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逃离贫穷的原生家庭,才是改命的关键

舒山有鹿呀 2025-04-04 21:32:39

01

网络上有一个观点:拼命逃离原生家庭。

如今一谈到“原生家庭”,人们第一时间就会觉得,这是一个贬义词。于是乎,除了逃离的情绪,就没有其它的想法。

这一点,看看如今的年轻人就知道了,拼命读书考上大城市的大学,然后在大城市找工作。宁愿留在大城市租房,也不愿意回到落后、贫穷的乡村、县城老家。

逃离大山,走出乡村、县城,成为了无数底层年轻人的唯一目标。

逃离大山的本质,就是上文谈到的逃离原生家庭。也许,不是他们真的想逃离,只是贫穷、困苦、落后的境况,让他们不得不萌生改变命运的心思。

一个残酷的现实:不逃离落后的原生家庭,就无法改变原本贫穷的命运。

02

两个女孩的人生轨迹。

小丽和阿芳,都是偏远落后农村的孩子。这两人不同的选择,决定了她们不同的命运。

从小,小丽就拼命读书,只为了走出大山。哪怕父母说“女孩子不用读书”,她也没有听父母的话,只是发奋用功,最终考上了北京某211大学。

而阿芳,并没有读书的天赋,性格也比较唯唯诺诺,父母说“女孩早点结婚好”,她也就听从了。连初中都没有读完,阿芳就回到村里边了。

多年之后,她们30岁了。命运,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30岁的小丽,是北京某公司的编辑。25岁研究生毕业后,她就在北京租房、工作。走过全国各地,也到国外见识过。拒绝牛马婚姻。所过的,是精致的人生。

30岁的阿芳,跟一个黄毛结婚,已经生了3个小孩了,最大的小孩,也都小学二年级了。而阿芳,没有出过县城,一脸沧桑,只过着“一眼看到头”的人生。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命运差距。一个见识过世界,一个连县城都没出去过。

03

从“二八法则”(现在是一九法则)来看,绝大多数的原生家庭,都是累赘。

还是拿上文的例子来说。

上文的小丽,逃离了原生家庭,走出了大山,可以到北京读书、工作,有了选择人生的机会。可以去看世界,而不是沦为山村的生育机器。

上文的阿芳,没有逃离原生家庭,初中没读完,就回到山村里边了。二十出头,跟村里边的黄毛结婚,除了成为生育机器,一辈子待在山村,没有任何的选择。

如果你是女人,那你是想成为小丽呢,还是想成为阿芳呢?

只要脑子正常,都会想成为小丽,而不是想成为阿芳。毕竟,这种“一眼看到头”且“毫无希望”的人生,并不是人们所追求的。

造成阿芳活得一脸沧桑的,究竟是什么?

是她不懂得读书,走不出大山;是她茫然无知,不知道如何选择;是原生家庭的落后,让她的人生也趋向于落后。

可见,绝大多数贫穷的原生家庭,都只是累赘。

04

唯有逃离落后的原生家庭,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在落后的农村、小县城,99%的人的命运:成为生育机器,成为打工机器,活得麻木,过着代代人都相似的一生。困于落后的大山深处。

只想“放羊——娶媳妇——生娃——继续放羊——娃长大——让娃继续放羊”的放羊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发达的大城市,不存在固定的命运。有的人依旧选择传统的人生,有的人选择精致的人生,有的人选择打拼的人生,有的人选择简简单单的人生......

为什么发达的大城市,会让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因为落后的乡村,只有顽固、封建、落后、刻板的观念。而发达的大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观念。多元化,是大城市的写照。

所以,网络上才有《35岁,我劝你留在大城市》的说法。

只要选择得当,不去背负传统观念意义上的东西,不去负债累累,那留在大城市,就是在改变自己的命运。

05

写到最后

谈到这里,肯定有一堆“阿芳”要反驳我,阿芳的人生,不也挺好的吗?

因为这些人被绑死了,无法改变,所以只能嘴硬骗自己。

什么叫绑死?

待在落后的农村,有了3个孩子,永远都活在封建落后、家长里短、邻里矛盾、一脸沧桑的生活当中,根本无法改变。这,就是绑死。

有很多事儿,你没有去见识过,也没有去尝试过,更没有去体验过。这,才是真正的遗憾。

所以我一直认为,底层的孩子,就该好好读书,争取逃出大山,逃离落后的原生家庭,才能避免复刻上一代落后贫苦、被束缚绑死的命运。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0
舒山有鹿呀

舒山有鹿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