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王阳明学会了哪些大招?

董悦道 2024-01-29 19:46:10

最近读了《知行合一王阳明》,又读了《传习录译注》,觉得王阳明的思想真的是很棒,有好几样我常犯的错误,终于知道该怎么改了。

1、 闻誉则喜,闻过则忧

大部分人都有“闻誉则喜,闻过则忧”的毛病,王阳明解释了“闻誉则喜”的问题所在:

“喜欢听夸奖,就是好名的毛病发作了,名与实相对,你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

我想了想,可不是嘛,我最近闹情绪就是“好名”的心很重,我希望孩子、老公迅速越来越好,是想让人家夸我:

“到底修行几年了,人家的家就是不一样!”

现在看来,我应该更务实地让自己进德、修业,而不是不停要求家人啊!

关于“闻誉则喜、闻过则忧”,王阳明还有一段批评得更严重:

“这些人,像个被人控制的木偶,要他笑他就笑,要他怒他就怒,要他跳、爬,都可,要他死,甚至都可能实现。”

我觉得王阳明并没有夸大事实,在《知行合一王阳明》里,宁王朱宸濠被手下各种胡乱夸,是害死他的原因之一。

2、 对恶(缺点)应该怎么办?

王阳明劝我们不要正面批评恶人,他讲了个故事:

舜帝的同父异母弟象,就是个恶人,恶人的常态是“文过饰非”,善于掩盖自己的过错。

所以,越批评他们,越容易激起他们的恶意。

象和舜的爸爸三番五次要谋害舜,大概率是舜责备了他们的过错,要他们向善的心太迫切了。

后来,舜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再怪罪他们,默默忍受陷害,他们才慢慢改邪归正。

我想到的是,不但一个“恶”人是如此,一个有缺点的人也是如此。

我越批评孩子,孩子就越掩盖缺点,“文过饰非”,越批评他错得越离谱。

还是要修行自己,默默教化他。

3、 为什么不能评判外物?

我们很习惯于评判外物,这个好,那个坏。

但王阳明说:“我们对外物有了是非好恶之情,就会贴上是非善恶的标签,一旦给他们贴上标签,他们就有了生命,反过来影响你。”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认为有钱是好的,穷是坏的,那假如没有太多钱,就会起对立情绪 ,一直焦虑。

其实,很多人没有很多钱也照样可以活得很快乐。

所以说:“人如果能做到不以自己的私意衡量万物,就不会受到外物的限制,就可以自己支配自己,更自由也更幸福。”

1 阅读:5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