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线|携手长安汽车,太蓝新能源发布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

36氪 2024-11-08 11:00:14

文|韩永昌

编辑|张博文

固态电池技术又有了新的进展。

11月7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在重庆联合举办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双方联合推出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

与行业内其他的半固态、固态产品相比,太蓝新能源实现了新的突破——取消隔膜。据介绍,同等条件下,太蓝无隔膜半固态电池相比液态锂电池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在挤压、高温、过充等电池安全测试上远超国标要求,无隔膜半固态产品已经通过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和GB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认证。

在综合性能的提升方面,无隔膜技术的引入显著增强了电池的兼容性与灵活性。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通过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ISFD)技术等,可以有效地抑制锂枝晶形成及刺穿,进一步实现本征安全。

此外,发布会还介绍到,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可以实现对多种材料体系的兼容,涵盖了NCM、LFP、LMFP等多元化材料组合,使得电池可以根据不同的能量密度需求进行灵活定制。

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无隔膜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对于传统隔膜材料的依赖、减少部分电解液,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成本可减少10%以上,还一定程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作为液态电池的四大主材之一,隔膜一般为PE、PP材质,高温下易收缩,易造成正负极短路,大量发热,引发电解液燃烧和电极材料热分解,进而导致电池起火或爆炸。

为增强隔膜的耐热性,业界已开展广泛研究并实施多项改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隔膜的耐热能力,但当电池温度升至200°C以上时,隔膜本体的大幅收缩仍难以遏制。

不仅如此,这些改进措施也多为“增加防护”,这是液态电池最常见的设计理念,比如给电芯增加防爆阀;在PACK层面,增加气凝胶、增加云母片、增加液冷系统、增加高强度壳体。但过度堆砌不仅大幅增加成本,增加系统复杂性,但这些都无法根本解决由隔膜特性引起的锂电池安全问题。

发布会上,太蓝新能源首次推出锂电池“减材制造”的理念,并提出了4-3-2-1技术路线。太蓝新能源在目前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四大主材基础上分三步走。

第一步,减掉隔膜,减掉部分电解液;这是太蓝最先量产、装车的半固态电池产品阶段。第二步,完全减掉电解液;这是太蓝将率先应用在部分细分专业领域,如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全固态产品阶段。第三步,减掉负极,只留下直接产生能量的活性物质;这是未来,太蓝的无负极全固态产品阶段。

依托“减材制造”理念,太蓝确定了从液态到半固态,再到全固态电池的清晰产业路径。

相比于液态电池,固态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安全的保障。从产业化进度来看,目前国内外主流电池企业发布的全固态电池产品披露的量产时间基本都在2027—2030年。

相较之下,半固态电池展现出更为乐观的市场前景:半固态电池可沿用90%以上原有液态锂电池的生产设备;在电池性能上,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均有大幅提升。

此次太蓝在发布会上阐明了量产时间表,无隔膜半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实现装车验证,以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需求;无隔膜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

0 阅读:13

36氪

简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媒体,提供深度的商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