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楷书名家田蕴章先生曾经说过:馆阁体不是不好,而是因为写的人太多了,所以显得俗。可以说田先生一语道破了馆阁体的尴尬处境。
清代皇帝推崇欧阳询、赵孟頫和董其昌的书法,所以,清代的官方文书大多采用在这三家基础上融合而来的书风,以至于把馆阁体这一在特定情景下才会使用的书体延伸为多数知识分子竞相学习的一种书法课目。
馆阁体作为古代信息交流最常用的一种书体,方正美观、雅俗共赏、便于识别,是一种非常好的书体。广大知识分子为了迎合主流审美,以写就一手漂亮的馆阁体为荣,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正是大家都去写这种书体了,使得当时的书法千篇一律,书法艺术缺乏个性,缺乏百家争鸣的情况,从而在另一个层面限制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这也是在书坛饱受批评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然而,时代在变化,对于馆阁体也应该重新解读。对于当代来说,写这种书体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当代人学书法过于浮躁,不愿在一笔一画的楷书上下功夫,所以总拿馆阁体的千篇一律来说话。事实上,我们缺乏的正是这种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学书精神。
清代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的楷书就是在馆阁体的基础上写出了很高的成就,他的楷书一度被众多文人当做范本进行学习,可谓清代的标准楷书。我们看他的书法,极其工整,一笔一画尽显真功夫,结体严谨,既有实用性,又有着很高的艺术性。喜欢这种书体的朋友,完全可以去尝试练习一下,大可不必计较书坛中针对馆阁体的批评。
这字很好
太完美!足以开宗立派!书协的羡慕嫉妒恨,却又无可奈何,写不出来啊!
林则徐书法学的董其昌,造诣是很高的,什么馆阁体,不知所谓
楷书,我只认欧颜柳赵。硬不过欧,刚不过柳,美不过颜,丽不过赵。美有多少种标准,书法就有多少种标准,信不信由你。
馆阁体也是风格多样的
林误国糟蹋书法
无欧不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