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来自网络原创 作者:田业艇 汾阳家
在民间就流传着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分别是老人的三道坎,“人过五十五,阎王数一数”、“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等说法,这些年龄都被认为是心理上造成压力的年龄段?。因此,六十六通过吃闺女一刀肉习俗,人们试图通过心理上的安慰和祭祀活动来应对这些所谓的“关口”、“坎”,以求平安度过。
“五年六月七日八时,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五年六月七日八时”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那是因为在古代,人的预期寿命并不如现在,所以有六十古来稀的说法,人活到了五十就是数年过日子,到了六十数月过日子,到了七十按天过日子,活一天算一天,到了八十的话,就更为罕见了。
古人认为,老人在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的时候,会是一道坎,只要度过这三个坎,今后的生活便可以过得不错。那么,这三个数字又是怎么来的呢?查阅资料得知,六十六习俗源于汾阳王郭子仪,藩镇叛乱四起时,朝廷封其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挂帅出征。出征前众女儿担心其危,郭公笑曰:“正义之师,上天保佑,定可马到功成,到时还要享受你们孝敬的一刀肉哩!”
后来果然如此,凯旋后正逢郭公六十六岁生辰,女儿们对父亲的安慰话予以当真,各提一刀肥肉赶赴汾阳到王府贺捷贺寿。厨师精心设计,将肥肉配料做成八盘八碗,八盘代表八女之心,八碗代表八子之孝。宴席上,儿女们轮番向父王祝贺。吃儿女饭,喝王府酒,郭公谈笑风生,饮酒自若,丝毫无居功之意。故有佳话:“饮酒自若汾阳王。”由此传下了“父亲诞辰六十六岁,要吃女儿一刀肉”的习俗(男人66岁生日时女儿为啥要送一刀肉?作者郭世科)。
七十三、八十四都是来自于儒家圣人。孔子寿七十三,孟子寿八十四。就连圣人都躲不过这样的坎,更不用说是普通人了。
“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说法,在汾阳民间是什么意思呢?有何讲究?
关于一刀肉的说法,那就是必须是一刀切下来的,并且重量最好是带半(老俗语意思就是叫把父母拌住,余生长长久久)比如2斤半、3斤半、4斤半等。“半”字阐述了中庸之道,强调人生忌满,倡导半贫半富、半取半舍的生活哲学,适度之美。半醒半醉、半智半愚的境界,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在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点自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
在过去,很多的屠夫都有这个一刀准这样本领的。你向卖肉的说给我来一刀肉,是给过寿的、定婚送彩礼的(定婚送彩礼是带骨肉)、六十六的等。那他们就立马就明白了,会在你选好的地方就一刀就给你切块肉,重量基本上是不相上下的。
其实古人这样说“人过五十五,阎王数一数”、“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等说法是没有什么科学道理的,只要有乐观的心态,并且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和规律,那长寿并不难。在今天,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接送孙子外甥上下学,起早贪黑操持一日三餐。
俗语“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其实更多的是要表达父母年纪已经很大了,子女们要多抽时间陪伴一些他们,尤其是在老人生日这样重要的日子,如果儿女们能回来一起度过,老人们会更加的开心,而这样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反之老人生日了,子女也不回来,问候也没有,那他们就会不高兴,并且还会胡思乱想,这很明显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我们做子女的有时间了,还是要多陪陪父母。哪怕是隔三差五的和父母视频通话或者打电话发信息,聊聊家常理短,问候父母身体状况,他们也会很开心的。最好的尽孝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精神上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