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为这种正常热搜叫个好

姬鹏 2024-09-12 21:45:47

一条“她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的新闻瞬间冲上热搜。大意是:苏州街头,一男子当街持刀伤人,一位“碎花裙小姐姐”拿伞冲上去拼命阻拦,之后卤菜店店长持长柄勺击退男子。总之,结局是见义勇为很成功,“碎花裙小姐姐”和“卤菜店长勺哥”瞬间出圈。

不夸张地讲,以通常热搜的调性,热搜词条变成“碎花裙小姐姐拿伞硬刚恶男”,“长勺哥勇击恶男”都是正常的,编辑稍微不讲编德,热搜词条就可能变成“碎花裙小姐姐硬控恶男”,“长勺哥轻松炒恶男”。

之所以如此强调,是想说“她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是个正常热搜。就此可能有人会说,正常不正常,这要看怎么定义了,不能你在这说正常,我们就得跟着你说正常,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事实上,回到常识常理层面,正常不正常也是有基本标准的。

别的领域咱们就不说了,我们这次只谈正常热搜的标准是个啥。要知道,网友苦标题党久矣,尤其是热搜上的标题党,可以说总是搞得眼球和心智措不及防。以至于热搜非但不省流,很多时候还消耗心力。

而且这种风气,不只是在社交媒体平台风行,只要是个网络平台,都认为标题党是正常的。这导致传播伦理和媒体节操往往只是没流量的代名词。久而久之,正常的被认为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了。

可是网络冲浪多年后,谁都清楚,标题党大行其道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情。刷视频也好,刷文章也罢,如果越刷越空虚,越刷越无聊,只想说不只是你的问题,很可能是内容层面出了问题,内容诱导(标题)出了问题。

当然也有人说,刷屏就是比读书容易,读不进去,人也有问题。什么样的人配看什么样的内容。这个道理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可事实上,它也只适用于成年人的世界,而回到孩子的世界,如果从小就生长在传播伦理坍塌、媒体节操全无的信息世界,就想问一句,他(她)们能成长好吗?

这么讲,也不是说“她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就是个好热搜,而是想说它相对不那么坏。好的热搜也不是说不能娱乐,而是说好的热搜总是尊重常识、尊重人。就拿“碎花裙小姐姐拿伞硬刚恶男”、“长勺哥勇击恶男”,“碎花裙小姐姐硬控恶男”、“长勺哥轻松炒恶男”这两组热搜词条来讲,属于典型地把见义勇为者超人化,除了能让看热搜的人心潮澎湃,根本不在乎碎花裙小姐姐和长勺哥的处境。

可问题是,见义勇为只是一个结果吗?除了该为好结果叫好,难道不应该为过程的惊险担忧吗?换句话说,咱们也不能只为他(她)人的英勇上劲儿吧?也该适当地带入自身,想一想全过程的恐惧感和后怕感吧?因为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理解“她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为何是个正常热搜。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不该过分强调“碎花裙小姐姐”这个标签。这个问题上,其实也还能理解,毕竟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总得有个标签让小姐姐能顺利进入新闻叙事,否则什么也不让说,新闻叙事就会走向案件叙事,可那样的新闻还真没什么意思。

所以,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碎花裙小姐姐”,还是“长勺大哥哥”,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见义勇为的过程,尤其是如何看待见义勇为者当时当刻的心理与行为。因为看见这些,才能真正理解见义勇为的个体意义和社会意义,而非是基于见义勇为让常人变成超人。

因此,如果想把这个正常热搜“她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变成好的热搜,可能较好的表达是“为他(她)们捏把汗”和“为他(她)们后怕”,当然也可以是“为他(她)们点赞”。但是比较而言,“为他(她)们捏把汗”和“为他(她)们后怕”更能看到见义勇为者的险境,而非是为放大他(她)们的影响,把他(她)们超人化。

0 阅读:5
姬鹏

姬鹏

书生之见,看事件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