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制造之痛:已消失的常州长江客车,曾引入2国技术做到全国第1

鱼丁爱车 2025-04-03 09:28:47

常州长江客车厂:从辉煌到落幕,江苏客车行业的兴衰沉浮

你有没有想过,曾经辉煌无比,连续多年在国内客车市场占有率排第一的企业,怎么就突然消失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常州长江客车厂的那些事儿。

常州客车制造厂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早在1963年就开始起步了。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城市发展得快,对公交车的需求那是蹭蹭往上涨。1963年的时候,建工部就把试制国产公交车的任务交给了常州市政工程机电厂。这就好比给了这个厂一个重要的任务,就像在游戏里给你分配了一个超难的关卡,做好了就能一路升级。

1964年,他们就研发出了CK640型客车,然后就开始批量生产了。这在当时可不得了,到现在,在常州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还能看到这款车的模型车呢。这就像一个留下来的宝藏,见证着当时的辉煌。1965年初的时候,这个厂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了,成了央企,不过后来1979年又下放给常州管理了。同年3月,又被中汽公司南京分公司接管,还换了名字,这一系列的操作就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里成长,名字也改了好几次,不过发展的大方向还是在向前走的。

到了1975年,国家把城市客车专用底盘的试制和生产项目给了常州客车制造厂。这个厂可真争气,第二年就搞出了国产第一代客车专用底盘。要知道,当时国内大部分客车厂商还在用货车底盘呢,这就相当于别人还在用笨重的工具,他们已经换上了先进的设备,一下子就把差距拉开了。1976年开始生产长江牌CJ640城市公交车,这客车一推出,那可真是大受欢迎啊,再加上“常州市制造的‘长江’、‘常州’、‘先飞’等品牌的客车,大受市场的认可”,厂子就这么蓬勃发展起来了。

80年代的时候,国内经济发展得像火箭一样快,剩余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那时候铁路的客运能力有限,客货混载啥的,长途客车的需求就猛涨。这就像是给常州客车制造厂打了一针强心剂,1981年又合并了常州客车修造厂,实力更强了。“有路就有长江牌客车”,这话一点不假,这时候的长江客车那真是火得一塌糊涂。

进入90年代,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1992年,常州客车厂和美国福莱西宝公司合资搞了个中国福莱西宝车辆有限公司,代工美国福莱西宝客车,同时还引入了美国客车制造技术。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得到了绝世的秘籍,技术水平那是蹭蹭往上涨。长江牌客车那时候简直就是香饽饽,各地的经销商都堵在厂门口,就像一群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生产一辆卖一辆,库存根本不存在的。1997年成立了常州长江客车集团,市场份额超20%,行业排名第一,产量也高得吓人,一年近5000辆客车,这可真是风光无限啊。

新世纪了,2000年的时候,又和意大利依维柯客车技术搭上了线,成立了常州依维柯客车有限公司。引进的那些技术做出来的客车在中型客车领域表现很不错,依维柯客车在当时那就是速度、效率、高端客车的代表。这就像一朵盛开到极致的花朵,但是花期总有过去的时候。后来和依维柯的合作没持续多久,2006年依维柯就分手了,2007年公司就破产重组了,这个曾经闪耀的江苏制造就这么慢慢消失了。

再看现在的江苏客车市场,虽然江苏还是客车的制造基地,可是常州长江客车厂没了,扬州亚星被收购了,太湖客车也并到一汽解放品牌了,苏州金龙虽然还在,但也是属于别人的品牌了。就像老话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企业的兴衰变化让人感慨万千。对于江苏的客车人来说,这就像心中的一个伤口,虽然时间会慢慢愈合,但偶尔触碰还是会疼。

不过话说回来,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有起有落才是正常的。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繁荣、并购、破产都有可能发生。常州虽然在客车制造这方面没落了,但是人家现在靠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这些产业又重新回到了汽车工业的舞台中央,这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这也告诉我们,不管过去有多辉煌或者多落魄,只要能抓住新的机会,就有可能重新站起来。

咱就说这企业的发展啊,就像种庄稼一样。有时候赶上风调雨顺,收成就特别好。像常州长江客车厂在发展顺利的时候,那真的是如日中天。可是一旦遇到点天灾人祸,比如说市场竞争激烈了,合作伙伴分开了,就可能面临危机。但是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些企业的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你看现在的汽车行业发展得那么快,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咱们普通人看着这些企业发展起起落落,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就像我们看别人的故事,然后悟自己的人生道理一样。一个企业的成长历程就像一部电视剧,有高潮也有低谷,而这些故事最终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也影响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常州长江客车厂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它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人的记忆里,也为后来的企业提供了经验教训。这就像是一盏明灯,虽然它可能已经熄灭了,但曾经照亮的路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