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少年历“鲜”记:拉着小提琴就把钱挣了

公信力量 2020-06-27 08:19:42

我卖的不是书,是我的童年的秘密。”“我的小摊里,藏着一个‘大中国’。”

6月20日18时,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里夜经济示范街,头顶,火烧云染红半边天,“摆摊吧,少年”开市。

这是“最会讲时政新闻的河南省少先队队报”——《河南青年时报·快乐少年》(简称《快乐少年》)社会实践活动现场。

12名经遴选的小读者携货而至,拉小提琴、当模豆、飙嘻哈,古灵精怪展绝活,摆摊销货带卖萌。

两小时的活动,孩子们直呼“过瘾”,父母们感慨“收获的远不止一节财商提升课”。

现场

喊着“打酱油”的小姑娘,拉小提琴就把钱挣了

最先赶到现场的是对母女——9岁的倪子涵和妈妈。

对于倪子涵当晚的表现,妈妈说“大大出乎意料”。

甫一到场,小发卡、童书、玩具、《快乐少年》,一箱货很快铺满小摊儿。

“嘻嘻,我是来打酱油嘞!” 倪子涵笑着冲同伴做了个鬼脸,然后,她随手抽出一把小提琴,昂首桌旁,架琴拉弦,一曲《瑶族舞曲》,很快游走于喧闹的人群和摊位间。

倪子涵演奏小提琴

“发卡多少钱?”“哎呀!这本书之前在网上没淘到。”……

泉水低吟般的琴声,很快吸引住游逛夜市的市民。一个小女孩驻足摊前,像被粘住一样,任凭妈妈拽也拽不走,直到买走一个小玩具和一盒条形巧克力。

“滴、滴、滴。”随着几声手机扫描收款二维码的提示音,20多元销售额到账。

倪子涵停琴招呼一拨客人,小脸泛出红晕。

“第一次带子涵参加这样的活动,她好像一夜长大了。”望着摊位前的女儿,倪子涵妈妈眼光闪烁。她回忆,之前有次倪子涵在家练琴,她开玩笑说“试试到广场摆个摊儿,你拉琴,在前面放个小桶”,倪子涵当即号啕大哭。所以,当晚的拉琴环节,倪子涵妈妈并不抱太大希望,但结果孩子的表现,反倒让她大吃一惊。

倪子涵妈妈说,女儿上幼儿园时,她就给她买了个小钱包,装零钱用,最多时攒到800多元。最大的一笔支出,是前年母亲节倪子涵给妈妈买的项链,100多元,倪子涵妈妈至今还戴着。他们还给孩子在银行开立了专门账户,存的全是压岁钱、零花钱。倪子涵妈妈说,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女儿平时花钱懂得“节流”了。

爱读书的男生主动出击,卖报喊出第一嗓

相对于其他摆摊同伴的热闹,在省实验小学就读的王炳喆小朋友就显得文气许多。

爱读书的他,摊位上除了《快乐少年》,其余的全是自己读过的各类童书。妈妈说,出来练摊,王炳喆还是头一次。

虽然有点腼腆,但摆摊卖货,小男生却十分认真。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开了张,王炳喆有点着急。妈妈帮忙分析:“我们的商品太单一,全是书报。”

“有了!妈妈,您备的水我也不喝了,干脆卖了吧?” 王炳喆眼睛一亮,抽出几瓶矿泉水。

刚说着,生意就来了:“你好小朋友,水能卖吗?”

哈,扫码、付账、成交!

不过,只卖水还不够,得把自己最心爱的《快乐少年》卖出去。

王炳喆看到其他小朋友走出摊位售报,他也抱着一沓《快乐少年》钻进人群,声音由小到大,吆喝起来:“卖报卖报,最新的少先队队报,读纸质报,防近视啦!”

爱读书的王炳喆走出摊位,推销《快乐少年》

“孩子特别爱读书。这份报纸他总是反复看,写作文的时候老是能用上。”王炳喆妈妈说着,目光跟随儿子的身影在人群中游走。

12岁少年有9年摆摊史,卖《快乐少年》飙嘻哈“讲故事”

与9岁的倪子涵比起来,12岁的李涵裕算是个摆摊“老手”。

“上幼儿园中班时就开始参与园内跳蚤市场练习了。” 李涵裕爸爸透露,为了当晚的实践活动,李涵裕准备了3天,玩具、童书、《快乐少年》,塞了一拉杆箱。

在收拾《快乐少年》时,李涵裕添添又减减,摩挲着报纸,他对爸爸妈妈说:“不舍得卖这些报纸,上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文章。”直到听爸爸说,等以后买合订本时,才放心地卷起装箱。

“叔叔阿姨,请给孩子买份《河南青年时报·快乐少年》吧,最会讲时事新闻故事的省少先队队报,天下大事,一报全有。”先是在摊前吆喝,1小时后,李涵裕干脆抱着报纸冲进熙熙攘攘的步行街,见人就推销,声音不高不低。

“快来看,快来看!最新鲜天下新闻趣味读,龙飞船升空像科幻电影一样酷,美国‘股市熔断’听个故事就能懂,画蚊子30年怪爷爷练成神笔……”李涵裕“串烧”式卖报,吸引不少回头客。

李涵裕向路人介绍《快乐少年》

“嚯,这孩子嘴皮子练得都玩嘻哈了,厉害!”有路过的年轻人夸赞。

“李涵裕尽管才12岁,3岁多就练摊了。”回忆儿子的从前,李涵裕爸爸如数家珍。当年在幼儿园,孩子中班即参与园内跳蚤市场课,卖出闲置的托马斯玩具,收获“人生第一桶金”,回家炫耀了好几天。后来进小学,凡有跳蚤市场必参加,并总能夺得名次。

赚的钱怎么花?李涵裕爸爸让小涵裕管理,时间久了,他发现儿子在买东西时,会习惯性地“货比三家”,总是挑选性价比最优的下单。

地摊“奔驰哥”送来礼物,现场讲授“摆摊秘籍”

“小朋友们,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加油,加油!”

当晚,红遍网络的郑州健康路地摊“奔驰哥”王兰波也来到现场,为孩子们鼓劲。

“摆摊讲究的就是大胆地吆喝,卖的商品还要有差异化,价格一定得便宜……”当天,王兰波不但给孩子们带来“摆摊秘籍”,还为每名孩子带来一个他摆摊热卖的草莓碗,祝福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幸福“碗”美。

改变

“大葱爸爸”与 “摆摊女儿”,穿越25年的对话

经过两小时的练摊实践课,孩子有没有变化?

“有,我家姑娘变化可明显啦。”当晚活动结束,王元贞小朋友的妈妈第一个总结。她说,摆摊活动快结束时,她和王元贞商量:“暑假到了,妈妈挑了一家兴趣班,学费1200元,愿不愿意参加?”

还没等她话音落下,数着一晚练摊挣来的67块钱,王元贞回答:“太贵了。妈妈,咱们多找几家比较比较再说吧!”

“很吃惊!以前,王元贞对钱没啥概念的。” 王元贞妈妈说。

目前从事金融行业的王元贞妈妈直言,可能因职业关系,她对女儿的财商教育尤其关注。“零花钱交给女儿管,开支列明细,家里遇大件采购,也会特意拉女儿参与讨论。”

说起这次摆摊,始终陪伴左右的王元贞爸爸则道出了25年前的一件往事。

“我老家在延津乡村,上初中时帮父母卖大葱,一大车子拉集上,卖一天才赚50元。到了饭点儿,花钱买个火烧儿,都心疼得慌。”

那一年,王元贞爸爸15岁,是黄河边一个村庄里“饥饿”的少年;这一年,王元贞9岁,是都市里父母掌心里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当年的那车大葱,装着爸爸少年的生活;如今的这桌玩具书籍散货,藏着小小王元贞的梦想与开拓。

参加活动的少年领到了河南青年时报社颁发的“荣誉小读者”证书

叩问

“我”和“钱”,究竟谁重要

懂得挣钱不易,不乱花钱,难道就是好的财商教育吗?

“我不这样认为,至少,我觉得这是不健全的财商教育。” 王元贞爸爸表明观点。

他说,比“节流”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懂得“我”和“钱”谁更重要。

王元贞爸爸分析,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传承下来的都是“节省,不乱花钱”的习惯。这样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年轻人过度关注这一点时,就很容易被束缚,以至于错失某些发展良机。

“我的教育观点是,一定得让孩子明白,钱,只是个工具,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 王元贞爸爸坦言,“该省时坦然省,该赚时坦然赚,这才是更健康的‘我’与‘钱’的关系,也是‘我’与世界的关系,更是财商教育更好的方向。”

特写

藏在《清明上河图》里的地摊烟火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晚咱们通过一幅画了解下千年前大宋王朝的地摊儿。”当晚,扯着一幅《清明上河图》,《快乐少年》的编辑谷爽漪,给小朋友们带来一节地摊经济“穿越课”。

在《清明上河图》中体悟中国人“摆摊”的历史文化

谷爽漪从一幅图讲到大宋皇帝鼓励贸易,皇城里,夜市三更闭,早市五更开,地摊经济“野蛮生长”,小小地摊,助力大宋王朝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先进、最文明的国家。

地摊的烟火气里,也装着家国情怀。谷爽漪又引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的一句话: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在这节“财商微课堂”里,孩子们懂得了,地摊经济租金低、低监管、人流量高的“两低一高”特点,还明白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有17年采访经验的老记者,现场传授采编“秘籍”

“当一名小记者都需要哪些功夫?”“写作文和写新闻一样吗?”

当晚,河南青年时报社少年部主任王秋欣也如约到场,有17年采访经验的她,为孩子们带来一节《快乐少年》小记者采访课。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清楚新闻的3个‘5’,弄清楚这3个‘5’,你们就是一名合格的小记者了。”

王秋欣讲得环环相扣,孩子们听得专注入神。

在讲到写新闻和写作文的不同时,王秋欣强调,学生写作文时可以表达自己的喜好,而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只能陈述事实,不能在新闻稿件中掺杂个人情感。

讲到怎么写好新闻时,王秋欣专门拿《河南青年时报·快乐少年》来做参照:“看《河南青年时报·快乐少年》就知道,想把新闻写得有趣可读,一定要短句、短段、多用动词,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吸引人。”

【意义】

地摊里的少年

报纸里的家国

孩子们摆摊卖货嗨爆,河南青年时报社少年部的编辑也一刻没有闲。她们全员出动,化身勤杂员、安保员,贴心守护,一如她们的文字。

“《快乐少年》的办报初心,就是‘呵护快乐 陪伴成长’。我们写文章,无论是讲国家大事,还是说人间真情,目的都是陪伴成长,这次活动也一样。

一是通过实践,带孩子更深入地了解地摊经济概念;

二是带孩子提升财商,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是提升孩子社交能力;

四是增进亲子情感。

从报纸到社会实践,我们的初心不变。”《快乐少年》相关负责人说。

《快乐少年》是河南省少先队队报。翻看报纸,家国、世界,在珠玉般的文字里,跃然于纸上。

《一对好“兄弟” 全国两会显身手》《民法典,14亿人“权利”的守护神》《地摊经济 为何得到总理点赞》……这些看似难懂的时政要闻,被编辑们用一个个巧妙构思的童话剧、小故事,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故事讲得清,道理说得巧。

《多国抢粮 粮食真的不够吃吗》《龙飞船升空 像科幻电影一样酷》……从经济到政治,从政治到科技,全方位、多角度的国际视野,让孩子眼中有星辰大海,胸中有繁花似锦。

为了陪伴孩子们成长,编辑们苦学教育学、心理学。《快乐少年》和“河南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独家合作成长漫画故事。《困难是头神兽 你也能把它驯成萌宠》《弟弟小 我就该让着他吗》……对寻常小事的解读委婉、巧妙,饱含着最深沉的爱,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还有那些励志故事,《冠军张伟丽 公主的光芒是自己赢来的》《画蚊子30年 怪爷爷练成神笔》……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坚持,在思考中成长。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快乐少年》肩负着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性地为党的少年儿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为了陪伴孩子们成长,《快乐少年》不刊登任何广告、软文;使用比小学教科书更好的防近视精品纸张,食品级油墨。让孩子从电子产品中脱身,重新回归享受纸质阅读的乐趣。

报纸的小粉丝,还有一个大爱好:撕报纸!《快乐少年》是一份“魔法报”,全国首创,报纸可直接从中间撕开,大报变小报,轻松装入书包。

一份报纸,写着未来,装着家国,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0 阅读:3
公信力量

公信力量

做有价值的信息,增强社会公信力,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