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西靖安发现46名女子墓,墓主身份至今是谜

小松讲电影 2024-07-22 14:36:51

2007 年,江西靖安的一座古墓惊现46具妙龄少女骨骸,令人惊讶的是她们全都赤裸下葬,身上没有一件衣物,这座古墓的发现,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

起初,考古人员听闻此地有土丘被撬动,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一座古墓。当他们匆匆赶到现场,经过仔细勘测,确认了这一猜测。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古墓占地面积竟高达 1100 平方米。还未被破坏的它,让考古人员对墓主人的身份充满了期待。

然而,当古墓被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得目瞪口呆。只见墓穴里整整齐齐地躺着 47 副棺木,这种众多棺木集中的现象极为罕见。墓穴底部并不平整,东南高而北部低。在填埋时,墓底垫有 40 至 60 厘米厚的青膏泥,47 具棺木的底部均垫着一层竹席,竹席上捆绑棺木的竹绳也清晰可见。棺木被多层竹席包裹,下葬后再次用青膏泥和厚约 10 厘米的黄土覆盖。

这些棺木被有序地存放在 3个区域,其中 1 个棺木独自占据墓葬东南一角,形成单独的小冢,其余的则分为两个区域,埋葬后墓底形成 3 个小冢。考古人员为这些棺木逐一标记号码,那座单独放置的棺木被标记为 47 号,大家推测其主人或许就是这座墓室的关键人物。

可当棺木真正被打开,新的震惊再次冲击着众人。棺中的尸骨皆为 15 至 25 岁的妙龄少女,且她们身上未着一丝衣物。其姿态多数为仰身直肢,少数为侧身屈肢。

是何原因导致她们如此赤裸地长眠于此?难道是惨遭他人谋害?但经过仔细检查,这些少女身上并无捆绑痕迹和明显外伤。不过,在死者脚边或脚边的竹笥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随葬品。最多的随葬 19 件,最少的 3 件,其中有小型青铜手工加工工具、木质纺织工具、竹质纺织工具和陶纺轮、漆勺等。从这些随葬品可以判断,这些少女生前都是纺织女工。

本以为是遭遇了自然灾害,然而接下来的发现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考古人员在少女们的胃里发现了瓜子,且瓜子中皆含有剧毒。这意味着她们并非自愿陪葬,而是被人下毒致死。

那这座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谁?竟能如此残忍地对待这些年轻生命。遗憾的是,考古人员在墓中未找到任何能证明主人身份的物品。不过,这座古墓仍出土了各类文物 650 余件,包括竹木器 144 件、漆器 12 件、玉器 13 件、青铜器 30 件、原始青瓷器 7 件、金器 1 件、金属器 5 件以及纺织品 300 余件。

经过研究,这些出土的文物与江西贵溪崖墓出土的同类器物基本一致,跟湖南地区越人墓葬的随葬品也很相似。同时,从墓葬结构和漆器文物的特点分析,又具有早期楚文化的因素。因此,李洲坳东周墓葬所代表的是一支具有深厚文化因素,又受楚文化风格影响的新型青铜文化。初步推断,李洲坳墓葬的年代为春秋中晚期,距今已有 2500 年。

李洲坳墓葬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结构最为奇特的一坑多棺的墓葬。而这些妙龄少女的骨骸,也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殉葬制度的残忍。

殉葬,这一用活人陪葬的陋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血腥的印记。在商朝,奴隶主常以奴隶殉葬,秦汉以后稍有收敛,多用木俑、陶俑替代。可到了辽代,人殉之风死灰复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甚至强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此后,金、元、明初都有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时期才结束了皇室的强迫性殉葬。

清初,由于满洲部族习俗,殉葬制度再次进入中原。虽然康熙时期结束了皇室的强迫性殉葬,但殉葬行为仍大量存在,清政府还称殉葬妇女为“烈女”“节妇”,并修书、立牌坊。据《清史稿·本纪二十五》记载:“庚午,旌殉夫烈妇山东曲阜孔令保妻潘氏,宣付史馆。”

在殷商时期,君王死后盛行活人殉葬,他们要将生前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带入墓穴。从已发掘的古墓中可见,殷墟侯家庄商王大墓中有 164 具殉葬者的骸骨,曾侯乙墓有 21 具殉葬者的尸骸,且全部为年轻女子。

就如同李洲坳的这些女子,生前被诱骗吃下有毒的瓜子,最终被埋葬于墓中。难以想象她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经历了怎样的恐惧与绝望。值得庆幸的是,如今这种残酷的陋习早已被摒弃,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0 阅读:220
小松讲电影

小松讲电影

一部电影,一场人生,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