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煦曾经评价说:“淮海(指秦观)、小山(指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诚然,晏几道生长于富贵之家,但是晚年却遭逢巨变,大有李后主的经历。北宋自从神宗之后,便一直内忧外患不断,但是统治者却仍然纸醉金迷,毫无忧患意识。直到金兵攻破汴梁之后,朝野之中才慢慢醒悟过来,然而北宋统治者面对强敌,却无可奈何,而不是励精图治。
晏几道是富贵宰相晏殊的儿子,生活上可谓是富贵之极,按说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哀伤之词,但是敏感的诗人总是多情的,总是能够觉察到细微的变化。当晏几道暮年遭遇巨变之后,感悟更深,于是词作的缠绵悱恻、沉郁悲凉之情,便更加深刻了。
下面这首《鹧鸪天》词作,便是沉郁悲凉的一首代表之作,作者通过描写醉后的所见所感,以暗喻的手法,将自己曾经的生活融入其中,写得十分委婉细腻,感人之至。全词如下:
鹧鸪天
晏几道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起首二句,便交代沉醉,定下了全篇的基调,正是“一醉”之后醒来看到的情景。此时,春已半残,野棠梨上尚有宿雨,正如离人的眼泪一般。此番触景生情,不禁让人悲从中来,词人以其丰富的感情觉察到,春已归去,正如往日的欢愉,也同梦幻一般,全都消失不见了。
晏几道曾经在自己的集子中自序:“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用在这首词上,当真是贴切非常,果然晏几道的多情,正是诗人的敏感和魅力。
三、四句写分别后的情形,“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在悠扬的玉笙中,一只孤鸾空自哀叹;在罗幕的芬芳中,离去的燕子还未归来。据说古曲有《孤鸾》之曲,其声哀怨非常,因此,此处的“鸾”应当是孤鸾,正是词人的自喻。而古人又常以燕子归来比喻游人远归,此处“燕未还”,可见其哀怨思念之情。
下片前三句,作者宕开一笔,进行自我安慰。既然知道欢聚容易消散,那还不如悠闲一些,不要让离愁,不要因为怀念过去的美好而损伤了自己的青春容颜。表面豁达,但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哀怨,这从后两句便可以看出。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多么彻骨两句,当真是“古之伤心人也”。“鸳鸯锦”象征着男欢女爱,“西楼”正是当年约会的地方(小晏词中常见的意象),而如今,只剩下长夜漫漫,醉酒独眠,那昔日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只有孤独和伤感永恒。
小晏的这首词,如果单纯从离愁别恨的角度来看,也十分哀婉动人,将自己别后的心绪,对于往日美好的追忆,浓缩在了55字之中。但是,晏几道这种“感光阴之易迁”的感情,却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正因为曾经经历过,才能有现在的深刻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