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高中竞赛班,大家第一反应都是那都是顶级人才,都是牛娃,竞赛班都是各大名高的最强的班型,享受着名高最好的师资,最好的条件,同时也是离清北等顶尖名校最近的一群人,每年要贡献名高清北的名额的半壁江山。
那大家不知道的是竞赛班到底有多苦,那堪称神仙打架的精英选拔,竞赛生都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大家可以对照来评估一下自身的水平再来羡慕竞赛生或者决定是否决定入竞赛坑。
超高门槛
竞赛班学生通常从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被筛选,需通过多轮学科测试和教练评估,高中才开始接触竞赛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进入到竞赛班,竞赛班大多是从初中就开始备战竞赛了,来看看竞赛班的规划和目标,每个学期达到的目标和高中对标的目标都有清晰的规划。
早期积累优势
学生普遍从小接受高强度训练,时间积淀和早期训练是成功基础。例如,2025年浙江、广东等省份通过竞赛保送清北的学生中,超30人因入选国家集训队直接锁定名额。而浙江和广东大都是从小学就开始早培和进行有针对性的竞赛训练,是名副其实的竞赛强省。
双重压力叠加
竞赛生需同时应对高考课程和竞赛内容,每天完成高难度作业并备战竞赛,学习效率远超普通学生。由于各竞赛学科的进度不同,各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也不同,竞赛班大多都是在自学,学习的本质到最后都是自学,如果竞赛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么可以直接劝退竞赛!
时间管理极限
学生需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大学甚至研究生课程内容,如数学竞赛需要学习和高考关联不大的数论、组合、几何、代数四大模块;物理竞赛要学习大量的大学微积分的知识;生物竞赛知识储备量已经达到大学本科阶段水平;信息学竞赛生需提前学习算法和编程。
校内“隐形分层”
竞赛班内部存在等级划分,竞赛也存在着严重的鄙视链,成绩波动可能直接导致资源倾斜减少。例如,某重点中学竞赛班实行末位淘汰制,每月测试后调整学生分组,成绩好的会得到大力的表彰,成绩差的直接淘汰出竞赛班,这样竞赛学习终结,而且也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高考时间,竞争非常残酷。
全国性“神仙打架”
是驴子是马,也要拉出来溜溜,五大学科竞赛决赛中,就是各省选手与全国顶尖学生同台竞技的赛场。这是强省和弱者之间的较量,也是省内之间的内部竞赛,竞争非常的残酷。各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可以直接保送清北,无需参加高考,而国家集训队守门员就是最悲情的角色,每年的冬令营都有竞赛队员泪洒当场!
结语
竞赛班是精英教育的缩影,其内幕揭示了“清北神话”背后的残酷逻辑,堪称神仙打架,竞赛很酷,但是竞赛也很苦。不过对于真正热爱竞赛的同学而言,人生就是用来拼搏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呢,青春为梦想奋斗,值!但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需理性看待竞赛班光环,竞赛有风险,入坑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