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从深圳开往金城江的K949次列车上,一名孕妇突然腹部疼痛,有临盆征兆。危急关头,铁路部门为新生命开辟“绿色通道”,在广西宜州站多停留了29分钟,在站台等候的120急救人员立即进入车厢进行接生。最终,孕妇在“临时产房”顺利产下一名女婴,母女平安。
列车为孕妇停留的这29分钟,是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29分钟。孕妇的顺利生产少不了医护人员功劳,就在大家为孕妇感到欣慰的时候,一个现实的问题也应运而生。
高铁上到底该不该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呢?此问题一出,吸引了不少群众的关注。
有人认为这一举措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是在浪费现有的医疗资源……
也有人给出了中规中矩的答案,或对此持有中立的态度。
其实接近现实来讲,火车上的病人,一般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小病症,比如说急性肠胃炎、发烧等。一种是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比如说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有所缓解。再有就是患了重大疾病外出就医的,此类病人在出行会尽量调整身体,选择状态稍好时出行,能遇上急性突发状况的少之又少。
如果遇到了上述的急性突发状况,已经危及生命,假如配备了专业医疗组,在现有的火车狭小的环境内,医护人员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所学的急救知识来进行施救。没有专业的医疗设施,很难对疾病做出进一步的判断。这个时候只能说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了。
在现有的医疗环境和科技水平下,地区上医疗人员分配不均,医护人员紧缺。高铁上想要创造像医院一样环境,难上加难。无论是基础医疗设施还是医疗人员的待遇,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此现状可以相对改善,我们也可以对高铁上就医的情况有所期待。
大家是怎么认为的?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新华网以及网络。以上图片文字,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