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年初期,教宗斯蒂芬二世来到了法兰克王国,也正是由此,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翻越阿尔卑斯山的罗马教宗。
于是在之后,斯蒂芬二世在圣德尼大教堂,为法兰克的国王丕平三世,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加冕和举行涂油礼。
也正是借此,他便与法兰克王室结为了比较深厚的联盟,这一段关系对于欧洲的历史进程,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但是自从20世纪中后期,一部分国外学界,就开始从法兰克的立场转向了教宗的立场,他们将在教宗的诞生,看为一个非常常见的历史过程,而并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历史事件。
一、拉文纳陷落,斯蒂芬二世求援政策转变751年,伦巴德王国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总督府。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为了避免伦巴德人进一步的将罗马吞并,斯蒂芬二世就决定,与艾斯图尔夫进行和谈。
虽然他没有像前任的教总一样,去亲自求见国王,但是他还是派遣了自己的亲弟弟保罗,以
及首席文书官安布罗斯,作为使者前去拜访,这样一来,他也对艾斯图尔夫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艾斯图尔夫他或许是出于礼遇,又或许是为了打探罗马的消息,不仅接受了教宗的献礼,而且还与教宗的使者签订了40年的和平条约。
对于当时的意大利来说,40年的和平条约,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期限。
对于752年的这一次谈判,斯蒂芬二世对于宗教世俗的统治范围,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地域界限。
到了扎迦利时代,他们与帝国的关系得到了缓和,而这也就影响到了斯蒂芬二世继续与帝国合作的政策。
752年,斯蒂芬二世再次派遣保罗与使者,去和艾斯图尔夫进行谈判,但是这一次,艾斯图尔夫并没有屈服他的命令,而是派遣了一位使者去和皇帝谈判。
斯蒂芬二世担心皇帝的裁决会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于是也派遣了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打探消息,很快,三方使者一同返回到了罗马。
经过多次的周旋,斯蒂芬二世也不再顾及帝国的要求,他将帝国的领土视为圣彼得的产物,而作为圣彼得的继承者,教宗也成为了帝国领土的拥有者。
二、“圣彼得国”的提出与丕平身份建立754年初,斯蒂芬二世受到了法兰克王国的热情接待,双方在巴黎附近进行了会晤。
为了能够将圣彼得国这一理论能够付出实践,斯蒂芬二世必须借助圣彼得与丕平,和法兰克人之间的紧密关系。
过了15年之后,斯蒂芬二世亲自又赶赴法兰克王国,想要请求丕平,发动一场针对伦巴德人的远征,但是,这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
而这也引起了当时一部分法兰克贵族们的反对。
除此之外,斯蒂芬二世他刻意的强调,罗马人为圣彼得的“特选子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拜占庭皇帝对于罗马人的统治。
最后,从《塞尔吉乌斯传》当中来看,塞尔吉乌斯他并不支持斯蒂芬二世将拉文纳地区视为宗教领地这样的意图,相反,他对于拉文纳的统治,就如同帝国总监一样。
所以不管是在和艾斯托图夫的谈判当中,还是在向法兰克王国的求援过程中,他也并没有为斯蒂芬二世提供任何帮助。
三、丕平献土与“圣彼得国”的确立正是在法兰克停留时期,斯蒂芬二世将“圣彼得”的一系列观念,不断的灌输给了丕平和法兰克人。
在法兰克大军进入到意大利时,斯蒂芬二世恳求丕平能够派遣使者,请求艾斯图尔夫能够将圣彼得的权益归还,但是这最后一次的请求,最后也遭到了轻蔑和拒绝。
但是没过了多久,艾斯图尔夫就大败于丕平,只能够求和来换取自己的生存。
756年时,艾斯图尔夫撕毁了条约,重新对罗马进行围攻,而这一次,他险些杀死了斯蒂芬二世。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斯蒂芬二世连发数封书信,希望能够得到丕平的相助,很快,丕平再次打败了艾斯托尔夫,并且逼迫他签订三方条约。
757年,艾斯图尔夫死后,德西德里乌斯成功夺取了伦巴德的王位。
但是在当时,德西德里乌斯自己的地位还并不稳定,对外的话,在教宗和法兰克的压力之下,所以他以讨好的态度,将一部分城市归还给了斯蒂芬二世。
但是没过了不久,斯蒂芬二世去世了,而斯蒂芬二世的后继者们,比如保罗一世,斯蒂芬三世等,他们仍然坚持着前者的外交政策。
他们不断的强化与法兰克王室之间的关系,通过以此来拓展“圣彼得国”的生存空间。
773年,查理曼出兵讨伐了伦巴德国王。
在774年复活节的时候,查理曼拜访了罗马,并且在丕平献土的基础之上,向教宗做出了领土捐赠的承诺。
虽然说这一份承诺,它兑现的这个过程非常的艰难,并且对于威尼斯、伊斯特里亚和伦巴的两大公国的领土要求,极大地超出了可控的范围。
但是实际上“圣彼得国”的存在,已经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普遍认可,并且教宗也成为了意大利中部的统治君主。
总结:其实自8世纪以来,罗马教宗一方面,面临着拜占庭帝国的压迫,另一方面,还有伦巴德人的威胁等诸多困境,但是他们依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借助圣彼得提升了自己的宗教权威,主动地谋求了世俗的权利。
这同样也使得罗马宗教的权威性,不断的得到增强。
不过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圣彼得国”的形成以及发展,得益于8世纪多位教宗的共同努力,而斯蒂芬二世也在其中发挥到了突破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