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将矛头对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扬言要发起反补贴调查,很快就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进出口限制,比如征收惩罚性关税。
对此,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16日发表文章,认为冯德莱恩的决定是愚蠢的,英国不能追随欧盟陷入保护主义的死胡同。
文章指出,中国反应强烈,将欧盟的行为视为“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这种表态虽然比较强硬,但值得肯定,因为这一行业事关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中国政府必须抗争,坚决捍卫自身利益。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国的表现非常亮眼,由于抢占了先机,中国在这一行业已经遥遥领先,令欧洲人措手不及。面对这种产业竞争,欧盟的第一反应不是鼓励欧盟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而是掏出贸易保护主义这张牌,试图遏制中国电动汽车进军欧洲市场。这实际上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只有经济上的输家才会诉诸贸易保护主义。
欧盟领导人指责中国通过政府补贴扶持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但欧盟、美国、英国都这么做过,欧盟没有足够理由来阻止中国电动汽车进军欧盟市场。
文章指出,欧盟这样做不仅会惹怒中国,还会损害德国的利益,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和博世公司已经表态,称此举只会适得其反,这种行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而冯德莱恩作为德国人,她之所以将矛头指向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主要是她屈服于法国的施压。
为什么是法国?
据西方媒体报道,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调查的动议来自于法国,原因在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遥遥领先法国。中国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使得法国汽车公司亏损严重,其制造的大量燃油家用轿车库存积压如山,即便降价促销也很难提高销量,这意味着法国汽车公司已经彻底失去优势地位。而为了继续发展,这些法国汽车公司不得不虚心学习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同中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这让部分法国汽车领域从业者有种失落感,犹如从高峰跌入谷底,一时难以接受现实。而法国政府出面,要求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调查,这是典型的“护犊子”行为,属于恶意竞争。
虽然德国等一些欧盟国家反对这样做,但冯德莱恩本人属于对华强硬派,再加上法国方面的施压,所以欧盟还是做出了要对中国电动汽车施行反补贴调查的决定。
当然,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之前美国施压荷兰,要求荷兰停止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但最终荷兰光刻机巨头为了自身利益,并没有让美国如愿以偿。
中国在光刻机领域没有领先优势,尚且让美国的计划落空,而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遥遥领先,法国试图阻止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又怎会成功?
要知道,当初欧盟以中国光伏发电设备价格低廉冲击欧盟市场,致使欧盟国家光伏发电公司大量破产倒闭为由对中国光伏发电设备实施反倾销调查,结果却是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没有让欧盟国家相关企业重新崛起,反而使其一败涂地,最终让中国光伏发电设备凭借技术和价格优势在欧盟市场长驱直入。欧盟国家相关企业和消费者的巨大损失,意味着对中国的恶意打压终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说回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欧盟此举是为了保护本地区市场,但这破坏了欧盟自由贸易体制,以及投资环境。要知道,中国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并非因为政府巨额补贴,而是在技术方面拥有领先优势,再加上赶上了时代的浪潮,备受欧洲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许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与中国合作对于欧盟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就拿法国来说,法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投资生产家用轿车,在中国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法国公司生产的产品能够在中国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而且中国蓬勃发展的的轿车市场为法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与中国合作,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虚心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这对法国汽车行业发展有利无弊。
正如英媒所说,竞争是好的,就让中国汽车品牌来吧,中国的车型便宜且性能优越,对欧洲的消费者们有好处,为什么要拒绝呢?无论如何,靠恶意打压竞争对手而保护本国企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只会反映出自身的弱点,这是不成熟的经济解决方案。
希望法国及其他欧盟国家领导人能够明白,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是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不竭动力,只有保持开放心态与中国加强合作,方能使欧盟走出经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