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夺回赫尔松市后,乌克兰方面若想进一步扩大战果,自然需要获得来自西方的更多援助,但那也要看俄罗斯答不答应。自俄军后撤至第聂伯罗河左岸后,俄乌两军在多条战线上再次陷入了焦灼。一方面,东欧严冬的酷寒和大雪,挡住了双方军队的前进道路;另一方面,俄本土军工业加大了先进武器的供应速度,一线俄军的火力强度越来越大,乌军很难占到肉眼可见的便宜。
俄军开始接收部分先进装备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导弹工业加大了对“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口径”系列巡航导弹的生产规模,以尽可能地供应前线俄军对高精度制导弹药的消耗需求。
翻修后运往前线的俄军T-62主战坦克
可以说,虽然时间有点拖沓,但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和军事潜力总算逐步“苏醒”了。相比之下,西方对乌军援的后劲似乎却有些不足了。《纽约时报》指出,北约30个成员国家中,已有20个耗尽了援助乌克兰的潜力,乌方是否还能继续维持军事力量,就需倚仗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北约军事大国了。但即便是在这些西方传统军事强国中,恐怕也只有美国尚能保持国防工业的高速运转,其他国家在冷战结束后的“马放南山”程度实在是太大了,短期内很难让军事机器快速运转起来。
俄罗斯或试图把乌克兰拖入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