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隆宗门”牌匾上的那一支断箭,究竟是何人所留?

青梅煮酒英雄汉 2024-12-24 11:36:15

刘禹锡经过古都金陵,有感于盛衰无常,沧海桑田,写下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千古名句。

当年那冠盖簪缨的王谢等门阀,高高在上,这巷子寻常普通人家哪有资格住。如今几百年过去了,巷子里全是普通人家。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外如是。

就好比紫禁城,它曾是明清两朝几百年皇家场所,高高在上,威严无比,在当时普通人根本没有进去的资格。

如今封建王朝已成为了故纸堆,紫禁城也不是那般神秘了,大家都可以买门票随便旅游参观了。

故宫是严格按照中国传统帝都“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兴建,它的建筑可分为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平时皇帝办公就在外朝,和妃子的生活起居处便是在后苑、内廷,大臣们无召不得私入内廷。

隆宗门便是内廷与外朝之间的重要通道,可以算的上是一扇禁门了。可就是这么一扇门,细心的游客就会发现,该门牌匾处竟然有一截断箭。

在护卫重重的皇宫内院,在如此重要的禁门,竟然被射有箭头,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吗?

这箭是何人所射,又为何不把它拔下来?翻开史书,其中的缘由还真是把皇帝的脸打的啪啪响。

这皇帝是谁呢?答案是清朝嘉庆帝。

嘉庆的父亲是“十全老人”乾隆,乾隆在位期间靠着父亲和爷爷打下的基础,做出了一番成绩,晚年便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却不知此时天下各种矛盾重重,百姓过得并不好。

嘉庆上位第一年,多处就爆发起义,虽然他亲政后励精图治,可是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改观,过不下去的百姓,听一些人的忽悠,便选择了铤而走险的道路。

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起义爆发,领导这次起义的人叫林清。

林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生人,从小就比较无赖,家人送去学医他却好吃懒做,总是想着走些歪门邪道,最后走南闯北做了十几种营生,都没有什么结果。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林清加入了天理教,多年的见识加上油嘴滑舌的口才,让他在教中混的风生水起,忽悠了不少信徒,从而在入教不久后便将原先的教首给干倒了,自己坐上了头号椅子。

在林清的努力下,天理教的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力甚至辐射了北京内城、京边诸县以及直隶地区,成了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最大的宗教。

本来这样的局面,林清就一辈子吃穿不愁了,但人心是不容易满足的,加上传教时他许诺给信徒荣华富贵,穿金带银,于是便策划了起义,想着自己当皇帝,然后大封群臣。

嘉庆十六年八月,这一日西北方出现彗星,林清认为这是大吉之相,于是推测出起义时间在两年后的九月十五午时。

两年很快就过去了,这期间林清在积极的准备起义诸事,在起义前两个月他做了最后的部署,决定由李文成、冯克善分别在河南、山东两地率领信徒起义,最后进京会合自己一同进攻紫禁城。

三路起义人数虽然加起来有数万,但河南和山东两地的起义由于首领目光短浅、组织松散、领导无力,没闹出什么水花就平息了。

现在压力给到了林清这边,他们没能按计划入京,紫禁城还打吗?林清在思考一番后,认为凭靠自己的聪明机智,宫内还有太监做内应,成功机会还是大,于是决定干。

他召集了一百四十多人,拿着几十把大刀,便兵分东西两路进攻紫禁城。

可是刀人手还不够一把,没刀的心理肯定发虚呀,在去紫禁城的路上,便逃了几十人,因此真正进攻紫禁城的人才七十余人。

攻打东华门的三十余人,因为没有内应,在他们杀进去之前,守军及时关闭了大门,没有组织也没有攻城工具的他们在大眼瞪小眼中,很快就被歼灭了。

林清率领的四十几人从西华门进攻,内应太监先开了门,因此他们一开始比较顺利。可是他们也无章法,一心想奔到金銮殿去,便全部跑到了隆宗门门前。

这门当然重要,双方便在这门前展开了爆发了较为激烈争斗,也就是此时一支箭射向了隆宗门的牌匾之上。

宫内的喊杀声,让当时的皇次子绵宁听到了,此时皇帝没在宫内,绵宁便调兵遣将,围剿林清等人。

林清最后被缓过神来的官军给剿灭了,事后经过统计,共有七十二名天理教徒被擒被杀。

堂堂一朝皇宫,竟差点被几十个义军攻陷,这让后来回宫的嘉庆,脸都不知道往哪放,因为他翻遍整个历史,也没有找出第二件这样的事。

因此感到耻辱的他,特别下令让工匠们在修缮隆宗门时,将那半支断箭留了下来。

他也是希望自己的子孙们看到这支箭,能够想到那天的耻辱,然后能够知耻而后勇。

就这样,这支断箭就一直遗留了下来。

0 阅读:1
青梅煮酒英雄汉

青梅煮酒英雄汉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