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鞋传三代,人走鞋还在:丢弃的报废轮胎,成了非洲最畅销的拖鞋

柏拉图得诉说 2024-12-11 17:12:05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有这样一种鞋子,不但价格低廉,寿命更是长得惊人——一双鞋子足可“传三代”!这就是近年来在非洲火爆的“轮胎拖鞋”。

制作材料竟是中国输出的废旧轮胎,深受广大非洲穷苦大众的欢迎。

这一“神秘之靴”的诞生,不仅帮助非洲国家解决了鞋类日用品匮乏的难题,也让中国每年数亿条的废旧轮胎找到了新归宿!

废旧轮胎难题困扰中国

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是造成废旧轮胎大量增加的根源。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私家车消费需求快速释放,最近十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速超过15%。

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机动车达2856万辆,汽车类更是以年增长近1500万的惊人速度扩大规模。

考虑到汽车轮胎寿命普遍在3-5万公里,这意味着每年就有数亿条报废轮胎待处理。

但我国在废旧轮胎回收处理利用方面长期存在短板。

除个别发达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缺乏必要的回收体系和处置设施。

这导致大批废弃轮胎只能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当地“轮胎山”,不仅占用土地,严重污染环境,也浪费了其中的再生资源。

专家估算显示,目前我国废旧轮胎的利用率不足30%,数量已高达33亿条,总重量超过2200万吨,仅其占地面积就达17万亩,相当于2.4万个标准足球场,影响已十分严重。

这些被随意丢弃的废轮胎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首先是严重占用土地及植被资源。

大面积的旧轮胎堆积会形成数米厚的“黑色地带”,完全遮盖土壤并挤占草木空间,还会滋生蚊虫等危害公共卫生。

此外,雨水冲刷下轮胎会释放出油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渗入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系统,造成二次污染。

根据环境评估报告,其污染范围可扩大至数平方公里,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如果采取焚烧处置,产生的有毒气体也会直接污染大气。

针对旧轮胎的环境威胁,我国也在努力推进处理利用。

但由于技术和成本限制,大部分报废轮胎仍通过海运出口其他发展中国家。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约70%的废轮胎被运至印度、韩国和非洲东南部地区。

仅2021年运往非洲的就超过1亿条,主要集中分布于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

这些国家进口中国旧轮胎的重要动机,是利用廉价原材料发展本地制造业。

到达非洲后,这些满载而来的中国旧轮胎又是如何利用的呢?

非洲的“轮胎鞋”制作奇技

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大部属于热带气候区,高温多雨的特点十分明显。

其中在5-9月的旱季,平均气温更是可达40°C以上,最大可超过60°C,被称为“地球上的火炉”。

在如此高温的环境下,直接在沙地或水泥路面行走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灼伤。

这对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与工作带来了巨大危害。

然而由于长期内战动荡和经济长期落后,刚果等非洲中西部国家民众购买保护性鞋靴的经济能力普遍偏弱。

业内数据显示,在首都金沙萨等地区,一双普通塑胶拖鞋的价格也相当于大多数低收入家庭一个月开支的三分之一。

对绝大多数民众来说,鞋类产品已成奢侈之物。

这显然加剧了高温环境给广大贫困群众生命健康带来的威胁。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中国运来的廉价旧轮胎,恰似一场及时雨,成为他们制作简易鞋类的最佳选择。

每逢市集交易日,总能见到一些由旧轮胎堆砌搭建而成的简易货摊,摊主多是富有制鞋经验的技工。

你可能难以想象,他们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从一块形状各异的破旧轮胎上“变魔术”,制作成双结实好看的“轮胎拖鞋”!

其制作过程其实比较简单。

首先,技工让顾客脚踩在轮胎表面,用木炭笔细致勾勒出足迹形状,作为切割的模具。

然后利用自制的手工工具进行裁切、打孔等精细加工。

最后,在鞋底表面背面固定几条细小橡胶皮带进行紧固,一这样一双价格仅1美元左右、寿命却可达数年的奇特“轮胎拖鞋”就诞生了!

这种轮胎改良品何以如此受非洲人民追捧?

经济上,轮胎拖鞋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超低的价格。

我们不难想象,在科技水平和工业基础都相对薄弱的非洲国家,制鞋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并不高,只能依靠大量的人工操作。

据国际劳工组织近年报告,非洲国家制鞋业普遍存在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偏低的问题。

这导致即便是普通塑胶或人造皮革鞋,售价也高达每双30-50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废旧轮胎原材料价格低廉,仅1美元成本就可制作出一双功能优异、舒适耐穿的鞋类,带来远超同类产品的显著性价比优势,深受广大基础消费群体的推崇。

此外,在用户的真实评价中,很多非洲民众直言“买到轮胎拖鞋后终于不用再为鞋费发愁”。

其背后原因与当地居民普遍收入较低、消费能力有限密不可分。

世界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肯尼亚等非洲主要国家人均GDP仅为1800美元左右,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则在4000美元以上。

在收入比人均GDP还低的低收入群体中,高达80%的收入仅够支付温饱类支出。

这使得鞋类在他们的消费结构中难以承受,轮胎拖鞋的出现恰如及时雨,提供了超高性价比的选择。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改良自轮胎的鞋类本身功能性能卓越。

业内专家指出,汽车行业使用的轮胎大都采用优质天然橡胶制成,其强韧程度、抗磨损性远超普通塑料。

相关试验表明,金属猛烈摩擦下,高档轮胎橡胶的耐磨指数可达150,是普通塑胶的7倍以上。

这使得以废旧轮胎为原料的拖鞋,平均使用寿命可轻松达到5年以上。

考虑到非洲国家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光脚行走并不适宜,这种高耐用的鞋类改良产品正好契合基层市场的需求,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除上述优势外,这种简易鞋类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效益还体现在拉动就业、助力脱贫等方面。

相关统计显示,随着“轮胎拖鞋”在东非多个国家迅速普及,仅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地,从事这一产业的小作坊和个体户就超过了2万家,带动了近10万人直接就业。

这为缺乏技能、文化程度较低的基础劳动力提供了稳定收入来源。

同时,这种低门槛微创业也使一些中低收入家庭实现了脱贫,儿童入学率明显提高。

可以说,中国废旧轮胎的再利用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中非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当然,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这些小作坊也出现了环境管理滞后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这需要非洲国家政府加强引导,推动这些小作坊转型升级,建立标准化的专业化大型工厂。

这不仅有利于规范化生产,还可开拓产品出口,完成从外销转内销的本土品牌建设。

中非合作共赢 废物循环再生

面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废物利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

在此背景下,中国废旧轮胎实现再生利用,中非展开多领域合作,可谓形式多样、硕果累累。

中非之间不仅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近年战略伙伴关系的稳步发展也奠定了坚实合作基础。

专家指出,中国企业积极为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能源等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非洲国家也通过向华出口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获取经济效益。

这种互利共赢正是中非合作的显著特点。

在废旧轮胎再利用领域,双方合作成效已初见端倪。

比如中资企业协助埃塞俄比亚建立大型再生橡胶工厂,实现工业级轮胎回收;东非某国通过中企引进技术实现旧轮胎热解制油;中国轮胎巨头和非方合作推出轮胎回收网络……这些成功案例预示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未来,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可继续向非洲提供技术培训和环保装备,帮助提高再生工艺和产品质量水平;非洲国家则可制定政策扶持本土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运作成本。

在此基础上,农业残渣、电子垃圾、污水处理等更多领域探索循环经济模式,足以让它们成为“一带一路”全球推动绿色发展上的受惠者。

参考资料

文汇报,非洲小哥靠从中国买“垃圾”致富:徒手用废轮胎做凉鞋,10分钟做一双,50年穿不坏!2019-09-23

纪录片《非洲的鞋》

光明网,非洲人太聪明,收中国废旧轮胎做鞋再卖,一双能穿好几年2018-12-26

0 阅读:109
柏拉图得诉说

柏拉图得诉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