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就动。
在商业世界,如果说什么对消费者有利,那无疑是商家之间的竞争。
最怕就是竞争格局稳定,甚至是一家独大,这样的态势对消费者是最不利的,尽管大家都在说“客户是上帝”,但实际上都是把自己当上帝。
电商、网约车、外卖……我们看这些行业的发展就可以知道,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度,不仅是对消费者有利,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有利的。
所以,京东下场做外卖是好事,不是坏事,它确实有能力为行业做出与众不同的贡献。
刘强东动了美团的奶酪,外卖江湖大变局:谁把骑手当兄弟谁赢?
一出手就先声夺人。京东表示公司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众所周知,关于骑手权益的问题,网络上和社会上已经有过很多讨论、批评了,但进展确实很慢。当刘强东强势杀入外卖行业后,很快就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作为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京东这个动作无疑是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给友商造成了强大的压力。
美团也官宣将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美团表示,将在2025年全面取消配送超时罚款,落实“防疲劳”措施,加快“骑手友好社区”等全领域友好场景建设,发挥工会关爱作用,让更多外卖骑手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刘强东对一线的员工很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能给快递小哥缴纳五险一金,自然也能给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这其实是把底层员工当“兄弟”的体现,但问题在于,外卖这场仗,把骑手当兄弟就能赢吗?
京东做外卖,不是心血来潮。
这么大的动作背后,一定是有战略意志的主导。
早在2022年,京东就有进军外卖市场的考虑。毕竟京东要寻求增量和增长,即时零售业务要升级,“京东秒送”既然能够送药送超市商品,那为什么不能送咖啡、奶茶和餐饮外卖呢?
美团、饿了么都可以送药送超市商品,竞争其实早已展开了,所以京东做外卖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早有准备和计划。
“双雄争霸”的市场格局貌似稳固,实则不然。要知道,饿了么做外卖更早,但美团为什么可以后来居上,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呢?主要就是美团的组织管理能力强,所以执行力也强,能够迅速做大规模。
京东有资源有能力,“万物到家”的即时零售也属于必争之地,而且关键是现在的外卖市场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也有很大的机会。
骑手和商家苦平台久矣。
现在餐饮行业的利润呈整体下降之势,从某种程度上说,餐饮商家对外卖平台的依赖度较高,平台为你带来订单,你自然要分钱给平台。
西贝老板贾国龙就曾提出拷问,“我们的利润去哪了?”他认为不能是平台赚钱而商家不赚钱,他想找平台要个说法。
根据艾媒咨询的2024年报告,数年内,外卖平台的平台服务费(包含了佣金及配送费)比例从平均20%涨到了25%,而外卖平台则表示自己的实际佣金率为6%-8%(包含技术服务费与履约服务费),但商家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也无疑是现实问题。
除了万千的餐饮商家外,还有众多的外卖骑手问题,他们属于配送环节的核心,除了社保外,还有超时处罚、交通安全等问题。通过劳务外包,平台节约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风险,那么骑手的职业风险就主要是由个人承担。
商家要赚钱,往往会在菜品质量和分量上想办法,这样消费者的利益就容易受损。于是平台、商家、骑手和消费者的平衡很难维持,经常是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差异化破局,赢得人心是关键。
哪怕是对京东来说,做外卖也是一场苦战。饿了么被阿里收购后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个事非常困难,不光是投入资源的问题,里面还有很多琐碎的细节和苦活累活。
刘强东要想整顿外卖行业,不比他原来做自营物流更容易。
超90%的市场份额在美团和饿了么那里,“虎口夺食”的难度确实很大。所以京东一开始启动的是对“品质堂食餐饮商家”的招募,这是初期阶段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差异化入局,错位竞争,先站稳脚跟再图以后。同时,通过宣布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京东外卖也赢得了人心。
我当年创业的动因,其实就是为了给外婆挣钱买药治病。现在为基层的兄弟提供就业机会、五险一金,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为老百姓创造价值,才能让京东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给利益给尊重,刘强东对一线员工的关怀是一贯的,“如果一家公司是靠克扣员工的五险一金挣钱,牺牲他们60岁以后保命的钱,那是耻辱的,赚了多少都会让我良心不安,我没有成就感,这家公司的存在也没有价值和意义。”
善待底层员工的企业和老板总是容易获得人们的好感,“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才是京东外卖能够成功的关键。要知道,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其实是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