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赵寿山宣布起义后,贺龙将他接到杨家岭。当天晚上,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宴会,庆祝他成功脱险。在席间,毛泽东亲自为他倒酒、夹菜,并仔细听取他的经历。通过毛泽东的真诚和热情,赵寿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杨虎城叮嘱赵寿山:“北边是朋友,南边是仇人”】
赵寿山生于1894年,家在户县定舟村,家境贫寒。幸运的是,他父亲的好友张世林有些家底,在他的资助下,赵寿山9岁时得以进入村里的南庙私塾学习。
赵寿山家境贫寒,但他学习特别努力。他的勤奋赢得了老师魏康侯的认可。1909年,15岁的赵寿山得知陕西陆军小学在招生,在魏老师的帮助下,他报名参加了考试。
考试当天,他意外地迟到了。按照规则,迟到者不得进入考场。他灵机一动,开始在考场外的空地上快速绕圈奔跑,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呼吸急促。接着,他跑到考场门口,向监考官请求允许他参加考试。监考官拒绝后,他继续恳求:“我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为了赶时间,我一路跑来,你看我都成什么样了。”
监考官看到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觉得情况属实,便特批他进入考场。最终,他凭借出色的成绩成功考入了陆军小学。
陆军小学实行免费教育,每位学生每月能领到二两银子作为生活补助。学校还设立奖学金,成绩排在前十的学生,每月额外奖励二三两银子。赵寿山在校期间勤奋用功,表现优异,每年能拿到超过二十两的奖金。他从不乱花这些钱,全部带回家,用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在陆军小学读书时,赵寿山每逢回定舟村老家,都会去私塾给学生们讲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还教他们唱革命歌曲。有一年春节,他在村里闲逛,看到一位赵姓族人在自家院子里聚众赌博,从中牟利。赵寿山觉得这是在带坏年轻人,一时火冒三丈,冲上去就把那人狠狠教训了一顿。
赵寿山的这个行为,在村子里传了很久,直到多年后,人们还经常提起。
赵寿山在完成陆军小学的学业后,继续在西北大学预科和陕西陆军测量学校深造。1914年夏天,他结束了学业,随即加入了陕西地区的反袁靖国军,这一年他刚满20岁。
1917年,靖国军在与北洋军阀的对抗中失利,杨虎城带领部队撤退到陕北的三边地区,继续坚守靖国军的理念。到了1924年,赵寿山和他的几位同伴加入了杨虎城的队伍。
1929年,蒋介石将杨虎城的军队整编为新编第14师,由杨虎城担任师长,该师下设三个旅,其中赵寿山负责指挥第3旅第7团。在中原大战即将爆发之际,蒋介石任命杨虎城为第17路军的总指挥,而赵寿山则被指派为杨虎城的后方留守司令。
杨虎城在战胜冯玉祥后,率部进入西安,出任西安绥靖主任并兼任陕西省主席。与此同时,赵寿山作为11旅旅长,被调往陕西汉中,担任汉中绥靖司令。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赵寿山逐渐成为杨虎城麾下的重要将领,两人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
蒋介石始终将杨虎城的部队视为非嫡系力量,对17路军实施了一系列公开限制和暗中削弱的手段。为了夺取陕西的控制权并彻底瓦解17路军,他借口围剿红四方面军,派遣自己的心腹胡宗南率领嫡系部队进驻陕西。
胡宗南作为蒋介石的黄埔嫡系,且同为浙江人,常借助这层关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杨虎城的部下常遭受胡宗南部队的欺凌,处境如同受委屈的家庭成员。在这种困境下,他们不得不寻找生存之道,这促使他们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建立了联系。
蒋介石认为杨虎城领导的西北军是杂牌部队,但这支队伍却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不断蚕食中国领土,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兵力围剿陕北的红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杨虎城与张学良等人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试图扭转国家危局。
刚刚履职一周,他便高效地完成了各项事务。紧接着,在12月19日,他作为渭北警备司令前往三原,计划与红军联合,共同阻击从潼关以西逼近的国民党主力部队。
红军抵达三原西北的云阳镇及富平县庄里镇附近后,赵寿山与红军领导层建立了密切联系,双方互动密切。期间,赵寿山主动将自己的司令部提供给红军,作为他们从陕北南下的重要联络点。
赵寿山为应对南京政府"讨伐军"的军事行动,特意邀请红军指挥官为17路军传授游击战术并进行实战演练。了解到陕北地区粮食短缺的情况后,他迅速安排后勤人员协助红军在渭北地区采购粮食。随后,他组织了一支由150多辆运输车组成的车队,将这批粮食顺利运抵陕北。
1937年初,彭德怀和任弼时等人从云阳出发,前往三原的17路军渭北警备司令部,与赵寿山将军会面。当时,赵寿山对释放蒋介石的决定感到困惑,内心充满担忧。
在彭德怀和任弼时的详细说明后,他的疑虑一扫而空,情绪由阴转晴。随后,他请来了照相馆的工作人员,在司令部的院子里与红军的各位领导一同拍照留念。拍照结束后,任弼时对赵寿山说道:
红军战士拍照后迅速离开,叮嘱不要给当地人员添麻烦。
彭德怀同样紧握着赵寿山的手,幽默地回应道:
赵司令,这次你可是被蒋介石逮个正着,证据确凿,说你跟共党有勾结啊!
赵寿山严肃地回应说:
“我没什么好担心的。麻烦你帮我给毛主席带个话,我压根儿就没勾结土匪,而且我还打算直接上山加入他们呢!”
西安事变顺利结束后,蒋介石返回南京后立即违背承诺,张学良遭到扣押。1937年5月,杨虎城被迫辞去职务。两个月后,他以考察为由出国,赵寿山等亲信前往上海送行。在分别时,杨虎城对赵寿山等人叮嘱了几句话。
要记住,北方是盟友,南方是敌人。北方代表希望,南方象征绝望。
在杨虎城离开之后,赵寿山迅速接过了17路军的领导大旗,成为了部队的核心人物。他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军中日益凸显,承担起了指挥和决策的重任。赵寿山的领导风格和战略眼光,使得17路军在他带领下继续稳步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的存在,不仅稳定了军心,也为部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主席:“想干什么工作,自己挑”】
1938年12月,赵寿山率领的38军抵达赵城后,他独自一人从绥德出发,途经延安前往西安。在延安期间,赵寿山分别与毛泽东和朱德会面,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当时,陕甘宁边区政府由张国焘担任主席。在一次晚会上,赵寿山与张国焘相遇。尽管张国焘因长征期间的分裂行为受到指责,但赵寿山依然觉得他表现得十分官僚。
赵寿山对曹力如的信任度开始动摇,心中升起警惕。在延安那段时间,他曾通过曹力如向边区政府捐赠了5000元作为教育资金。交接时,曹力如特意询问:“需要向张国焘主席汇报这笔款项吗?”
赵寿山坚决地说:“别跟他说这事,如果非得告诉他,那我这钱就不捐了。”
之后,赵寿山再次拜访了张国焘,两人只是闲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没想到,张国焘后来居然投靠了蒋介石的特务头子康泽,成了他的手下。
1944年,赵寿山作为地下党员前往重庆,期间康泽邀请他共进晚餐。当赵寿山踏入康泽的客厅时,意外发现张国焘也随康泽一同出现。随后,康泽的秘书将赵寿山带到客厅,直接问道:“你和张先生是老相识吗?”
赵寿山回忆道:"1937年年底,我带领部队在华北地区参加抗日战斗,一直打到绥德。那会儿我从西安经过延安,张还特意请我吃了顿饭。"
后来,赵寿山心里琢磨,还好之前捐款的事没被他发现。
1942年7月,毛泽东通过电报联系赵寿山,询问是否能让范明前往延安。范明本名郝克勇,当时在赵寿山领导的38军中担任中共工委委员和书记,同时也是教导队队长,主要负责统战工作。范明的父亲与赵寿山有着密切的私人关系。
午夜时分,赵寿山请范明到他的房间私聊。两人见面后,赵寿山直接问范明:
你认识毛主席吗?
范明回应道:
我从未与毛泽东主席有过直接的会面。
赵寿山接着问道:
“他为什么特意发电报让你去延安当面聊?”
范明回应道:
毛泽东同志了解我们之间的独特联系。
赵寿山询问范明在党内的具体职责,范明回答说他有资格代表党组织与赵寿山进行沟通。
赵寿山非常高兴,指示范明将这里的详细情况准确无误地向毛主席汇报。
1942年12月,范明抵达延安。在与毛主席会面时,他详细汇报了38军的党组织建设、工作进展以及官兵的思想动态。毛主席在听取汇报后,针对后续工作提出了七点具体指示。
毛泽东向范明询问赵寿山的想法。范明表示,赵寿山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寿山长期以来不仅与共产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实际上还处于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尽管如此,他仍然未能获准加入组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寿山曾向杨明轩寻求建议,杨明轩对此给出了答复。
加入共产党并非像加入普通社团那样简单,不能随随便便口头说说就行。想要成为党员,必须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认真提交入党申请,并完成规定的各项程序,这样才算正式入党。
赵寿山突然明白了,于是让范明去向毛主席提交这个请求。
毛主席委托范明向赵寿山传达信息:
党组织正式批准了他的入党请求,决定接纳他为特殊党员身份。这一决定表明,中央经过慎重考虑,认可了他的政治表现和思想觉悟,同意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过,由于他的特殊情况,中央决定给予他特别党员的身份,这与普通党员在组织关系和管理方式上会有所不同。这一安排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情况的灵活处理,既坚持了党的原则,又照顾到了具体实际。
1943年3月,范明抵达河南荥阳苏寨的38军抗日前线指挥部,向赵寿山详细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赵寿山听后深受鼓舞。入党后,赵寿山以党员的标准自律,率领部队更加坚决地抗击日军。他指挥的17师于1944年7月17日在故县发动起义,35师则于1946年5月15日在巩县起义。
1946年春天,蒋介石为了削弱非嫡系部队的势力,决定废除全国范围内的集团军建制,改为以军为基本单位。这一调整意味着赵寿山领导的第三集团军将被解散。赵寿山意识到,自己很可能被调离现职,转任闲散职务。
几年前,赵寿山曾向中央提出前往延安的申请,但未被许可。如今,国共谈判形势紧张,随时可能破裂。他感到自己这个“有名无实”的职位毫无意义,于是下定决心设法离开,前往延安。
在南京的军事会议上,他直接向蒋介石提出了去美国考察水利的想法。蒋介石巴不得他离开,立刻同意了他的出国请求。回到兰州后,西北行政长官朱绍良试图扣下蒋介石的批准电报,想把赵寿山留在当地。然而,朱绍良向蒋介石请示后,还是没能阻止赵寿山的出行计划。
9月8日,中央派遣黄爱民和蒙定军前往兰州与赵寿山会面,传达了中央同意他前往延安的决定。出发前,毛主席特别强调,确保赵寿山安全抵达延安是首要任务,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1947年2月,赵寿山只带了一名秘书,悄然乘船前往延安。一个月后,经过多次转道,他最终抵达了中共中央后委的驻地。
赵寿山从共产党的特别委员转为正式党员后,需要参与组织生活并填写相关表格。为此,他向周恩来提出,希望按照毛主席之前的承诺,将他的党龄从“双十二”事件开始计算。
周恩来立即向毛主席汇报了情况。毛主席回忆说,他在1942年确实口头同意过赵寿山加入共产党,并且党龄可以从"双十二"事件开始计算。不过经过重新考虑,毛主席认为按照党章的要求,还是应该从正式提出入党申请的那天算起比较合适。
周恩来带着范明一同与赵寿山进行了沟通,向他详细说明了情况。赵寿山听完后表示完全理解。后来,他回忆道:
毛主席在处理我的党龄问题时,既坚守原则,又懂得变通,最终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尽管我已年过六十,但我仍然秉持着“入门靠师傅,修行靠自己”的理念,不断学习,努力将自己锤炼成为一名合格的、老而弥坚的党员。
赵寿山抵达解放区后,被安排到太行山二野司令部所在的冶陶村。在那里,他与薄一波进行了会面。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暂时不公开赵寿山的行踪,以便让西安与他有牵连的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安全撤离。
赵寿山抵达冶陶村后,向党中央提出一个建议:希望能用六个月时间,到各个战区实地考察学习,之后再去延安。毛泽东同意了他的这一请求。
赵寿山发出通电后,马上动身前往陕北。途中他抵达曲沃县时,正赶上当地举办"七七"纪念活动,他在会上发表了讲话。蒋介石得知消息后,迅速调遣4架战机,对赵寿山的住所进行密集轰炸,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赵寿山离开曲沃后,在贺龙的陪同下抵达杨家岭,与毛主席会面。毛主席设宴款待,席间还亲自为他夹菜,态度十分热情。饭后,毛主席关切地询问赵寿山:“这些年大家一直为你担心,如今你终于平安归来。但你长期身处险境,却泰然自若,究竟是什么原因?今天我们可以好好聊聊。”
赵寿山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自己多年的斗争经历,毛主席听得十分专注。隔天晚上,毛主席再次与赵寿山讨论工作安排。此前,有人提议让赵寿山负责地方政府事务。毛主席直接询问赵寿山的想法,问他更倾向于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让他自己做出选择。
赵寿山表示,最终决策权在主席手中。
鉴于赵寿山丰富的实战经历,毛泽东安排他前往前线协助彭德怀。很快,赵寿山就抵达战场,出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前委委员。
【赵寿山担任青海省主席】
1949年9月底,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成功解放。次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中央政府委任赵寿山担任主席,副主席职务由张仲良、廖汉生、喜饶嘉措和马朴共同担任。
赵寿山于3月6日正式履职。
1952年11月9日,赵寿山接到调令,从青海转赴陕西担任县长。他是地道的关中人,性格直率,做事干脆,从不阿谀奉承,遇事也毫不退缩。他为人刚正不阿,但为了顾全大局,也能适时退让。庐山会议结束后,赵寿山专程前往吴家花园看望彭德怀,回家后,他忍不住痛哭失声。
遗憾的是,彭德怀与赵寿山的具体对话内容未能保存下来。之后,赵寿山多次向毛泽东主席写信,坦诚表达意见,为彭德怀辩护。
1965年,赵寿山病重,癌细胞已经扩散。他脸色苍白,额头上渗出黄豆大小的汗珠,不断往下滴落。尽管疼痛难忍,他仍咬牙坚持,口中反复呼喊着“彭总!彭总!”。
在与疾病的抗争和对战友的深切思念中,赵寿山于6月20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