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航母的预测已展望至350米的甲板长度

曹启阳同学 2025-02-18 09:07:22

考虑到新增的分段,部分人开始依据此分段来推断新型航母的飞行甲板长度,然而,他们似乎忽视了一个关键点——这并非一艘实体舰船上的分段,而是一个用于试验的分段。如果忽略了这一前提,后续的推测很可能会产生误导性的结论,尤其是关于两根弹射器前端接近重叠的问题。

11.2万吨级舰船的体积庞大,其舰体宽度达到41米,甲板宽度为77米,而甲板的长度则为337米。

基于对武汉“水泥航母”的测量,其甲板宽度估计在81米左右,存在一定的误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甲板宽度有所扩大,但其长度的增加似乎并不显著。观察显示,前部和尾部均未见明显的施工活动。既然宽度已有所提升,即使不是完全模仿新型航母的甲板配置,至少在长度上的差异也不会太大。考虑到舰岛位于船尾后方,推测船尾甲板可能还有一部分空间,这可能是为了满足舰岛电磁兼容性的测试需求,不必考虑实际舰载机的起飞降落问题。因此,预计整舰的总长度大约在330至340米之间,如果进一步加大,则很可能接近甚至达到13~15万吨的满载排水量。

确实,决定航母吨位的关键因素并非仅仅局限于干船坞的尺寸限制,即使能够建造数十万吨级的巨型船只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需求导向,即是否真的有理由建造如此庞大的航母。当前第六代战斗机的体积和重量可能显得略显庞大,这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考量的因素之一。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北边地区所研发的第六代战斗机更适合搭载于航母之上,其设计尺寸应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以适应“福特”级航母的甲板空间。

在所提及的图表中,预测的舷号为19,此判断似乎存在误导。根据南北两套方案的记载,实际出现的舷号均为20。若假设该航母为我国首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其建造周期与服役时间的估算应更为漫长。由此推断,可以预见将有另一艘姊妹舰加入舰队,这与早期流传的传闻相符,即南北双方各拥有一艘,且两舰的交付时间接近。基于此逻辑,北方极有可能配备核动力系统,而南方则可能会部署第二艘与福建舰相似的姊妹舰。

针对福建舰甲板上存在的一些设计不合理之处,如姊妹舰出现时,应考虑进行适度的优化改进,尤其是关于2号弹射器侵占降落跑道区域的问题(轻微影响尚可接受,关键在于挡焰板位于跑道内,可能影响舰载机起降安全)。

基于加速战斗力生成的考量,相较于单艘姊妹舰的投入,福建舰服役后若能配备一艘“海上伴随舰”(即徐霞客号综合保障舰),则可确保双份战斗群的交替运作,有效加速人员培训流程。将北部的分段直接视作第19艘舰艇,似乎未能充分把握这种协同效应的潜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