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熹微的晨光,洒落在富民这座赋有历史遗迹的小县城里。“经历的都是风景,留下的都是故事”。正如伪戒所说的那样,我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开始了......
“你这么爱吃杨梅,过几天我带你去山上摘杨梅吧”,几天前,母亲这样对我说道。不觉已至周六,抓住周六惬意的时光,到山上去,去感受梅间芬芳,去尽情吮吸属于大自然灵动的气息。
清晨,总是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经过一番准备后,我和母亲都背上背篓,向村后那片东山上走去。正值芒种盛夏,山地里也是少有人烟的。寂静的山坳间不时传来斑鸠鸟“咕咕咕”的几声啼叫,回荡山谷。
踉踉跄跄的走过杂草丛生的小路,来到杨梅地时,晨露早已打湿了鞋子,许久不运动的我累的双手叉在腰间,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一眼望去,整个小镇尽收眼底,终于有了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身后的杨梅也熟透了,只要你轻轻一摘,周围的杨梅也会落得满地都是,好不可惜哦。趁太阳还不算火辣的时候,抓紧时间将树上的杨梅收入篓中。边摘边吃,也不失为一种享受。母亲是一个勤快人,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将背篓填满了。她欣喜的捧着一捧杨梅让我看看今年的成色如何,“好的佷嘛”,我答道。黑里透红,美味多汁的杨梅总是让人有一种想吃它的冲动。
摘累了,就坐在草地上小憩,看看眼前枯中带绿的杂草,几滴叶片上透亮的露珠。闭上眼,聆听燕语呢喃,不知不觉时间已过去了大半,阳光不再温柔,开始变得火辣,慢慢的,晕染了整个东山顶。我开始催促起了母亲,想赶快往家里赶。母亲受不了我的软磨硬泡,便让我背上背篓往回赶了。
碰巧的是,当我和母亲正准备走的时候,遇到了母亲的好友,她也是到山上摘杨梅的,好多年没有到山上摘杨梅了,都不知道自家杨梅的长势、收成如何。经过几番寒暄攀谈之后,我们便下山了。
下山的路也是崎岖坎坷,没有了清晨刚来时的新鲜感,一片片黄泥土路,在太阳的照射下更是黄的发亮,就像身处陕北平原的黄土高坡之上。上山时的路很长,下山时便短了许多。
下山途中,发现了一处人为修建的水窖,用来蓄水,专供山上种植的庄稼灌溉使用。听母亲讲,这里在许多年以前是一个天然水潭,属于大自然的馈赠。我放下背篓,好奇的向水窖边走去,探出头,向里面看时,什么也没有。经过几年烈日的照射,水窖中的水早就蒸发殆尽了,留下的,只不过是窖底嶙峋的乱石和几株杂草罢了。我失望极了,扭头便走开了。
眼看离村子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回望来时的路,却愈发的蜿蜒,母亲突然想起了一首叫做“山路十八湾”的歌曲,便让我打开手机播放给她听,“哟,大山的子孙哟......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母亲也情不自禁的唱了起来,一路欢歌,一路嬉笑。
热情好客的母亲一回到村子中,看到熟人总是会叫住她们,将摘下来的杨梅分享给大家。看到母亲写满岁月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我的嘴角也在不经意间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深山虽远,不行不至。在富民的清晨,看着澄澈的天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总是让人有一种想做一点什么事情的冲动,才能对得起这个不被辜负的清晨时光。大概,这就是富民县城的魅力,是富民早晨带给这里一代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陈俊宏/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