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日寇自此昂然蔑视中华,视中华为东亚病夫,而中国则一蹶不振,被一个海外岛国欺负到头顶上,可谓是奇耻大辱,甲午一战后,清政府签下耻辱的《马关条约》,自此列强更视清王朝为盘中肥肉,垂涎三尺,到此时,满朝文武和士子才意识到清王朝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就连一向顽固的慈禧太后也深深感到了危机感,光绪召见康有为准备变法时,慈禧并没有极力阻拦,她也想看看变法究竟能将满目疮痍的大清帝国带向何方,然而变法必定会触碰慈禧集团的权力,在权力和国家命运之间,慈禧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变法仅维持了103天便宣告失败。
光绪皇帝雄心勃勃从此却被囚禁瀛台,康广仁、谭嗣同等人全部被杀,清王朝的第一次变法革新就这样失败了,守旧派们弹冠相庆,在他们看来这是属于他们的胜利,然而对于国家来说,却意味着最后翻身转变命运机会的丧失,自此清王朝灭亡的命运已经注定,统治者们放弃了最后一条挽救自己的途径,改良派的失败让民众对清政府彻底失去了信心,而革命党在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动失败之后,也让无数采取暴力革命的革命党人丧失了信心,一时之间中华民族竟不知何去何从,最终革命党人选择用暗杀的方式来替代温和的改良和暴力的革命,暗杀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便捷的途径,欣喜不已,于是在社会上竟然兴起了一片暗杀潮流。
当时的汪精卫就是暗杀者的偶像,汪精卫少年英侠,亲制炸弹准备与清廷王爷同归于尽,其视死如归和大义凛然的胸怀和精神让汪精卫成为了暗杀者的精神领袖,无数暗杀者准备以暗杀的方式想快速取得革命的胜利,而其中也涌现出了很多后世著名的人物,其中一位便是后来我们熟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提起蔡元培,大家可能会想起那个戴着眼镜、满脸书卷气的教授模样,人人都以为蔡元培只是个教育家,殊不知蔡元培年轻时一样的热血一样的英雄,现在我们打开蔡元培的人物简介,我们会发现蔡元培的第一个身份是教育家,而第二个身份则是革命家。
蔡元培本是前清的翰林院编修,曾经通过光绪亲自主考的殿试成为了清朝的官员,虽然身在朝廷,但是难得的是蔡元培思想开明,接受新事物极快,在翰林院任职期间他看到了官场太多的丑恶和黑暗,因此当孙文举起大旗组建同盟会时,蔡元培便与清王朝彻底决裂,积极响应孙文先生,成为了同盟会的元老级人物,在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时期,蔡元培再次站了出来,想通过暗杀的方式来继续完成革命,后来蔡元培虽然投身教育事业,在全国教育系统颇有名望,甚至被推举为中国教育会会长,然而蔡元培却利用教育会长身份之便,担任爱国学社、爱国女学校长之职。
由于女学环境封闭,革命党更加容易隐蔽,因此蔡元培以女学为暗杀基地,并在此制造炸弹,除此之外,他还在女学秘密设置暗杀科目,培养女性杀手,蔡元培为了革命之成功可谓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在他看来任何一种方式能完成革命都是合理的,虽然激进但是却让人十分敬佩,虽然蔡元培满腔热血,但是暗杀毕竟影响力有限,只能杀死一人却无法推翻整个封建王朝的旧制度和旧文化,再加上蔡元培制造的毒药和炸弹过程颇不顺利。
于是蔡元培最终也产生了倦怠的情绪,暗杀事业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被淘汰了,革命者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不仅没有推翻清王朝,反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牺牲了大批仁人志士,经历过种种摸索的老百姓终于明白,最终还是要靠民众的觉醒和反抗来挽救民族的命运,后来蔡元培则一心走向了教育的道路,想要从思想上唤醒民众。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后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子女赴欧洲学习。周峻在相夫教子之余攻读西洋美术课程,她把对蔡元培的爱倾注在她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而蔡元培则在上面题诗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1940年3月5日,即离周峻50岁生日差两天时,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
参考文献:《蔡元培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