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闪"过阿巴斯港
上了船又等了半天,船才开。船开得像海面一样平静,没有丝毫的摇晃和起伏。上座率超过80%。从船员到乘客对我们这一小撮人都是纷纷侧目,充满好奇,我们像是下乡慰问的演职人员一样,自己把各自的行李放到行李区,然后统统的坐到了前面靠窗的空座附近。刚一落座不敢造次,先忍着。我忙着发信息交待业务,怎奈信号十分不好,总是发送失败。偶一抬头,怎么来了两个性急的小家伙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3483a9e88be4e155cb607502964ba3.jpg)
仗着自己人小块头小,在座椅之间穿来穿去,他们是哥俩儿吗?不,不是。 前边的孩子相当随和配合,随便照都可以;后面的就厉害了,不但不配合,而且发脾气,抢相机,甚至动手打我们。哈哈哈,真是小斗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82b2ee0df5d37650d81ee255a847ec.jpg)
这是另外一位小朋友,实在是太小了,给她戴头巾纯粹是为了防晒。基本上每位同伴都抱着照了照,母亲孩子都很配合。船走了四十来分钟,就到了阿巴斯港。坐船对于从青岛来的我们没啥幸福的,幸福的是同舟共济的伊朗人民温文尔雅,以礼相待,和谐相对的经历。印象更深刻的是,船舱里面人虽多,但是绝无喧哗之人,每个人都静静的。也没有人乱扔东西,很清洁,更无方便面等等食品的味道,如果有味道那也是他们身上各种香水的味道。时间虽短,却让你感到平静、平和、平等,很舒服。阿巴斯港:Bandar Abbas 伊朗南部港市,霍尔木兹甘省省会。位于霍尔木兹湾北岸,扼波斯湾出口,人口38万(2005年)1623年波斯国王阿巴斯(即“阿拔斯一世”)时所建,,曾为波斯湾重要港口,后泥沙淤积,航运渐衰,市西另建新港,最大水深12米。有棉纺织和罐头厂。
后来跟当地人聊天才知道,这里是伊朗GDP最高的城市。就是因为这里是伊朗进出口的主要门户之一。我们并没有在阿巴斯停留的计划,只是在这里转乘大巴去克尔曼市,为了节省时间,需要购买夜间行驶的大巴票,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这里只能停留最多十二个小时。下了船迎接我们的依然是暴晒和酷热。码头出口跟国内差不多,堆满了各种黑出租车,司机们操着非标准的英语招揽生意,我们人多,再说知道我们准备去的长途汽车站大概的方向,赶紧冲出司机人群向汽车站方向走去。可喜的是我们对了,走出不到五百米就发现了正规的出租车站,谈好价钱,逃离街头,奔向汽车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他们发汽车站的音居然是按照法语的音来发的,并不是按照英语语音来发的,多亏我学过法语,不然还真反应不过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e2ae090ba5fb6c1e26894dacf52f0b.jpg)
汽车站里面分成各个发往国内不同地方,样式却大致相同的房间。这个就是专门发往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克尔曼的接待站。这里可以买票,可以寄存行李,多亏他们的一个朋友会英语,帮我们翻译买到了晚上十一点半出发去克尔曼的车票。
看上去凶巴巴的他们居然很热情,还特意指点我们到另外一个空调效果好的候车室里面等车。简单吃了点干粮,修整修整,外面实在太热,准备错过中午最热的时间,下午三点左右再出去逛逛。休息期间,我们这队中国人实在是目标太大,只要你不闭上眼睛睡觉,就会有热情好奇的人来和你搭讪,有英语好的,就聊聊。认识了就留个邮箱等等。这里面也有乞丐,但是被管理人员呵斥走了,猜想大概意思是说人家是中国人你们还是不要去打扰的意思吧。
虽然汽车站很简陋和破旧,但是管理人员却很认真,车来了总是大声地不厌其烦的喊着乘客上车,没有广播,也没有喇叭,有小卖部却没有国内的那么丰富。有卫生间,却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脏。由于这个国家铁路技术一般,所以铁路并不发达,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汽车。他们这里你是看不到破旧的没有空调的那种车的。不知道是天气使然还是公路的重要性,他们的长途客车全是豪华空调大巴,如果乘坐VIP,那就是一排只有三个座位,可躺可伸腿的那种了。
另外,可能就是不缺石油,导致汽运成本极低的原因吧。所以全民都主要乘坐大巴出行。我们买了一张需要乘坐六七个小时的VIP车票,合人民币一个人也就六十来块钱吧。够便宜的。 我是在这种环境下怎么也睡不着的人,好不容易挨到了三点,大部队出发,去逛逛巴扎去。到了才发现就在港口对面,哈哈。又回来了。可惜的是都没开门。还纳闷呢,也不是假日啊。往内陆方向走过一个街区,一看大部分店铺都没开,到了一个大的 CITY CENTER 问了问才知道,天太热,人家午休时间长,从十一点到下午四点。没办法,等着开业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fb06b900ba89cb3a4553544ec3ad682.jpg)
马路边靠活儿的非法出租,想赚我们的钱,恐怕没希望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7fb4f9b45bcebea18d29f849b2a9fb.jpg)
一个小伙儿,这姿势咋跟我小时候玩的时候一模一样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11c9abaa5f581e6a865ea94d8b37af.jpg)
快开门了,商场门口已经有人在等了。不知道是谁突然发现了有人买菜归来,那肯定有农贸市场啊,这不能不去瞧瞧哦。好在还真不难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f04c0a8e76a8a1fb54a5c80370e9907.jpg)
蔬菜和水果一起卖也没多少种类,而且看了看,大部分都不新鲜了,也不可能新鲜啊,这么热,这么晒。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26eebc12107a4f93cec0d22ad508bf.jpg)
黄瓜、西红柿是最主要的,所以摆在最前面。里面有南瓜、大头菜、紫甘蓝、土豆、洋葱等。价钱都不贵,比中国便宜点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fa2edd7a5a4e5d9bb1c0d69645b9352.jpg)
这是一家专卖干果、调料、香料的店铺。生意不错,总是有人进去询问购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07457f1dde11ec3ecc6281005293a6.jpg)
专卖牛羊肉的店铺,这里肯定没有注水肉一说。放心买,放心吃,否则真主会惩罚的。走进去既整洁又没有什么怪味,确实专业。
大家伙吃了个大西瓜,转了转,感觉差不多了,就回到了商场。进了门才发现,开业是开业了,却是没啥人。原来这里都是一个个个体商户组成的商场。好多业主都没来,当地人也都知道,这个时间段基本没顾客的,所以也没什么人来。好清静,不过有空调,那就即来之,则逛之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3d641c07f071f1fc809d0680b62a54.jpg)
她们家的热狗和薯条真是很好吃,价格也公道。可喜的是人家男女老板都会说英语。交流完全没问题。我没零钱,给他五十万,一点儿怨言都没有,我可是第一个顾客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296c5f266076270155cce5d4160ff2.jpg)
商场里面走廊上方悬挂的艺术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05020971916ff54dc1b55fb7f69b5c4.jpg)
自从我进去后,她家的生意就兴隆了。此黄衣女子手里拿的钱包可是GUCCI 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义乌的。想了想,那简直是一定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38887dfa2ad255700cc08f8019c32b.jpg)
从三楼往下看,商场大厅是一个喝咖啡和吃便餐的店中店餐馆。类似我们国内的上岛咖啡之类的。只是刚开业,正在准备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89493f39018dd4e80888e9ae240aa7.jpg)
黄衣女子挺迷人,把眼睛迷了,拍成这样了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01312ba665bb877408e4a14a41bc18.jpg)
这叫有其母必有其女。那就叫一个好看啊,港口城市吗,咱可以开放点儿。露胳膊就露胳膊吧。此类的约束也渐现宽松、疲惫之态。一个国家想要完全封闭和彻底泯灭人性怎么可能呢?我倒是想看看金正恩能挺多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e49e69613f599f86dd5dccceaeeb46.jpg)
这是在一个专卖头巾帽子的店铺里面,有当地的顾客在挑选商品。头巾不贵,有10万的,20万的,30万的,甚至更贵的也有,伊朗轻工业几乎没有,所以卖的都是土耳其货,中国货反而不多,图案当然都是波斯风格的了。否则怎么卖的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2657cfb36857a06a09738fd3d18031.jpg)
店主发现有人拍她,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呵呵,晚了美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41cc0411b7deb12134290fdedffb94.jpg)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看不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bbd1f3bcbbc9be4c20546eca9f0359.jpg)
在国内我就计划好了,一定要买些像样的波斯音乐CD回去。电影之类的看不懂,大片之类也没有,最主要的就是他们的音乐,太有感染力了。伤感的让你哭,动感的让你跳,抒情的让你沉静,而这一切都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达到。我怎么能不获取它们呢?趁着同伴们大肆采购逛街之时,我来到了这家音像商店,店主是个中年妇女,不懂英语,正愁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同伴引来了一个主动愿意帮忙的会说英语的人。他的到来,让我完成了采购之外,还结成了朋友,获得了很多有关伊朗的信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88ab95d8374732cb9ee614dfd2a4342.jpg)
这就是我的翻译朋友,一所高中的二年级英语老师。他们国家大学之前都是男女分校的,所以他只能教导男孩子。他对中国人很有好感,因为此前他有个在阿巴斯做生意的来自中国江西南昌的陈姓朋友,两年前回国要孩子去了。他有个中文名字:叫北极先生。他很高兴又遇到一个能说英语的中国人。我也正好不愿意逛别的地方,就趁着这店主给我们翻录mp3光盘的时间内(我们几个人一人五盘,共计三十来盘)我们俩和店主聊了两个多小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7d36853d077ced472691055c264f4b7.jpg)
和我们合影的女士就是店主,年龄:47岁。和北极先生比,我进化的快了一些。交谈当中我才知道,北极先生26岁,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妻子不工作。他是养家糊口的人。
跟我一样。怪不得都这么瘦呢。他平时很少有人帮他锻炼英语口语,这回逮到我了,居然也不着急走了,可以边锻炼口语,边了解中国了。
虽然时间不长,还是涉及到了较多的话题:
他说:在伊朗,只有教师和医生是不需要服兵役的。其他职业或者毕业生都逃不过去。问我服兵役吗?我说不。为什么?呵呵,因为中国人太多了,自愿参军。不过高中和大学都有军训的。他说:在伊朗,他每周工作六天,他的月工资是1000万里亚尔,合人民币1800元。住房、医疗、养老、孩子教育都是免费的。所以这点儿钱够一家四口日常开销了。
直接导致他强调了好几遍:钱有何用?钱有何用?钱有何用?
他说,伊朗人大多数都较为懒散,很多人并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所以这里的商铺并不是很早或者按时开门。经书上也不鼓励追求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愉悦更重要。他家里没有电脑,学校有,他准备买一个,大概合人民币2000多吧。比中国便宜。包括我喝水的杯子,同样的东西比中国便宜百分之十。
我们还谈到了对彼此国家的印象,他们很羡慕中国,电视里面经常报道中国的成绩和成就,这方面还真能看出伊朗政府挺拿咱们当回事。反之,我就惭愧了。我们报道伊朗多是地震、选举、核武器、美国制裁等等。哪有好事儿啊。哎,还是别实话实说了吧。我还是真诚的夸了夸伊朗的风景、历史、人民,我看他们挺专注的听,就多说了几句:伊朗还需要更宽松、更开放一些,政府和人民都需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想办法把建设搞上去,生活都更好起来。我居然也想充当一个洗别人脑的人。我自己觉得可笑,人家可是频频点头称是呢。仰天长啸,祖国啊,我替你伟大了一把!说到这里,就把美国扯出来了。他情绪有些激动,说:我恨美国!没有道理的制裁,没有理由的干涉,没有证据的诽谤。哦,我很同情,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也许真的就只能代表他自己了。
因为我分明看到音像店里面还是有几部美国大片卖的,其中就有布鲁斯威利斯的新作,电视里面也有美国电影在播放。你可以不让美国人进来,可是那些文化之类的东西却是另外一场战争!让你防不胜防。说到CD,我问女店主,为何没有女歌手的碟片,她说在伊朗女人是不允许唱歌跳舞的,当然在家里没人管,公共场合绝对不行,说到这里,她做了一个杀头的动作,吓得我竟然信以为真了。
她还说,有一个女歌手。但她是移民美国之后才发行的。另外,伊朗境内唯一允许女性舞者存在的是离格什姆岛不远的另外一个小岛,遗憾的是我把名字给忘记了。可是为什么电视剧电影里面有女演员呢?笨,那是剧情需要呗,更何况电视剧、电影里面也没有跳舞唱歌啊。呵呵,这可是我推测的。事实上,伊朗的电影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上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就是伊朗的《一次别离》,我看了,很有味道。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伊朗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谈得很投机,他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坐坐,也可在他家附近再拍拍照片,因为时间关系,我拒绝了。为了答谢他们的热心,我给他和店主每人一元硬币作为纪念。这对他们来说,还是相当难得的东西。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我承诺,如果他来中国,我全程接待,他表示感谢,说有机会一定来中国看看。我也真心期待,不过恐怕又是:君问来期未有期吧?告别北极先生也就告别了CITY CENTER。此时八点多钟,周边严重堵车,人流车流交织在一起。好不容易冲出了这个商业中心,赶紧打车又回到了长途汽车站。补充:当我在汽车站门口抽烟时,一个汽车站工作人员,小伙儿,也是烟友,坐在长椅上招呼我过去,问了我,确定是中国人之后很高兴,然后掏出手机给我看视频。在他翻阅手机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很多段色情视频,他不解释,也不避讳。结果,他给我看了很多中国的景点图片,植物图片,都是他下载或者别人转来的。
最惊骇的是一个当地人,都是男人举行的一种什么仪式,各个头上缠着白色的发带,人人手持大片刀,不夸张,都是真家伙,互相砍对方的头,当然是点到为止,兴奋和狂躁至极。因为不通英语,没问出是什么意思。这是又有几个年轻人围了上来,我赶紧道谢走了。在视频里面我看到了隐藏在这个民族表象之下的东西,政教合一,宗教统领政治、道德、秩序等等,到底能走多久?那千千万压抑着的人性,总有也总是不能尽皆抹杀吧?更何况统治者也是人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日子能过多久呢?
无数的历史证明:越压抑的,越压制的就越是容易在民间盛行。不让娱乐,不让喝酒,那浑身的活力,那旺盛的精力就只能通过伏地痛苦来解决吗?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向前的,顺应民心方可不败。民心宜疏导,而不是堵。这个国家多亏没有酒,否则非乱套不可。以上观点和感悟,在接下来的旅途中,一次又一次的被加深,被印证。请看:第四篇:心醉古都克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