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来自网络;网络 雷泽渔翁 天津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祭祖的重要性仅次于祭天。《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祭祀这个社会习俗,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祭祖的孝道文化。中国人相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人来源于物,物来源于天地。由于自然界给了我们衣食,祖先给了我们生命,所以要报本答恩,报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祭祀祖先是为了发扬孝道,“家祭勿忘告乃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礼记。坊记》说:“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祭祖的教化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祭祖的内涵逐渐演变为纪念祖先的崇高人格和丰功伟绩,成为圣贤崇拜的文化价值理想。荀子曰:“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祭祀会常常提醒自己的孝思,不忘祖先就是不忘本。孝是德之本,也是仁之本。《论语》里面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个仁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仁爱的仁,仁孝,孝是仁之本;一个是做人的人,做人的根本就是孝悌。两个说法都很好,没有这个根本,就好像树木没了根,很快就枯萎了,水没有源头,很快就枯竭了,他的福报不可能绵长,所以祀祭是为了养我们仁厚之心。通过祭祀我们会念念追忆祖德、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一生能在圣贤的引领、教诲中坚持不懈地圆满孝道。同时又给我们的孩子积德、培福,这就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中国人仁心厚道,就是因为有这种仁孝,仁孝之心可以在祭祀活动中培养。
祭祖这一社会习俗,负载了十分丰厚的精神内涵,联系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多范畴。经过千百年间无数代际的传承,已经作为一种精神和感情的遗传基因,作用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发育过程。
炎帝、黄帝是我们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当年,毛泽东就提倡祭祖,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日本侵略我们,当时中国战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就在这一年的清明节,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黄帝文,然后特别委派中共代表,去祭祀黄帝,祭奠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前八句这样说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毛泽东通过祭文,深深怀念我们的始祖,我们能建立新中国,也是祖德的庇荫。祭祀是孝道的体现,是帮助我们寄孝思,敦人伦,继续保持我们的孝德。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每个家庭的优秀传统,应该发扬光大,这就是孝道。
祭祖的时候,烧香为阳,烧纸为阴。古时候老人家都会讲,那个家里没香火了。没香火什么意思?就是祭祀后继无人。香火还代表财富。祭祖时要虔诚,我们现在家族能兴旺,全是祖宗积德。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个“诚”字非常重要,“诚”是讲心地,“祀”是形式要隆重而庄严,当然内心更重要。形式是要因地制宜,环境能不能够做到,但是内心的诚意是不能没有的。祭祖功德,不可思议。要想运气好,祭祖少不了,要想财运旺,祭祖方为上,所以,祭祖的文化意义?,在于表达对先祖的敬意和思念之情,缅怀先人,感悟生命的意义,明白生命的无常。祭祖活动不仅是对祖先的怀念,更是对家族血脉延续与传承的重视。通过祭祖,人们可以增强家族凝聚力,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