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赛季的CBA开打后,山东高速的比赛我看的不多,球评也写得少。足球赛季结束后,对篮球补了补课,发现比之高速重返山东男篮后的前两个赛季,今年山东高速退步相当明显,舆论评价更趋负面。前两个赛季尽管整体表现亦非理想,但至少一直待在前12名区间,最终都保住了季后赛门票,可本赛季常规赛至今,山东高速基本游离在前12名之外,实现确保季后赛资格目标的前景并不乐观。
(原来前12这么难)
这种趋势,到昨晚主场不敌同省德比对手青岛、被历来低自己一头的“小兄弟”双杀,似乎到了一个节点,各方面的不满情绪开始公开化,俱乐部接待客队时一些不周到做法的图文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疯传——这些几乎每家俱乐部主场都多多少少存在的非职业现象,你成绩好时不是个事儿,一旦面临危机,想摁也摁不住,因为落井下石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不让别人加霜,唯一的办法就是你自己别下雪。
(没按住别人,却被别人按住了)
山东高速遭遇三年以来最低谷,原因何在?用一句话概括:该稳的不稳,该变的没变。经过前两个赛季的积淀,俱乐部的管理体制、机制,球队的战术体系、风格,外援与本土球员阵容的搭配,都应该逐渐稳定下来,而针对新赛季对手情况和联赛形势的变化,也理当具备了随机应变乃至与时俱进的能力。遗憾的是,“应该”和“理当”的事情,均未能如期兑现。山东高速仍像初涉CBA赛场那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咱们啥时候才能长大?)
一支成熟的、有持续竞争季后赛资格能力的球队,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一是球员阵容实力达标,拥有能力突出、发挥稳定的核心外援,本土球员结构合理、厚度过硬;二是教练团队功力达标,特别是拥有与季后赛要求般配的一流或准一流的主教练;三是俱乐部运作水平达标,主要负责人知人善任,管理到位。从山东高速的实际表现看,这三个基本条件都有欠缺。
先说球员。CBA归根结底要靠外援打天下,而高速“二进宫”到了第三年,外援里靠谱的还是只有一个越来越老、类型上注定当不了核心外援的吉伦沃特。今年引进的福斯特和沙约克,皆为“抽风式”外援,不断在天使与魔鬼之间角色切换。外援撑不起来,本土球员老化严重,曾经的活力之源高诗岩不进反退,没有新增长点的同时,原有主力里仅贾诚一人能够稳定输出,其他人都有程度不同的下降,折射出训练、管理等关键环节上的缺失。
(这么打,谁也扛不住啊)
再说教练。丁伟不可谓不敬业,只是这改变不了他二流教练的事实。高速重新入主后选择的三位主帅都是二流教练,丁伟上个赛季替王晗“救火”时偶有高光时刻,然而本赛季接任主教练之后暴露出掌控全局能力上的不足,不得不由外籍助教替代指挥,可惜这位外教亦非一流,昨晚主场对青岛一战,指挥权回到丁伟手里,战局却依然没有发生向好的转变。球员状态的全面下滑更反映出训练质量不高,以及赛前调整不到位的缺陷。
(给个面子好好打行不行)
最后是俱乐部。俱乐部新掌门人年富力强、心气很高,而且“懂篮球”,这肯定是优势,但如果分寸把握不好,优势也可能转化为劣势。职业体育有自己独到的运行规律,严格按规律办事,才可能保证俱乐部的正常运营。从高诗岩、吉伦沃特等人莫名其妙地消失和复出,到主场观众套票定价从上个赛季的400元毫无根据地暴涨到本赛季的1560元,加之信息不透明的老毛病一如既往,等等,都表明俱乐部的职业化进程任重道远。
二流球员,二流教练,二流俱乐部,想要一流成绩,您想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