是否有潮湿或进水的迹象。如果空气滤清器被浸湿,说明水很可能已经进入了发动机内部,此时切勿再次启动发动机,以免造成发动机的严重损坏。应立即联系专业的救援人员或维修人员,将车辆拖至维修店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在维修店,维修人员通常会对发动机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拆卸火花塞,检查气缸内是否有水;检查机油的状态,看是否有乳化现象(机油变白、变浑浊,像牛奶一样),如果机油中混入了水,需要及时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还会检查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是否有损坏,如连杆是否弯曲等。只有在确认发动机内部没有进水或其他问题后,才能再次启动发动机 。

(三)电气系统

现代汽车配备了大量的电子设备和复杂的电路系统,涉水后这些电气系统很容易受到影响。我们要检查车辆的电子设备,如仪表盘、导航仪、音响等是否正常工作,观察是否有异常的显示或故障提示。同时,检查车辆的电路,查看发动机舱内的线束接口、保险盒、传感器插头等部位是否有进水或受潮的情况。如果发现这些部位有水迹,应及时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并使用吹风机等工具进行吹干处理,确保电气元件保持干燥,防止短路故障的发生。

对于一些重要的电气元件,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车身控制模块(BCM)等,如果它们进水,可能会导致车辆的各种故障,甚至无法启动。因此,一旦怀疑这些元件进水,应尽快将车辆送至专业的维修店,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可能会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对电气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故障隐患,并进行相应的修复或更换 。

(四)底盘与轮胎

检查底盘是否有异物缠绕、轮胎是否受损也是涉水后不可忽视的环节。将车辆停放在平坦的地面上,仔细观察底盘下方,看是否有树枝、塑料袋、水草等异物缠绕在底盘的零部件上,如传动轴、悬挂系统等。如果发现有异物,应及时清理,避免这些异物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底盘部件造成损坏,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同时,检查轮胎的外观是否有破损、鼓包等情况,查看轮胎的气压是否正常。如果轮胎有破损,应及时更换轮胎,以确保行车安全;如果轮胎气压不足,应及时补充气压,使轮胎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此外,还可以检查轮胎的花纹深度,看是否磨损严重,如果花纹深度不足,会影响轮胎的抓地力和排水性能,增加行车风险,此时也需要考虑更换轮胎 。

六、车辆被困积水路段自救方法(一)开车门逃生

当车辆被困积水路段时,第一时间尝试开车门逃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因为在车辆刚进入积水区域,水位还未对车门造成过大压力时,车门相对容易打开。此时,我们要迅速解开安全带,按下中控锁按钮,确保车门解锁。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大部分车辆的车门是电子控制,一旦汽车断电,车门很可能会自动锁上。所以,在车辆涉水的瞬间,就要马上打开中控锁,避免因车门断电锁死而错失逃生良机。比如,在一些车辆落水的事故中,就有车主因为没有及时打开中控锁,导致车门无法打开,最终被困车内。

(二)降车窗逃生

如果车门因外部水压过大无法打开,那么迅速降下车窗逃生是第二选择。当水位漫过车门时,车辆内外会形成水压差,此时车门很难推开。但车窗的开启相对不受水压影响,只要车辆的电路系统还未完全损坏,就可以通过车窗逃生。在降车窗时,要果断迅速,不要犹豫。一旦车窗降下,立即爬出车窗,向安全地带转移。如果车窗因电路故障无法降下,可以尝试用手掰动车窗升降按钮,或者使用车内的应急电源来操作车窗。

(三)破窗逃生

当车门和车窗都无法打开时,破窗逃生就成为了最后的救命稻草。破窗工具的选择至关重要,安全锤、破窗器是较为理想的破窗工具,它们能够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有效击碎车窗玻璃。需要注意的是,高跟鞋、座椅头枕等物品通常无法有效破窗,不要在这些物品上浪费时间。

在使用破窗工具时,要用力敲击车窗的四个角,因为车窗的四角是最为脆弱的部位,更容易被击破。同时,为了避免破窗瞬间水流裹挟碎玻璃划伤自己,要用衣物等布料、织物包裹上头面部及皮肤裸露部位,做好防护措施。另外,前挡风玻璃是双层结构,比较坚固,不易砸破,应优先选择侧窗进行击砸。破窗成功后,要迅速从窗口钻出,逃离车辆。在钻出窗口时,要注意避免被窗框和玻璃碎片划伤 。

七、总结

汽车涉水是一项需要谨慎对待的驾驶行为,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在雨季行车时,我们要时刻关注路况,提前判断积水深度,做好涉水前的准备工作。涉水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要点低速慢行,保持车距,密切观察车辆状态和周围环境。涉水后,及时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处理,确保车辆各项性能正常。

最重要的是,安全第一。如果对涉水没有十足的把握,或者积水深度明显超过车辆的涉水能力,不要冒险尝试,应选择其他安全的路线绕行。一旦车辆在涉水过程中被困,要保持冷静,按照自救方法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生命安全才是最宝贵的。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这些要点,在雨天行车时谨慎驾驶,平平安安出行,高高兴兴回家。

0 阅读:8
老贺阅汽车

老贺阅汽车

为你分享汽车相关资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