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苏东坡是一个人,也是两个人,如果你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你自然懂得这句话的意思。
苏轼和苏东坡的分界线是“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前他是“苏轼”,他关心国事和政事,忧国忧民,奋发向前。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刻受人监督,他在黄州城外开垦荒地种菜,将其命名为“东坡”,他的进取心被浇灭,转而关注大自然和心境的平和,此时的苏轼已死,代之而来的是“苏东坡”。
那苏轼和苏东坡的词到底有何不同?分别读读苏轼的5首词和苏东坡的5首词,你就会感受到两者的明显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精品好词。
苏轼的第1首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早期的豪放词,当时他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全词用语豪壮,极具慷慨激昂豪情,表达了他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感慨万千。
通过这首词可知当时的苏轼是有着强烈的报国志向的。
苏轼的第2首词《望江南 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公元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在城北旧台修葺了 “超然台”。公元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诗意大兴,写下了这首词。
“诗酒趁年华”,可见苏轼当时有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富有诗情画意!
苏轼的第3首词《南乡子 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1074年9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杭州知州杨元素在西湖上为苏轼送别,苏轼写了此词相赠。
这首词情真意切,感情复杂,有离别的不舍,有临别前的安慰,有对杨元素的赞扬,有对未来的期盼和祝愿,真挚的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苏轼的第4首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水平极高。
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写下此词,借此抒发对弟弟苏辙的思念,同时感悟人生,感慨世事。
这首词将思亲、悲欢离合和对宇宙人生的思考锻于一炉、融为一体,满是旷达超脱的胸怀,作者的心境是平和的,态度是乐观的。
苏轼的第5首词《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悼亡词”的压卷之作,是苏轼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
苏轼十九岁时,娶十六岁的王弗为妻。王弗年轻貌美,且侍亲甚孝,二人夫唱妇随,很是恩爱。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王弗二十七岁便早早离开人世,这对苏轼是巨大的打击。
王弗去世十年后,苏轼某天夜里梦见亡妻,醒来感慨万千,就写了这首刻骨铭心的悼亡词。
此词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字字发自肺腑,蕴含无尽哀伤,读来令人泪目。
以上就是苏轼代表性的5首词,总体来看这时的苏轼是乐观、奋发向上的,词中多含有旷达,但没有无尽的悲凉和落寞,这跟他后期的词有明显的不同。
终于,乌台诗案爆发,苏轼掉了半条命,他死里逃生后在黄州开垦“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自此苏轼已死,苏东坡诞生。
下面来欣赏苏东坡最具代表性的5首词。
苏东坡的第1首词《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你能感受到此词和前面5首词的明显不同吧?
这首词抒写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之情,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抒发世事无常之感,悲人生之寂寥,可谓满纸苍凉,这种落寞和悲凉在苏轼早期的词中是见不到的。
苏东坡的第2首词《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乌台诗案后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我认为正是这首词的诞生寓意着“苏轼蜕变成了苏东坡”。
此词托物言志,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抒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满是悲凉和高洁,这在苏轼早期的词中是不多见的。
苏东坡的第3首词《临江仙 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苏轼谪居黄州时期,正是因为这首词,让看管苏轼的当地官员以为他要逃走,惊出了一身冷汗,结果是虚惊一场。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不是作者的真实行动,而是他心境的体现,他想要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
此时的苏东坡已经看透了世事和浮沉,不再关心升迁和功名,只想着恬淡、优雅、平静地度过一生。
苏东坡的第4首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东坡最洒脱的一首词,在后世的人气极高,是啊,乌台诗案这样地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现实中的这点风雨对苏东坡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对他来说,“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绝不是矫揉造作,也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
苏东坡的第5首词《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好友王巩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岭南荒僻之地,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决然地跟随王巩来到岭南。
公元1083年王巩北归,酒席宴上柔奴向苏轼劝酒,苏轼问她岭南的生活是不是很艰苦?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是啊,“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东坡送给柔奴的,更是送给自己的,此时苏东坡的人生已经得到极大升华和净化,优雅淡然,无喜无忧。
苏轼和苏东坡各5首词分享完了,你能感受到其中明显的不同吗?读了本文是不是就明白为什么我会说“苏轼和苏东坡是一个人,也是两个人”了吧?
朋友们,读了本文有何感想?你更欣赏“苏轼”还是“苏东坡”呢?欢迎分享高见。
用户17xxx87
都是好词[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