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编外摄影部队战火炼真金

五色有翼 2024-03-25 08:51:34

——老山军魂战士新闻摄影学会的历史成就

张林 撰文

王红 柳军 赵旭 安晓青 桂宝魁等供图

2023年9月5日,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落幕,800多个系列作品中,有48位摄影师获奖,其中仅有的三个军事题材的系列作品全部获奖。分别是:张崇岫(94岁)《抗美援朝摄影作品展》获致敬奖;柳军《我是一个兵·老山高地系列作品展》获OIPE国际摄影节主席联盟大奖;王红《穿越硝烟的面孔》获OIPE国际摄影节主席联盟奖第一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柳军与王红都曾是47军的摄影干事,是该军1986年成立的“军魂战士新闻摄影学会”的骨干成员,他们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三十多年前那场战争与那些士兵。

左起:线云强、梁子、柳军

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负责人李前光、线云强等参观柳军的影展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前光与王红在颁奖仪式上

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80年代的战争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战争,柳军与王红记录的是空前绝后的战争影像,因为随着军队装备的无人机、无人舰艇、精确制导炮弹、在大气层内飞行的超高音速导弹等投入使用,以往的战争样式将不复存在。

拍摄战争,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同时,战争影像也静静地改变着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构建和考验观众的伦理观及承受力,也最终达成共识:一个有能力制止战争、终结战争的国家和民族,才配享有和平。

随着照相术的发明,战争摄影开始成为战争的一部分。

世界上的第一位战地摄影师是英国人罗杰尔·芬顿,他在1855年前往巴尔干半岛拍摄了克里米亚战争的照片。不过,因为照相技术还相当原始,芬顿拍摄时必须让每个人尽可能站着不动。他早期的底片需要 10 到 20 秒才能曝光,后来才其缩短到几秒钟。这意味着他不可能拍到真实的战争瞬间。

照片的显影工作在芬顿的摄影马车上完成。这个旅行“暗室”还包含 700 个玻璃板和 5 个相机,全部存放在 36 个箱子里,还有水箱、工具、烹饪炉子和他自己的罐头食品。

罗杰尔·芬顿是第一个描绘战争现场真相的人,他的照片包括敌人的尸体和散落在废墟中的骨头。

世界上另一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是罗伯特·卡帕(1913.10.22-1954.5.25),这是一位匈牙利裔美籍摄影师,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卡帕的名言是,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罗伯特·卡帕

与和卡帕一起拍摄的还有他的年轻女友,德藉女摄影家格尔达·塔罗。他们共同奋不顾身地出没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不久塔罗死于坦克履带下。悲伤的卡帕一生的摄影创作多取材于战争。卡帕说:“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

盟军诺曼底登陆

罗伯特·卡帕于1938年在湖北汉口拍摄的年仅15岁的中国抗战士兵

1954年5月25日,卡帕在越南采访第一次印支战争时,误入雷区踩中地雷被炸身亡。

我军的战争摄影起步于“二战”时期,八路军的沙飞拍摄了大量珍贵的抗战图片,成为中国摄影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此后,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自卫反击战中,又有大批杰出的军事摄影家涌现。特别是第47军的摄影队伍一直非常活跃,英才辈出。战争年代,赵志明、关瑛、姚亚萍、郎琦、王天羿等47军的老摄影人拍摄了数千幅经典照片,他们本人也都成为知名摄影家。

1985年至1987年,47军(含61师)赴老山轮战,为了全景式记录一线指战员英勇作战的壮举,军宣传处摄影干事王红策划并提出成立“战士新闻摄影学会”。这一创意得到军首长的充分肯定,得到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大力支持,他为学会成立题词:“吼狮之眸,军人之魂”。

1986年3月21日,“军魂战士新闻摄影学会”在老山前线成立,军师团共有2300余人成为会员,进行摄影培训,开展摄影比赛、给出击作战分队配发相机,确保每个作战单位都会用相机记录反映真实的战场情况。同时,发行6000份的《军魂摄影报》创刊,以提升官兵战争摄影的技能与素质。47军摄影骨干王红、梁子、柳军、马夫、张富汉、桂宝魁、袁熙等人负责学会的日常活动,组织临战训练。

1986年10月14日,军魂摄影学会成员王红、梁子、任荣、赵旭、杜明翔、尚侯风等人首次随突击队参加代号“兰剑B行动”。

战斗中,军新闻摄影干事、学会秘书长王红拍摄了许多战斗场面后,参与抢救伤员,他背回了烈士申文忠后,又冲出去抬另一伤员时,不幸被弹片击中,身负重伤,生命垂危。

416团战士摄影员尚侯风拍下了突击队员和王红冲出战壕的瞬间。

尚侯风

139师新闻干事任荣和军司令部战士录像员赵旭用两台摄像机拍摄了四十多分钟战斗场面,极为珍贵。139师杜明翔虽然冲上了敌人阵地,但因摄像机故障,回来后发现带子上没有画面,成为终生憾事。19岁的赵旭记录了战斗英雄顾金海负重伤后的呐喊:“先救队长!”这是“10.14”战斗最经典的画面,影响力至今不衰。

战斗英雄顾金海

赵旭拍下的第二突击队长祁振武烈士领取弹药时的情景

钱树根军长、周美华副军长与赵旭合影

1986年10月19日,学会副秘书长、61师战士报道员桂宝魁等3人随突击队前出到阵地前沿拍摄,记录了战斗英雄赵怡忠等人的影像。

桂宝魁

战斗英雄赵怡忠(左)

1987年1月5日,141师摄影干事、学会常务理事柳军,在战斗中随突击队拍下了大量真实的战场图片,全程记录了战争中的士兵作战、负伤、牺牲的镜头,让人产生前所未有的震撼。

柳军

军魂摄影学会骨干、烈士袁熙

1987年1月7日,战士摄影师、学会常务理事、王红的徒弟袁熙和摄像员李斌在激战中拍摄战斗场面,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同日,139师负责摄像的副营职干事安晓青在拍摄时遭敌炮击,弹片打入大腿,至今没能取出。

1014作战当晚,安晓青回到主阵地与担负拍照、录像任务的梁子、杜明翔等战友会合

安晓青

1.5作战的前一天,139师录相队为柳军、刘志远送行

军一级摄影干事在战场上负重伤,师一级新闻干事和战士报道员在战斗中2人牺牲,1人负伤,在我军战地摄影史上堪称壮烈。他们的战场摄影也极其震撼,王红的《生命记忆》,柳军的《不要忘记他们》,尚侯风的《席卷敌阵》分获国际、军队和地方的摄影大奖,赵旭、任荣、安晓青等人拍摄编辑的纪录片《兰剑怒出鞘》、《兰剑B行动》成为我军老山作战的唯一经典纪录片,被总参和总政有关部门收藏,同时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成为人们认识战争的教科书。

可以说,军魂战士新闻摄影学会成员记录的士兵给共和国战争史和集团军战争史增添了血染的战地摄影作品,他们对人生、命运、友谊、感情和生死的理解,丰富了民众对战争的观感,极富冲击力。

战后,袁熙、李斌荣立特等功;尚侯风、王红、任荣、赵旭荣立一等功;安晓青、马夫、柳军、梁子、桂宝魁、韩秀峰、刘保顺、马瑛、常宝峰等荣立二等功;潘启剑等50余人荣立三等功,在中国摄影史、摄像史上青史留名。

张爱萍上将后来接见王红时,王红不无遗憾地说,我当时看到伤员,忘记了摄影,把自己当成卫生员了。张爱萍的回答是:“你做得对,你首先是个军人,其次才是记者。”

今天,军魂战士新闻摄影学会虽然不复存在,但她用战火培育了造就了一批全国知名的摄影家和传媒人。

柳军成为解放军画报社的社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

张富汉成为华商传媒的老总,华商报在全国都市报中堪称传奇;

王红曾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曾在南海拍摄海军的训练与生活,不顾脾脏被摘除的风险,深潜数十米拍摄海军水下作业,是1995“全军新闻摄影十佳记者”。荣立一等战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王红

梁子成为知名的自由摄影师和作家,她自我介绍说:摄影、DV、文字、旅行一锅烩,世界各地乱溜达,多次只身探访非洲古老部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惜力,宠辱不惊,自由快乐;

梁子在非洲

安晓青成为陕西电视台的部门负责人,新闻和专题都是“大拿”;

马夫扎根关中和陕北十余年,拍摄父老乡亲的日常生活,先后出版四十余部作品集,成了神木的“荣誉市民”,还荣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国际和平艺术家”称号;

马夫

赵旭进入军校深造后分到了我的老部队56师宣传科当干事,转业后在陕西省公安厅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为四级高级警长;桂宝魁战后继续搞摄影,先后有两千多幅作品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二十多幅作品在全国、全军的影展中获奖。后任甘肃省军区夏河县人武部政委,上校军衔。

其他兄弟们也都很优秀,就不一一列举了。

遗憾的是,尚侯风和任荣先后离开了人间,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从高处望着我们。

此次大理国际影会,当年的摄影干事王红、柳军、梁子,策展人杨浪和我分别从珠海和北京前往大理,一到登机口,就见一位美女冲着我笑。我心想,肯定是认错人了。但梁子一声“张干事”直接把我唤回到三十多年前,顿时百感交集。上飞机后我俩的座位正好挨着,三个多小时一直在聊当年参战时战友们的情况,还有“10.14”战斗的具体细节,收获多多。我们周边,有“模范战地卫生员”、一等功臣钟惠玲,有许多中国摄影界的大咖,梁子一一介绍我们认识,让我有受宠若惊之感。

柳军和王红的影展不在同一个地点,几位老友都是抽空带着好友前去参观捧场,令人感动。416团参战老兵陈国华在王红的展位上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蓝衣女子,脱口叫了一声“梁干事”。在他和我的脑海里,梁子定格在当年的样子。不过,梁子的性格仍是豪爽外加快乐风趣,从王红的展位出来,她扭身对着已经当了处长和主任的陈国华和成绍元一挥手:“再见,小战士!”

梁子与陈国华

柳军的影展我今年5月看过,是北京服装学院推出的《中国影像故事系列展记忆无铭》,不仅写文章推介,还被他强推到台上,以老班长的身份介绍了他的一些作品的拍摄经过。这次在大理,他的个展不仅观者众多,他还在做了《勇敢的心》分享会,强调了摄影师在关键时刻的三个关键词:勇敢、冷静、责任。

王红的推介文章是著名媒体人、策展人杨浪写的前言(被中国摄影报刊登),我写的后记、图说和背景文字。我觉得,面对这些弟兄们拿命换来的作品,我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是必须的。还有四个139师的战友陈国华、成绍元、孔嘉印、张光宇不远千里从银川、延安等地赶到大理,观看王红、柳军的影展,真够哥们的!

王红影展的策展人、著名传媒人杨浪

此次大理国际影会,弟兄们的作品获了奖,多年不见的战友见了面,堪称圆满。军魂战士新闻摄影学会——这支我军编外摄影部队终于成就了属于自己的光荣,拍摄了军人之魂,光荣之魂,使命之魂。王红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这些年拍摄的经历,让我对“军魂”有了更深的感悟,我觉得军魂除了军人的勇敢、坚毅、血性与决胜的意志外,还有更高一层的境界,那就是守护与捍卫和平。

唯一的缺憾是开幕式那晚,我们四个战友坐得分散,聚到一块碰杯时,我一定是出现了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光顾了高兴,忘了拍张大团圆。唉!找张图片替代一下吧。

老山前线摄影记者三十年后西安相聚。前排右起:马夫、安晓青、李治林,后排右起:梁子、王红、柳军、周怀忠。其中王红与安晓青身上被弹片打过窟窿,柳军被凝固汽油灼伤。

附:

47军参加“出击拔点”作战摄影摄像人员名录

(按牺牲、病故者和军师旅团排序):

袁熙 李斌 尚侯风 任荣

王红 邵良敏 吴彬 晁明元 赵旭 马夫 曹卫平 桂宝魁 高峰 廖野

张富汉 梁子 安晓青 王山林 杜明翔 柳军 刘志远 阳金锁 刘湘吉 黑克 常宝春 戴吉坤 石鸿奎等

【备注】

47军(含61师)在云南老山地区防御作战期间,总共有四次出击拔点作战,分别为:

1986年10月14日,139师416团“特功5连”对老山方向604、968高地出击拔点作战,代号“兰剑B行动”。

1986年10月19日,61师182团9连对八里河东山方向55号阵地出击拔点作战,代号“铁锤行动”。

1987年1月5日,141师421团7连对松毛岭方向310号阵地出击拔点作战,代号“北虎行动”。

1987年1月7日,139师417团4连对那拉口方向425号阵地出击拔点作战,代号“黑豹行动”。

0 阅读:1

五色有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