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光绪帝病重,因光绪帝无后,立嗣一事不得不重新提上日程。
光绪帝是慈禧唯一的儿子同治帝的堂兄弟,是“载”字辈。光绪帝病逝后,不可能再一次“兄终弟及”再从“载”字辈中选择一位继承皇位。
“载”字辈以下便是“溥”子辈,溥字辈中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便是恭亲王奕䜣的儿子溥伟,溥伟承袭父爵恭亲王的爵位;
另外溥伟的弟弟溥伦是贝勒爵位,二人都是很不错的人选。
但让人意外的是慈禧谁都没有没有选,而是将还没有满三岁的溥仪推上了皇位。这一年慈禧已经73岁的高龄,而且这一年从夏天开始就一直久病不愈。
年幼的溥仪
虽然慈禧因病体力不支,但还是“坚持”主持议政王会议,在说话的时候还跟往日一样洪亮。
光绪帝死后慈禧主持料理光绪的身后事,而且还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始新的“训政”:
下懿旨将溥仪立为嗣皇帝
溥仪之父载沣为监国
待皇帝成年后亲政
在慈禧的懿旨中表现出自己这样做真的是万般无奈之举,与同治帝、光绪帝登基时不同,溥仪登基时有一位摄政王监国。但即便是如此,在慈禧的眼里,仍旧不耽误她继续掌握大清的实权。正如溥仪所说:
她在确定了光绪的最后命运之后,从宗室中单单挑选了这样一个摄政王和这样一个嗣皇帝,也正是由于当时她还不认为自己会死得这么快。在她来说当了太皇太后固然不便再替皇帝听政,但是在她与小皇帝之间有个听话的摄政王,一样可以为所欲为。
可见载沣不过是慈禧与小皇帝溥仪之间,一个听话的摄政王而已。
只是让慈禧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光绪帝病逝后仅仅一天,自己也追随光绪而去。
慈禧与光绪相隔一天病逝
慈禧究竟是打得什么算盘,为何为何将还不到3岁的溥仪推上皇位呢?
01 其实慈禧早就想废了光绪
1889年也就是光绪十五年,光绪帝已经大婚,慈禧不得不让撤掉帘子,不再“垂帘听政”。虽然名义上光绪帝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但实际上真正掌握实权的还是慈禧,朝政的大事还是慈禧说了算,光绪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
不过光绪帝并非心甘情愿做慈禧的傀儡,从光绪小时候便能看的出来:
光绪从六岁开始读书,而且光绪读书并不是死读书,而是融会贯通、通晓其内涵。而且光绪从六岁开始便养成了勤俭的性格,并不喜奢侈,有着自己的抱负与追求。待慈禧撤帘归政以后,光绪很是关心民间疾苦,想要找寻一条适合大清的路。
“戊戌变法”便是光绪帝不肯守成的见证,只可惜大清额实权一直在慈禧的手里,光绪即便是再有雄心,终究变法还是失败了。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重新“训政”,堂而皇之地再次开始垂帘听政,并且将一国之君囚禁在瀛台。
光绪帝
正因为光绪帝戊戌变法,让慈禧意识到光绪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傀儡,而是想要跟自己作对的皇帝。所以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便想要废掉光绪帝,再择一位合适的人选继承皇位,所以便对外散布了光绪帝病重的消息。
不过洋人支持是维新派,也就是站到了光绪帝这边,察觉出来慈禧的阴谋,便要求派出医生前去给光绪帝看病。如此一来,慈禧想要废掉光绪的阴谋失败。
直接废光绪帝失败后,军机大臣荣禄便给慈禧出主意,将端郡王的儿子溥儁(jun)为大阿哥,过继给同治帝,然后再废掉光绪帝。
“上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宗室近支子,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桃穆宗,育之宫中,徐承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
在慈禧的眼里,除了洋人以外,没有人能阻止她做什么事情。
为了不惹怒洋人,慈禧便听从了荣禄的建议,将溥儁立为大阿哥,养在宫里。
其实慈禧之所以选择溥儁,跟溥儁的生母也有关系,因为溥儁的生母是慈禧的亲侄女,慈禧弟弟桂祥的第三个女儿。
慈禧本打算在1900年正月初一,让溥儁代替光绪帝在奉先殿、大高殿行礼,然后正式宣布光绪帝退位。但是因为洋人的反对,慈禧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溥儁
次年因为溥儁的阿玛载漪纵容义和拳而获罪,溥儁则被废掉了大阿哥的名号。
就这样一直拖到了1908年,光绪帝病重,清廷不得不重新考虑选择一位合适的人选继承皇位
光绪帝可以说是一位生不逢时的皇帝,若是他出身在大清中期的话,即便不能成为像康熙那样的千古一帝,最起码也是一位合格的君王,因为他关心民间疾苦,心里装着大清朝,而不仅仅是自己的私欲。
只能说很可惜,从慈禧选择年幼光绪登基开始,便注定光绪只能是慈禧的傀儡;光绪亲政以后,逐步有了自己的想法跟主张,在维新派的支持下决定通过变法拯救危亡的大清,但终究还是失败了。
在慈禧那里是绝对不允许皇帝忤逆自己,如此一来慈禧便有了废光绪的想法,然而因为洋人的一再阻拦没能成行。一直拖到了光绪帝病重,大清不得不重新考虑新的皇帝人选。
慈禧故技重施,弥留之际扶持还不到3岁的溥仪登基
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慈禧唯一的儿子同治帝病逝后,慈禧扶持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同治帝名叫载淳,是“载”字辈的,按理说应当从“溥”字辈中选择一位合适的人选入嗣同治帝。但慈禧坚决不同意,坚持要“兄终弟及”,扶持载湉继承皇位。
其实慈禧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不想要权柄下移,成为太皇太后。
若是在“溥”字辈中选择一位立为新帝的话,慈禧最讨厌的孝哲毅皇后(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便会升级为皇太后,而自己则是为太皇太后。有皇太后阿鲁特氏在,慈禧自然便没有办法继续把持朝政。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这是慈禧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便坚持要在“载”字辈选择一位继承皇位。
有人提出恭亲王奕䜣的长子载澄可以继承皇位,必将已经17岁,很快便可以学会如何处理朝政;但直接被慈禧否定,因为慈禧与恭亲王不睦,更何况载澄已经17岁,怎么可能会听慈禧的话呢?
很快慈禧便说出了自己中意的人选便是醇亲王奕譞年仅4岁的儿子载湉,载湉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而醇亲王奕譞为人很聪明,对慈禧亦是忠心耿耿。
“主少,则仍当乞大后垂帘,如辛酉时事。”
这句话将慈禧之所以立年仅4岁的载湉为新帝的目的,说的很是透彻,皇帝年幼,慈禧便可以理所应当继续“垂帘听政”。
1908年光绪帝病重,光绪帝无子,只能从近支宗亲中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皇位。而慈禧之所以选择还不到3岁的溥仪,便是“故技重施”,试图第三次“扶持幼帝,垂帘听政”,虽然这一年慈禧已经73岁的高龄。
自入夏开始慈禧便一直身体不适,但她的权力欲望丝毫没有减退,而且还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便可以继续做大清掌握实权的人。
有一位道士很懂得如何讨好慈禧,预言慈禧一定能高寿而终,慈禧对此深信不疑。
在光绪帝病重之时,便紧锣密鼓地张罗着挑选新帝人选。不过这一次慈禧并没有继续“兄终弟及”,而是决定在“溥”字辈中选择一位合适的人选,因为此时的慈禧相信,即便自己升级为太皇太后仍旧可以把持朝政,因为皇太后是自己的亲侄女隆裕。
“溥”字辈中有爵位的有两位:
溥伟,恭亲王
溥伦,贝勒
全都是奕䜣的后代,而且都已经岁数不小了,若是能好好学的话很快便可以处理朝政。但慈禧是绝对不允许成年的人继承皇位,就如同当年同治帝病逝后一样,慈禧最终挑选了还不到3岁的溥仪。
溥仪
之所以挑选溥仪,是因为溥仪的身份比较特殊:
溥仪的父亲是载沣,而载沣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虽然生母不是慈禧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但毕竟婉贞也是载沣的嫡母。
更何况对于慈禧来说载沣跟他的父亲一样,都对自己“忠心耿耿”;即便是是将载沣封为摄政王,只不过是慈禧与小皇帝之间的传话筒而已。
“现值时事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着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
其实慈禧之所以挑选溥仪,还跟一个人有关系:军机大臣荣禄。
溥仪的外祖父是荣禄,在慈禧的指婚下,荣禄将自己的幼女嫁给了载沣,生下了溥仪。
荣禄
荣禄这个人对于慈禧来说很特殊,就因为荣禄的存在,慈禧才会对溥仪高看一眼。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溥仪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占了外祖父荣禄的光”
荣禄出生于满洲贵勋家族,苏完瓜尔佳氏。荣禄一生都效忠于慈禧,而且为慈禧“立下了奇功”。荣禄的脑子非常的灵活,有才气而且善于察言观色(贬义词)的一个人。
咸丰帝在时荣禄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咸丰帝死后,荣禄见风使舵站在了慈禧这一边,而且非常善于左右逢源,所以他的仕途是非常顺利的。
同治帝病逝以后,荣禄兼顾军机大臣与御前大臣的职位,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位高权重。奉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之命,迎接年仅4岁的载湉入宫继承皇位。
载湉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继承皇位,奕譞的地位自然也随之提高,荣禄便想尽一切办法去巴结奕譞,得以补缺步兵统领一职兼工部尚书。1896年荣禄任兵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而且巴结上了慈禧身边最宠幸的大太监李莲英,二人的关系很是亲密。
慈禧与荣禄
而且因为妻子经常被慈禧召入宫中陪伴慈禧,所以荣禄便了解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深宫之事,同时也了解了慈禧的好恶。
经常为慈禧出谋划策,慈禧对荣禄很是信任,将其作为自己的心腹大臣。
荣禄究竟是为慈禧立了什么“奇功”呢?
荣禄给慈禧立下的大功劳,可以说也是历史的大罪恶: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正式宣布变法,荣禄给慈禧出主意,让光绪帝先下三道圣旨:
第一道:支持光绪变法的帝师翁同龢(he)返回原籍
第二道:二品及以上的大臣凡是新人必须要先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第三道:将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率三军
荣禄还在翁同龢面前演了一出戏:在翁同龢离开京城的时候,便假惺惺地握着翁同龢的手说:“您这是怎么得罪了皇上啊?”
在翁同龢离开京城以后,以首辅的名义,联合其他的大臣一起联名上书:废掉光绪帝,由慈禧再次垂帘听政。不过这一次荣禄并没有成功,然后又与慈禧太后密谋:在天津阅兵时,直接废掉光绪帝。
翁同龢
不过这一阴谋被维新派得知,维新派便打算在天津阅兵的时候将荣禄杀死,然后救出光绪帝。只是没想到被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的计划失败。
戊戌变法正式宣告失败,在压制了维新派以后,荣禄等人则请求慈禧再次“垂帘听政”。并且给慈禧出主意:将载漪的儿子溥儁(慈禧侄女所生)立为大阿哥,然后再废掉光绪帝,奈何再次遭到洋人的反对,没能成功。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荣禄再次在慈禧面前“立功”。只是这一年八国联军攻打入京城,慈禧仓皇逃到西安,为了向洋人证明自己并不是支持义和团攻打洋人的罪魁祸首,便抓了替罪羊。端王载漪被革职发配边疆,为此溥儁便被废掉了大阿哥的名号。
而荣禄还是看慈禧的脸色行事,虽然表面上是“抚”,但实际上是在“剿”义和团,慈禧对荣禄便更加信任。
义和团
之后荣禄又找李莲英帮忙,向慈禧提出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许配给光绪帝为妃子。不过慈禧并没有同意,在李莲英的帮助下,慈禧将荣禄的女儿认为养女,并且将其许配给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沣,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便是溥仪。
正因为荣禄对慈禧是忠心耿耿,所以慈禧对溥仪是格外地高看一眼。慈禧在提出将溥仪立为新帝时吗,就曾这样说:“之前我将荣禄的女儿许配给醇王为福晋,就是想要定下他们所生的长子,立为嗣皇帝,为的就是报答荣禄对我的忠诚。”
不过在溥仪被选为嗣皇帝时,荣禄已经病逝,对于慈禧而言将溥仪扶持为新帝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结语
1908年十一月初九,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登基大典,溥仪只有不到三岁,对繁琐复杂的登基大典非常的反感,看着别人给自己叩头,年幼的溥仪也不觉得好玩。而且折腾的时间非常长,再加上是冬天,那天非常的冷。
溥仪坐在又高又大的龙椅上边,大哭大闹起来,他的父亲载沣单膝跪在龙椅的一旁,一直在安抚自己的儿子不要乱动。但是溥仪一个劲地哭喊着,要回家。
载沣也是急得不知所措,便想尽一切办法去哄儿子溥仪:“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哈!”说出了如此不吉利的话,满朝文武更是垂头丧气,认为这是非常不吉祥的预兆。
载沣与溥仪
果然溥仪登基还不到三年便爆发了辛亥革命,仅仅四个月以后,溥仪退位。
慈禧在自己已经73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做“把持朝政”的梦,坚持扶持一位年幼的皇帝登基,如此一来便可以继续“垂帘听政”,其实说白了慈禧为的就是自己的私欲。
而荣禄呢?
也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不仅“帮”慈禧除掉了维新派,囚禁了光绪帝;而且还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载沣,才有机会让自己的外孙溥仪继承皇位,虽然溥仪继位时,荣禄已经病逝。
不管是慈禧还是荣禄,都是为的自己的个人的权力欲望,并非为了大清;正因为到了清朝末年这样自私的人把持朝政,才使得大清如此快速地灭亡。
参考资料:
《清史通鉴-千年末帝宣统帝溥仪》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