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不满一岁的张远戈跟着家人从家乡广东省信宜县南迁至海南,在琼中的大山里寻了一处土地肥沃的地方驻扎下来,成为当地的新移民。那时,他们面对的是大片长满杂草的荒地,没有住的地方,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几乎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楼房,成为周边地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并不断谋求新的发展。
他们就是和平镇林田村新民村小组的信宜人。这些50年前从信宜陆陆续续迁移至此定居的信宜人,在异乡绘就了一幅安居乐业的景象。而在本地人的口中,信宜人则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自强自立的代名词。
5月8日一大早,已经在琼中定居了51年的张远戈开着他去年才换上的新车前往距离家一公里多的养殖基地,开启了他忙碌的一天。
“噜噜噜……”张远戈在他家槟榔地的一块平地上,拿着饲料桶给他放养在基地的五脚猪发出开饭信号。不一会,只见一头头圆润的五脚猪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围着饲料盘大口进食。
“我的收入主要是靠橡胶、槟榔这些传统产业,还种了益智和养猪,槟榔一年收入是20多万,养猪也能有10多万,现在生活是越过越好了。”张远戈边忙活着边笑着说道。
张远戈告诉记者,1973年跟随父辈移民至海南时,他才一岁,当时一起来的只有7户人家,他们走了好多个市县,最后选择了在琼中安家,因为这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更加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没有房子,他们就自己动手盖起了茅草房,没有粮食,他们就给当地人做木工换取粮食。
最初的7户人安定下来后,又回到老家,把从事卫生医疗方面的老乡带了过来,至此,这座大山越发热闹了起来,原本没有地名的荒地也有了名字——新民村。
这群信宜人定居后,便开始开路挖水利,种植水稻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又开始琢磨新的致富产业,种植树仔菜拉去集市售卖,开荒种植槟榔、橡胶,再到种桑养蚕、发展养殖业,靠着自身的摸索和琼中当地政府的帮扶,新民村这群外乡人致富产业多样,生活越来越好。
新民村从最初7户人,发展到现在48户人。张远戈的成长也见证了新民村的成长。据张远戈回忆,小时候住的是茅草房,到1980年住上瓦房,1997年住上了平顶房,2010年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村庄也越建设越靓丽,新民村在2011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中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并保留至今。
喂完猪,张远戈又驱车前往村委会上班。这几十年,张远戈除了发展自家的产业,还到过缅甸当采矿技术员。凭借自身勤劳肯干的精神,现在还任职了村委会委员一职,带领着村民致富。张远戈坦言道,不论在哪里只要是勤劳,就不愁生活过不好。
和平镇林田村村委会书记王国川对张远戈的工作表现连连称赞:“他对村里的工作都很认真负责,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在我们村其他从信宜移民过来的村民,也是跟张远戈一样,都具备任劳任怨、积极肯干的品质。”
勤劳肯干一直是当地人评价信宜人的常用词,而张远戈也仅仅是在琼中生活的信宜人中的一个缩影。
在“信宜村”人看来,无论身在怎样艰难的环境,只要想干、肯干,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信宜村”村民们向人们证实了这一点:在贫困的荒地上,他们也能种出幸福的生活之花来。(陈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