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建华
(作者曾任113师337团红三连连长)

1949年1月14日发起的天津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军史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之一。在这场战役中,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共34万人,以“东西对进,拦腰截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战役总方针,仅用29小时就解放了国民党军严密设防的天津。解放军付出了伤亡2.3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3万人。


在这场战役中,我曾经服役过的38军113师337团红三连担任38军左翼主攻部队第一尖刀连当时为东北野战军1纵2师4团3连),担负着突破护城河,打开突破口的重任,全连仅用3分钟便将第一面红旗插上了天津城头这不仅是38军插上天津城头的第一旗,而是整个天津战役的第一旗。
敌为封闭突破口,集中兵力展开了疯狂的反扑,这个诞生于1928年平江起义的红军连队,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与敌展开了极为惨烈的厮杀,一度进行了白刃战,牢牢守住了阵地,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过半,连长史德洪、旗手王玉龙等同志英勇牺牲,涌现出了董振范、郭风元等多名战斗英雄。《我所经历的两次军改--旭日东升》连队的历史在之前这篇文章中进行过介绍。
2007年~2011年我在连队任排长、连长,深深地被连队的历史所感染。“先登”在古代是不世之功,在这个连队的历史上居然有二次,分别是三战四平,十分钟插上第一面红旗:天津战役三分钟铸就“天津城头第一旗”
当时团里每年清明都会组织部队去38军天津战役烈士纪念碑祭奠英烈,但我每次都因为工作或任务冲突错过了,直到2020年转业离开部队。从此落下了一块心病,我想我作为一个在38军113师337团服役了14年的老兵,一定要去纪念碑祭奠一次,今年清明前,我内心的这个愿望尤为强烈,于是我决定在清明第二天完成我的心愿。
4月5日到达“天津战役烈士纪念碑”时,已接近中午时分值班的工作人员听说我是38军老兵,很热情地接待了我。

烈士纪念碑位于天津战役38军突破口:西营门


天津战役烈士纪念碑历史照片,落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三十八军,1949年2月立。
一步一步上前献花,我的内心是心潮澎湃的,我想到的是为了胜利,一个连队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当时的东北野战军拥有何等强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种粉碎一切敌人的勇气和力量来自战争的千锤百炼:来自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打破一切黑暗的能量:来自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英勇不屈、为万世开太平的英雄血脉传承!
多么想庄重的行一个军礼但我已没有资格举起右手,静静的默哀,献上我深深的崇敬之情,


挽联的内容我斟酌了很久最后确定为:“南征北战立丰碑、赤胆忠诚铸军魂。”南征北战呼应老四团团歌:“从山西打到山东、从黄河打到海边,从东北打到华北、从华北打到华”赤胆忠诚是38军军魂之南 。


我的导师来自39军116师347团,39军解放战争烈士纪念碑位于竹园公园内,距离38军烈士纪念碑不远,我替导师也献了花。中间有个小插曲,因为公园比较大,我找不到烈士纪念碑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学生带我去的。39军烈士纪念碑比较冷清四周用铁栅栏围了起来,我去公园管理处要来了钥匙,打开门献花之后,这位少年行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我在他身后拍下了这张照片




公园内有西营门突破口遗址雕塑
此刻,我突然意识到,当天虽然是清明第二天,来纪念碑的但我一路上遇到来祭人比较少,奠英烈的人包含老中青少四个年龄段,这难道是冥冥中有所安排,暗示着所有中国人都不曾忘记烈士的丰碑。

尤其是两个少年让我切实感受到了英雄精神和血脉的传承,下图是38军烈士纪念碑前妈妈带着小女孩来鲜花。蓝天白云下、威武雄壮的纪念碑前,小女孩郑重的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少先队礼,身形虽稚嫩,但却无比的坚定,她幼小的心灵里已经种下了一颗英雄的种子
纪念碑就像当年牺牲的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注视着这繁花似锦的世界。
今日之于我们,乃昨日之于希望
明日之于中国,亦是今日之祈愿
这盛世如您所愿!

下午,我去了平津战役纪念馆,为了解开心中长久的一个谜团:“天津城头第一旗去哪里了?”记得连队老人说这面旗帜-直保存在连队,后来平津战役纪念馆落成,捐献给了纪念馆还有一说是捐给了北京军事博物馆。到底这面旗帜在哪里?
平津战役纪念馆落成于1997年,整个建筑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广场中心的雕塑是一把刺刀,直刺苍穹,象征着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展示了人民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像钢铁长城样保卫祖国的决心,



纪念馆中,我找到了很多关于三连的记载。在《平津战役受兵团以上嘉奖单位一览表》中1纵4团3连被授予“三好连队”荣誉称号(打得好、团结好、纪律好)



在《平津战役受纵队以上表彰奖励的功臣》中,1纵4团3连副排长王玉龙、副班长郭风元被授予“战斗英雄”。


在《平津战役中涌现出的26位战斗英雄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中,1纵2师4团3连机枪班班长董振范位列其中。


在这三块重要的统计表中我都找到三连和其英雄模范的记载。
2011年,我在连队任连长期间将连队天津战役经过写出来发表在《中国国防报》上,下面是全文。(有所删减)
鲜血铸就“天津城头第一旗”
一、突破城防
1949年1月14日9时30分解放天津的总攻开始了。“红三连”这个诞生于平江起义而屡立战功的红军连队,作为38军左翼主攻部队尖刀连,将在连长史德洪的带领下冲进硝烟,向敌固守的西营门发起攻击,
10时55分,部队开始实施爆破。三排副班长郭风元带领第一爆破组首先爆破,郭凤元这位山东汉子扛起18公斤重的炸药包,跃出交通壕,直扑敌火力点。爆破员李飞虎、费继成紧随其后,敌火力点一齐向爆破组喷出火舌。只见郭风元一头裁倒,费继成、李飞虎也扑倒在地不动了,全连官兵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就在敌机枪换弹链的间隙三名爆破手一跃而起、飞速跃进。他们冲到三列桩铁丝网跟前,卧倒在弹坑内,观察地形准备爆破。由于弹坑太浅,敌人发现了他们,子弹“嗖嗖嗖”地朝他们飞来。郭凤元看敌人拼命用火力压制自己,便就地一滚,将炸药包挂在三列桩上拉响了炸药,把铁丝网炸飞了一大片。接着,他又迅速从战友手中接过包炸药,飞快冲到前面一直在向自己扫射的大地堡前。
敌人看他冲过来,拼命朝外扔手榴弹。郭风元环视四周,发现了地堡旁边的铁梯子。他绕过抱着炸药包爬到半腰,把炸去,#药固定在梯子上,用力一拉导火索,之后纵身一跳。轰!一声巨响,地堡被炸成两半,堡内十多名敌人全被炸死。
就在爆破组成功爆破的同时,二排副排长王玉龙和排长指挥架桥组抬着芦苇桥,推着梯子桥,飞快朝护城河冲去。五班不幸踩响了地雷,全部壮烈牺牲!二排长也负了伤。王玉龙带领四班和六班的战士们飞快将桥抬到河岸,第一个浮桥刚刚架好,就被一发炮弹炸碎了。王玉龙和架桥组的战士们一个跟一个地跳进刺骨的冰水中,终于把笨重的芦第桥和梯子桥稳妥地架在了护城河上。
在团、营迫击炮、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连长史德洪带领战士们快速通过浮桥,向43号碉突破口冲去,这时,敌人对我突击部队开始了猛烈射击,前进道路一片火海,部队冲击受阻。在这紧要关头,连长史德洪透过火网烟雾,发现交通壕有个死角,于是他当机立断,率领部队转头向南,一阵猛打,冲上了被我军炮火炸成一溜漫坡的城墙三连仅用3分钟就突破了天津城防。王玉龙第一个登上天津城墙,把第一面红旗插到天津城头。
二、红旗永不倒
红旗是战士前进的力量和方向,但同时也引来了敌人密集的火力。在距城墙不远的地方,敌人集结了1个营的兵力,用密集的火力封锁突破口,城墙下面地堡里的敌人拼命朝外扔手榴弹,妄图把突破口重新封闭。
炮弹接连不断地在王玉龙身边爆炸,他全然不顾,只是紧紧地抓着旗杆挥舞着:“同志们冲啊!”又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王玉龙一阵眩晕,倒了下去。不久,他被爆炸声震醒,他感到下肢不听使唤,用手一摸黏糊糊的全是血!剧烈的疼痛使他几乎又昏了过去。他用手抓住旗杆想站起来,可刚一抬腿,又跟木桩子似的倒下,他的一条腿已被弹片切断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红旗倒下!王玉龙不断鼓励着自己,他半躺在地上举起旗杆,红旗又在城头飘扬。敌人再次集中火力向红旗猛烈射击,旗杆被打断,红旗再次倒下,但没过多久,又在硝烟中出现了。
敌人的子弹雨点般地打来,王玉龙的腰部、腹部、左臂多处受伤。此时此刻,王玉龙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人在旗在阵地在!就这样,浑身是血的王玉龙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单手高举着红旗,像塑像一样屹立在天津城头。战士们在高高飘扬的红旗鼓舞下,奋勇打退了敌人多次疯狂的反扑。直到战友王应钦发现血肉模糊的王玉龙,含着泪接过红旗,王玉龙才无声地倒了下去。

三、像钢钉钉在突破口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疯狂反扑,三连已经出现较大伤亡,但他们的意志是坚定的——必须死死守住突破口,哪怕战至最后一人!连长史德洪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向敌人射击,在扔出2枚手榴弹后,胸部不幸中弹。牺牲前,他对大家说,一定要像一颗钢钉一样牢牢钉在实破口。顿时,复仇的火焰在战士们的心中燃烧。

三连机枪班班长董振范果断指挥两挺机抢压制住敌火力。然而,正当突击组快到地堡时,2名机枪射手不幸中弹,一名牺牲,一名受重伤。敌人据守的43号碉堡的机枪又叫了起来,同时,几十个敌人一拥而出,向我凶猛反击。此时,三连只剩下30多位勇士,他们与冲上来的敌入展开了肉搏战。董振范接过烈士手中的机枪对着敌 43号碉堡的枪眼猛扫,三排长也趁势一跃而起,带着突击组冲向故人,拿下了43号碉堡。
在这次战斗中,三连伤亡重大,连长史德洪、旗手王玉龙等同志的英魂水远留在了天津那片热土上。(完)

旗手王玉龙被炸断一条腿,先后身中6弹,旗杆被打断3次,仍然以惊人的毅力高举红旗不倒。这面“天津城头第一旗”一定布满弹孔和鲜血,但在纪念馆里展出的这面红旗是折叠起来的,我看出来这是一面现代仿品,工作人员回复说馆内没有原品,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线索——军事博物馆。

但军事博物馆没有对外联系方式,在我一筹莫展之际,中国国防报李编辑给我转了一篇军博的文章《照片文物里的战略决战之平津战役》在这篇文章中,我找到了一面东北野战军攻城突击部队在天津战役中使用的登城先锋旗。



这面战旗符合我对“天津城头第一旗”的所有推断,密集的弹孔、斑驳的血迹、残破的旗面,无不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和英雄的光辉事迹!当时东北野战军有多个突击方向,第一尖刀连不止3连一个,这面旗帜不一定是王玉龙手中那面,但各尖刀连使用的旗帜制式和样式应该是统一的,从珍贵程度来看,军博收藏的这面“登城先锋”旗很可能就是“天津城头第一旗”,具体得找到三连见过这面战旗的老前辈来确认或者找到军博的记录才行。
谜团2:郭风元还是郭凤元

在纪念馆的展板上,记录着三连战斗英雄之一爆破手郭凤元,但在我掌握的资料里其真名应该是郭风元,原113师师史、337团团史和原北京军区英模谱中皆为郭风元。

原北京军区英模谱中关于郭风元的记载
郭风元之子郭斌参加相关纪念活动的报道中,战斗英雄的名字也是郭风元,相关情况已反馈至纪念馆工作人员处。

尾声:伟人的话放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没有以军事手段坚决消灭敌人的天津战役,就没有后来的和平解放北平。没有“天津方式”就没有“北平方式”。天津方式就是用战斗去解决敌人的方式!
在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关税大战打响、台独势力猖狂叫嚣的形势下,强大的国防力量是敌人不敢开启热战的有力威慑,强大的人民军队是国泰民安的根本保障,他们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我想将来一定会有包含“台湾方式”在内的众多解决问题的方式,任何试图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敌人,都将被碾的粉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