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幌子下的权力操控马科斯政府表面上强调“军队必须保持中立”,实则通过人事调整和金钱收买强化控制。例如,他提拔亲信担任关键军区司令,并将军人每日生活津贴从150比索提高至350比索(约44元人民币)。然而,这一举措被基层官兵视为“收买人心的权宜之计”,第七军区司令罗德里格斯甚至公开张贴杜特尔特时期的禁毒标语,引发官兵集体“打卡”。
参议院与军方的微妙切割参议长埃斯库德罗明确表态,军队在逮捕行动中“只能协助警察,不得冲突”[[用户提问]]。这看似支持马科斯,实则暗含对军方独立性的限制。而军方高层虽公开承诺“维护国家安全”[[用户提问]],但棉兰老岛驻军异常调动、装甲部队上街示威等行动,暴露出军方对杜特尔特家族的隐性支持。
二、杜特尔特家族的“反杀筹码”:37万军队与基层民意的双重夹击军队倒戈:7名司令效忠,基层官兵“摸鱼式抗命”杜特尔特在任期间通过禁毒战争和军改培植了大量嫡系力量。被捕后,7名军区司令拒绝执行镇压抗议者的命令,棉兰老岛驻军甚至进入战备状态。更讽刺的是,警察系统对马科斯的命令“阳奉阴违”,出警效率低下,被民众戏称为“摸鱼式执法”。
民意裹挟:30万民众游行与“悲情政治”杜特尔特的被捕点燃了棉兰老岛的民愤,30万民众高举“释放老杜”的标语上街游行。其女儿莎拉借势打出“主权牌”与“悲情牌”,指控马科斯“出卖国家尊严”,并曝光杜特尔特插氧气管的虚弱形象,进一步激化民众同情。
三、国际刑事法院(ICC)的“双刃剑”:主权争议与大国博弈法律争议:菲律宾退出ICC后的管辖权困局菲律宾早在2019年退出ICC,马科斯却以“履行国际义务”为由执行逮捕令,被批“主动放弃司法主权”。莎拉阵营抓住这一漏洞,聘请国际律师团队挑战程序合法性,若ICC因管辖权问题驳回案件,马科斯将面临政治信誉崩塌。
大国站队:中美俄罕见一致反对ICC的行动被质疑为“西方干涉工具”,中美俄罕见一致表态反对其管辖权。中国强调“尊重菲司法主权”,而美国虽支持ICC却担忧过度介入会激化菲国内反美情绪。这种国际压力让马科斯陷入“亲美还是保主权”的两难。
四、未来走向:军方“中立”破防或成政变导火索当前,菲律宾军方虽表态“中立”,但实际立场已现裂痕。若马科斯继续强压杜特尔特家族,可能触发以下危机:
军事政变风险:棉兰老岛驻军与杜特尔特家族关系密切,一旦倒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社会动荡失控:30万抗议者若与军方合流,马科斯政权将面临“颜色革命”式冲击。
国际孤立加剧:主权争议导致菲律宾在东盟话语权下降,甚至沦为大国博弈牺牲品。
马科斯看似掌控军队,实则危机四伏。杜特尔特家族凭借民意与军方暗桩,正酝酿绝地反击。这场权力博弈的本质,是传统政治家族对枪杆子的争夺,更是国家主权与外部干预的激烈碰撞。菲律宾是否会重演“军队倒戈推翻政权”的历史剧本?答案或许就在下一次街头抗议与军营异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