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曾靠“断供华为”打响对华芯片封锁的第一枪。4年过去,如今其计划却因为“自己人”被打乱,开始悉数崩盘。
美媒最新报道:希捷科技因执意向华为供货,被开出3亿美元的罚单。据悉,在老美实施最严禁令期间,其向华为供应了740块硬盘驱动器,累计11亿美元。
此外,英伟达、因特尔等美科技巨头也想方设法摆脱禁令,推出对华“专供版”芯片。外媒急了眼:亲儿子都造反了。
01.收入直降50%?美企:我们离不开中国市场
去年8月,老美限制3nm以下芯片设计EDA软件对华出口;9月,勒令英伟达断供高性能GPU芯片;10月,全面限制先进芯片设备和技术的出口,被外媒称为“史上最严出口管制规定”。
老美不断收紧出口的举措,却让其本土企业遭了殃。以美芯巨头英伟达为例,旗下GPU高端芯片,曾以单颗1万美元的售价获得极高利润。禁止对华出口后,其收入直降50%,并出现较为严重库存积压问题。
为挽救巨大损失,英伟达搞出“对华专供版”H800芯片,以绕过出口限制名单。这个创意很快被其他芯片巨头效仿——2022年净利润暴跌60%的英特尔,也推出两款“专供版”CPU。
有意思的是,“专供版”的质量并没有下降,价格还更低了。业内人士表示,美企对我国国内快速崛起的CPU厂商很警惕,鲲鹏、海光、龙芯等已经冒头,如果不积极介入,原有的在华市场份额会被逐步蚕食。美芯行业集体发声:我们离不开中国市场。
02.外媒:“再封锁就造出来了”
老美的举措,曾一度使华为等国内企业面临“无芯可用”的地步,却也同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除让本土企业陷入低谷之外,还在倒逼中芯崛起。
中科院立出“2年后达到75%芯片国产率”的目标,为早日实现该目标,我国正从佳能、尼康等日企获取核心技术。据了解,上海微电子成功量产90nm芯片制造设备,28nm也即将交付,这意味着美芯巨头若再不争取中国市场,将损失至少5成以上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也正式露面,央视花费半个小时介绍其从研发到交付使用。据悉,量子芯片不仅绕过芯片制造设备的制裁,运算性能是电子芯片的1000倍。业界认为,未来将在电子芯片发挥核心作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实际上,“市场反推技术”的例子很多,医疗设备领域,国产核磁共振打破西门子、东芝等老牌3000万一台的垄断,以不到300万的价格被北京协和引进;生命健康领域,国产绿色酶法工艺的出现,也成功打破日美万元制品数10年的收割。
03.“抛弃一切幻想”
大幅下降的芯片进口足以说明我们国产化的速度。据报道,2023年前2个月的芯片进口量是675.8亿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5%,对海外芯片的依赖度下降了10.2%,这一定程度得益于中芯的崛起。。
从以往的“买不到”到如今的“不买了”,国产芯片的崛起已势不可挡。而在电力、交通等核心领域,也已经提出了芯片国产化的需求,这等于利用市场来反向推动和培养芯片企业的发展,从需求领域极大地推动了芯片国产化的进程。
等到这一批企业成长起来之后,不仅能够满足芯片国产化和安全化的需求,还能参与到全球芯片产业的竞争中去,从而推动整个芯片产业链的发展,带来更多高薪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
面对美芯巨头暂时性“反水”,业内人士表示,无利不起早,我们不能忘却核心矛盾。“应该抛弃一切幻想迎头赶超,只有牢牢掌握自主技术,才能让国产制造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