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仪薄膜过滤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其检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工作
仪器与耗材准备:选择合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仪,并确保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准备孔径一般为 0.45μm 的无菌滤膜、无菌滤杯、无菌吸管、无菌镊子、无菌平皿等耗材。
培养基准备:根据待检微生物的种类,准备相应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培养。培养基需按标准配方配制,并进行灭菌处理。
样品准备: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若样品为固体,需进行粉碎、溶解或稀释等处理;若为液体,可直接或经适当稀释后用于检测。
环境准备:检测应在洁净度符合要求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如局部百级的万级洁净室内。实验前需对实验室台面、地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工作服、口罩、帽子和手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EJ-XDY-300B
过滤操作
安装滤膜: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无菌镊子将无菌滤膜放入滤杯的滤膜支撑板上,确保滤膜平整、无褶皱,然后安装好滤杯盖,保证密封良好。
样品过滤:用无菌吸管吸取适量样品溶液,注入滤杯中,启动微生物限度检查仪的真空泵,使样品溶液通过滤膜。若样品中微生物含量较高,可进行适当稀释后再过滤。过滤过程中应控制过滤速度,避免过快导致滤膜堵塞或微生物被冲过滤膜。
冲洗滤膜:样品过滤完毕后,用无菌冲洗液冲洗滤膜,以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可能存在的抑菌物质。冲洗次数和冲洗液用量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确定,一般冲洗 3 - 5 次,每次冲洗液用量为 100ml 左右。
培养操作
接种培养基:过滤和冲洗结束后,用无菌镊子将滤膜取出,转移至相应的无菌培养基平皿上,滤膜接种面朝上,与培养基充分接触。若需检测多种微生物,可将滤膜剪成数块,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设置:将接种好的培养基平皿置于适宜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细菌培养一般在 30 - 35℃下培养 3 - 5 天;霉菌和酵母菌培养在 20 - 25℃下培养 5 - 7 天。培养过程中应保持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稳定。
结果计数与报告
菌落计数:培养结束后,取出培养基平皿,肉眼观察并计数平皿上生长的菌落数。若菌落数较多,可采用菌落计数器或稀释后再计数。对于蔓延生长的菌落,应进行适当处理后再计数。
结果报告:根据菌落计数结果,计算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检测结果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检测项目、检测方法、菌落数、检测结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