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女侍寝意外尿床,老宰相惊为天人,送她去京城,36年后成皇太后

流浪的阿航 2023-05-08 17:54:17

许多野史奇谈在不同时空都有涌现,但当有的事情,被言之凿凿地分属记录在不同的史书上时,那它惹出的长足惊叹,便不是一星半点了。

比如,宋高宗的生母——韦氏。

《宋史》《三朝北盟会编》《宋会要辑稿》都曾记录她人生最初转折的时刻,不是因为惊人的美貌,也非出色的才华,而是因为,被不小心撞见了尿床,视为大吉。

而撞见并成就韦氏的人,被尊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这是什么鬼神与科学碰撞?

在看似稚子之行的背后,有属于人为的推动吗?

从便溺婢女到高位太后,韦氏的人生起伏背后,也许只是谬谈,也或是更高明的设计。

婢女何人,天命还是设计

在不少酒肆说书中,曾经不约而同地谈了这样一件事。

在苏颂正式成为宰相的第二年,一位丫鬟在为其暖床时,不慎尿了出来,但是苏颂竟然觉得是吉兆,还与其商讨后续的布局,送她回到道观,为她成为端王妃而铺路。

最后的最后,小婢女韦氏经历了种种,变成了大宋的皇太后。

亦有人传是苏颂杭州任知府时,夜观星象查帝王之气,随紫气追到刚出生的韦氏面前,亲自接她入府开蒙。

或是韦氏为嫁人给年老的苏颂,特地寻来吸收朝气,暖床延寿。

还有传,韦氏并非便溺,而是月事,所以才不受控制。

张口即来,人人皆可,众说纷纭中,还要看确凿的认证。

不少珍贵的记录虽然在连年战火中消亡,但是总有缝隙存生,比如宋朝周必大留下的杂史——《思陵录》。

这本难得的史书中,为后人驱散了不少谣言。

“其妹即显仁也……通夕遗溺不已。颂曰:‘此甚贵……携以入京。’”

看到这段史料记载,不禁长舒一口气,终于有合乎情理的正常人出现了。

试想,一位可以官拜宰相,外能出使辽朝,内可安治地方,政绩斐然,并且还是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先河,在医学、天文有突出成就的天文学家、药物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的人,必然是双商在线的,不然早在官场沉浮中被淹没,或是湮灭在某一次药物的实验中。

这样的人物,怎么会有如此荒谬的行为。

致仕时的苏颂急流勇退,不立党援、以礼自持而保全了自家。

所以,不会再与韦氏做利益勾结。

韦氏由其姐安排暖腿,而非苏颂家人。

况且,当时的苏颂已经年过七十,繁华看尽,对年幼的韦氏根本不感兴趣。

后念其姐为家中老婢,便仁善地为其指路。

不论后来发展如何,最初的故事,并不像坊间传言一般,皆为利益。

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多一点信任与美好。

韦氏后来的际遇,没有过多细节史载,只能从名家身上核实她的旧闻。

话说至此,真的得感慨一句——命运,有时候就是种种的偶然集合。

螺旋上升的人生,无奈中的努力

“……以皇太后初因从约入宫故也。”

韦氏由苏丞相指点,居住道观之中,于元符年间,由武官李从约介绍,成了端王赵佶府里的侍女,端王即后来的宋徽宗。

而当时韦氏侍奉的是后来成为徽宗宠妃的郑氏,也同时结识了后来成为徽宗贵妃的乔氏。

“苟富贵,毋相忘。”

这句话能成为《史记》名言,必有其贯通岁月的合理逻辑。

这句话,在小小侍女身上便是见证。

乔氏没有遗忘微时的姐妹,在她成为贵妃后,受宠之余,还对徽宗提起韦氏。

徽宗沉迷道法与艺术,对于情爱也是十分放纵,迷恋声色犬马,也因着这份荒唐,所以当他听闻韦氏之名时,便自如地宠幸封赏了。

1106年,临幸后有孕的韦氏,受封平昌郡君,次年成为才人,五月诞下皇子后,成为婕妤,安守本分的她,在大观二年又成了修容。

对比受宠的乔、王、崔、刘等贵妃,韦氏并无突出的表现,更不用说和后来成为皇后的郑氏相比了。

如果她遇到的不是浪荡的宋徽宗,就算是在那个母凭子贵的社会中怀孕并且顺利产下皇子。她可能也不会步步高升。

好友的帮助,适逢昏君,顺利诞子,三者缺一不可。

而韦氏在其中有付出努力吗?

答案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从她被她的姐姐带到道观,给苏丞相暖脚的那一刻,她的人生其实已经开始了改变,她必须得不断奋斗,勾心斗角也好,安分守己也罢。

而便溺的细节,既是羞困,又是新的转折。

世人哪有那么多清醒,什么刺激便如蝇虫逐臭一般,追着讨论和观望。

也是由于所遇非良人,祸国殃民的昏君导致大宋贵女的灭顶之灾。

韦氏后来的遭遇,加上她崇高的地位,使得她继续成为人人口中的闲时谈资。

上位之后,有得亦有失

韦氏的品级没有止步于修容的品级,她生了一个好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赵构。

宋金合盟灭辽,怎想金军不到半年便南下灭宋,好在东京被良臣死守,金军久攻不下,日渐力竭,便提出撤军,并列出条件。

赵构慷慨请行,成为宋朝在金地的人质。

作为补偿,宋徽宗在这个时候,把韦氏封为“龙德宫贵妃”。

但次年,韦氏可能便感到了一生幸运的断流,因为靖康之变到来了。

开封陷落,二圣投降。

金人掠夺了大量金钱之后,将俘虏的宋朝皇室带走,沦为俘虏的皇室贵女,从出行的三千四百余人,到最后抵燕时,只有一千九百余人,只有一半的女子勉强活着来到了目的地,运气仍存的韦氏也在其中。

活着来到就可以了吗?

“肉袒”与献俘礼,宫婢与浣衣女的经历折磨着宋朝的皇室诸人,也包括韦氏。

虽然她在途中托人将信物送至儿子赵构,但时局瞬息万变,人心叵测难明。

对于韦氏来说,成为贵妃,失去了儿子;来到高位,遇到了更多苦难。

活着,才有希望。

“从上皇北迁。建炎改元,遥尊为宣和皇后。”

对韦氏来说,继承皇位的宋高宗,就是最大的希望。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母亲,把她封为“宣和皇后”。

虽然南宋依旧软弱,对金也强硬不得,但是在政治的博弈中,韦氏被遣返回了宋地,成为皇太后。

临别之际,韦氏答应昔日姐妹乔氏和宋钦宗,翌日会将他们接回,甚至是对宋钦宗发起了誓言,但一朝怎能有两个皇帝。

韦氏历经种种,依旧能安全归来,是无比幸运的。

可聪敏睿智,才是她立于危险而数次化解的根本原因。

其中利害虽然看清,但是没有足够的学识与政治素养,她对于权势的博弈并不能了然。

金朝不会放人,赵构也不会接回她的故人。

同是1142年,她从金地归来,而良将岳飞却被儿子构陷冤死,金人无法由宋人打败了。

瞽目,或许是韦氏在金朝受尽折磨而导致,也可能是南北的水土不服,贫贱与华贵交轨的急切,也单纯就是,韦氏郁结于心,良心的折磨让她想起自己的誓言,寝食难安。

不过,经受这么多苦难,仍旧站到了最后的韦氏,虽看似普通,但绝非凡人。

得成大业者,必然心志坚定。

即使后来有那么多的凝视指责,说她改嫁金人,不配为后,她也处之泰然。

她的背后是宋高宗,为了地位稳固,她的负面流言也会被一一清除,不必她忧心出手。

1159年,一生跌宕的韦氏驾崩,享年八十岁。

韦氏在见到苏颂之前,对于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多的预知,出身的卑贱让她没有太多想法。

但一次机会,一次宽容,让她得以成长。

成长的结果无人预知,但韦氏没有让人失望。

时代、观念、利益的无形推手,让她在跌宕之后,最终成了显仁皇后。

个人的阅历局限、君王的施压、局势的推动,都会让书中的记载有偏差。

况且对看客来说,史书里多为纸上人物,得一时之乐已然是有趣,哪会再费心真假。

好在每个人的所见所感,皆有不同。

时空的联结,不一定需要科学,有时就是一本史书的话语。

吹开浮夸荒谬的泡沫,才能步步踏实,获得真知。

0 阅读:122
流浪的阿航

流浪的阿航

想去远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