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若中国不偿还清朝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华的几千亿债

知鉴明过去 2025-04-18 12:16:35

自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美方就会提起让中国偿还债务这一话题,并几次进行相关的舆论炒作,美方对这种“冷饭热炒”的游戏乐此不疲。

近期,美国《国会山日报》称:“若中国不偿还清朝时期的‘湖广铁路债券’本息,美国将拒绝承认中国持有的8600亿美元国债。”这一“流氓式”的赖账方式不仅仅罔顾历史事实,而且还折射出美方如今穷途末路的悲凉。

这些债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美方政客挥舞着泛黄“清朝借条”的背后又遮掩着美方如今什么样的处境呢?

所谓债券

这里美方提到的债券,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1911年清朝政府为筹措湖广铁路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另一类是1913年中华民国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少量黄金债券。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明确了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强调新中国外交主要遵循“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准则,这表明新中国对此前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以此来看,这些债券在中方这里已经失去效力。

与此同时,按照国际法准则,“新政府没有义务全盘接受旧政权的权利与义务”,因此,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这两项旧债券都难以起到“真债券”的效用。

然而,不要低估了美国政客们“强盗式”的逻辑,仍然有人想用这两项已经失去了法律效益的债券谋取不正当利益。

1979年11月5日,美国公民杰克逊等人向联邦地区法院提交诉讼,罪名就是中国没有及时偿还债券本金及其利息,这一团伙可能认为中国还是还是积贫积弱时期的“天朝上国”,所以才会这么放肆在中国身上谋取不法利益。

联合国《国家权利义务宣言》中明确规定,国家债务请求权最长期限15年,美国此次翻出百年前的旧账,想要用此罪名,像此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样随随便便就能从中国割肉,是怎么也不可能的了。

1987年,最终美联邦法院裁定,清朝债务属于“恶债”,新中国无偿还义务,这一判决的宣告,更是官方法律层面上将这些旧债务的法律效力重归于零,而且还是美方自己的法院发布的通告。

但是对于美国民众或者某些政客而言,将旧债重提不仅能够损害中方名誉,而且可能会给美方带来相关利益,即使是历史上早已经既定的事实他们也会加以篡改,然后煽动相关的舆论,想要在债务问题上占中方的便宜。

近期,可能是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矛盾,缓和国内的经济危机,美国某些媒体又将此债务重新拿出来“炒冷饭”,并且要求偿还4%复利下滚出来的“天价债务”,且不论这些债务是否合法,单就利息来看,就像是一场金融诈骗。

而且截止至2025年4月,中国实际持有美国国债7590亿美元,相比较美国相关媒体宣传的8600亿美元,还要少1010亿美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美方媒体连数据都没有搞清楚就在这里疯狂叫嚣。

国内危机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课征245%的高额关税,导致美国国内矛盾渐趋激化,不仅是股市面临狂跌,而且美债遇到抛售热潮,美国经济市场持续低迷等等。

此前特朗普冻结了俄罗斯在美国的外汇储备,引发国际市场关注,虽然俄方一直努力寻求解决措施,但美方这一行为,也让世界各国看见了外汇储备的不稳定性。

与此同时,德国国内在秘密商讨将储存在美国的1200吨黄金,一些高层人士担心美国正在倒向更加“孤立主义”的政策,德国开始考虑反思是否调整对美方的依赖,理由是担心美方不再是德国的“可靠伙伴”。

特朗普目前“制造业回流”的计划也将其他国家越推越远,全球170个国家都开始抛售美元资产,这或许将导致曾经权威的“美元体系”濒临崩溃,可能加速世界各地的“去美元化”进程。

而近期特朗普宣布节省开支,将在下半年10月开始,减少或暂停对联合国以及北约的援助,这无疑表明了美方目前的经济困境,已经无力再费心应付其他的支出。

美方作为资本主义大国,却在联合国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较少了相关的人道主义援助费用,或许可能对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形象有所影响,可能将会降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近期美国债券抛售热潮也反映出了世界各国对美方的信任危机,特朗普本想着用美国资本威逼政治妥协,没想到反而走上了一条“伤人八百,自损一千”的道路,真是“害人终害己”。

0 阅读:0
知鉴明过去

知鉴明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