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特朗普上台之后,就一直针对中国的能源进口进行制裁。
4月10日,美国又以“伊朗石油禁运”为借口,对中国一家企业进行制裁。
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之下,俄罗斯却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丝毫不顾美方的脸面,对中国做出了坚定承诺。
俄罗斯做出的承诺到底是什么呢?
特朗普的制裁
在2025年特朗普上台之后,国际能源市场的暗流就从未停歇。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制造业大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消耗量巨大,而国内石油资源储备量又不多,因此一直需要大量进口。
因此一直把中国视为最大敌人的特朗普,一出手就伸向了中国能源进口的命门,想要在石油进口的道路上一举遏制住中国。
在3月20日,美国财政部就突然宣布命令,认为中国山东和广东的两家能源企业违反了美国定下的“伊朗石油禁令”,对这两家企业进行单边制裁。
虽然中国外交部很快就进行了回击,把美国15家企业也列入了管制清单,但这也丝毫没能阻挡住美国对中国的石油制裁之路。
3月24日,特朗普就又突然发布政令,以委内瑞拉向美国“输送犯罪分子”为借口,对委内瑞拉进行石油制裁。
所有从委内瑞拉购买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和公司,都要向美国额外支付25%的关税。虽然特朗普没有明说,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这一政策主要针对的就是中国。
因为一直以来中国就是委内瑞拉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他这一方法可谓是一石二鸟,既制裁了委内瑞拉,又断掉了中国石油的一大进口之路。
这记重拳背后,隐藏着美国精心策划的三重战略布局:切断伊朗经济命脉以重塑中东秩序,遏制中国能源安全以削弱国际影响力,更欲借关税武器重构国际贸易规则。
这些这些针对中国的措施形成立体打击网:从供应链节点到贸易规则,从市场准入到运输通道,美方试图全面压缩中国能源战略空间。
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在这一时刻俄罗斯也丝毫不给美国面子,他们坚定的站到了中国这边,对中国的承诺更如利剑出鞘,直指美国的战略软肋。
俄罗斯的介入
俄罗斯在此关键时刻的强力介入,彻底打乱了美国的战略节奏。
俄罗斯的底气源于现实利益交汇:中国占据其石油出口总量的20%、天然气出口的40%,而俄方在俄乌战争背景下亟需稳定能源收入。
这种互补性合作正在重塑欧亚能源版图——中国获得稳定供应,俄罗斯突破西方封锁,双方在能源结算机制、运输通道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
中俄联手构建的能源安全网,正在瓦解美国精心打造的制裁链条,面对中东局势可能恶化带来的能源危机,俄罗斯承诺的弹性供应能力为中国构筑起战略缓冲区。
这种合作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中国炼油厂调整工艺适配俄油品质,俄方加速建设东线天然气管道,双方在北极油气开发、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协作不断拓展。
美国的反噬
与此同时,美国的制裁逻辑正在遭遇双重反噬,特朗普团队原以为通过关税战和能源封锁能迫使中国让步,却不料催生出更强大的欧亚能源联盟。
当中国将美原油进口量压缩至零时,俄罗斯石油迅速填补市场空缺;当美元结算体系遭遇挑战时,本币结算机制已悄然覆盖80%的中俄能源交易。
更令华盛顿不安的是,这种合作模式正在产生示范效应——从波斯湾到里海沿岸,越来越多的能源输出国开始探索绕开美元霸权的交易方式。
当中国拒绝在关税问题上妥协,当俄罗斯无视美国制裁坚定供油,华盛顿的制裁工具箱已显捉襟见肘。
中俄能源协作的战略价值远超眼前利益,它不仅是应对美国制裁的权宜之计,更是构建多极化世界的关键支点。
这种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使得任何单边制裁都难以撼动中俄能源合作的根基。
正如中国对美强硬表态所揭示的真理:面对霸权主义的进逼,唯有坚守核心利益、构筑战略伙伴关系,才能在惊涛骇浪中把握命运之舵。
国际能源市场的地震仍在持续,但震源已从华盛顿转向欧亚大陆,当美国制裁引发全球能源市场剧烈震荡时,中俄携手绘制的能源新版图正在显现轮廓。
这场较量远未终结,但它已然证明:靠制裁与封锁构筑的霸权终将崩塌,基于平等互利的合作方能塑造未来。
在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地上,中俄正用务实合作诠释着新型国际关系的真正内涵——不结盟却胜似同盟,无上限的合作突破所有人为设定的界限。
来源
俄方表态:中国需要多少石油,我们就准备多少_凤凰网
美国对中国一炼油厂和一石油码头实施制裁,外交部回应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美长臂管辖要征“二级关税”制裁委内瑞拉石油,中方: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