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
古称为“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4200年的夏朝堇子国,被认为是宁波作为“邑城”的最早起源。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
一起来看宁波名列第1批、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最美10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宁波市奉化市溪口镇岩头村
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村落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至今已有650多年历史。作为古村的岩头,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明末清初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占全部建筑数量一半以上,而且古村格局与风貌基本完整。

岩头村风格各异的民居院落分别散落在岩溪的两边。“廿四间走马楼”、“三道阊门”、“中三院”、“下三院”等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随处可见。江南民居中五马头墙非常罕见,必须要有一定地位的望族才可建造,在岩头村却有不少。保存至今的还有崇本堂、报本堂、钱潭庙、存善局、筏埠等许多旧时公共建筑。走进这些建筑,有种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

走进村里,可以看到小桥人家、田园静谧的景象,透着一种清新宁静的悠远韵味。从空中俯瞰,整个村落傍水而建,民居面街临河,乡村景观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一体。岩头村的村口有一座古桥——广济桥,清晚期由岩头村著名能工巧匠毛和泰父子建造,距今约130年。
2 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
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有着“中国渔文化之乡”美誉,还被誉为“浙江渔业第一村”。

东门岛兀屿海中,为象山石浦屏蔽,这里的人们靠海为生,以渔为业,别具一格的渔文化沿袭至今。每年开渔节上,石浦渔港同东门渔村遥相对望,锣鼓鸣唱,震动了整个海域。

这里拥有富岗如意信俗,开洋节和谢洋节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村内的东门灯塔,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明嘉靖年间,东门渔村倭寇来袭,戚继光在正月十四那天全歼敌军,此后,十四夜成为当地最大的民俗节日,渔民们相信妈祖,崇拜关公,敬畏龙王,三月三踏沙滩、妈祖赛会、七月半放海灯,都是流传于东门渔村的民俗文化活动,隆重且热闹。

漫步在这个村落的街巷里,老旧的街道,cun斑驳的木门,暗淡的石窗,紧闭的老式铁门......老时光留下的痕迹在老屋与大海相互依靠间,展现的淋漓尽致。

1934年电影艺术大师蔡楚生到石浦拍摄电影《渔光曲》,就在这个美丽的渔村拍摄。如今你若住在东门的民宿里,可以享受海岛风光,感受主人新鲜捕捞的海鲜,或者跟着船老大出海捕鱼、放蟹笼、垂钓,可以感受浓郁的渔文化。
3 宁波市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
柿林村。位于余姚市大岚镇的东南部,距余姚城区约有近五十公里的山路。这个处于有着“第二庐山”美誉的四明山腹地的小山村,有着六百五十多年的村史,是个不折不扣的历史古村落。

柿林村,便坐落于四明山腹地的赤水溪旁,村庄的位置恰巧建在山间的一块高地上,海拔有550米。村庄的周边均是高耸的山峰,伴有悬崖挺拔。站在山头望柿林村,整个村庄仿佛悬挂在山腰间,被山间茂密的树木遮天蔽日的掩盖住,只留出青瓦白墙,在树木的缝隙间若隐若现。

这古老的山村全村上下只有一个姓——沈。据说央视的纪录片《百家姓》中的“沈姓”就来这里取景拍摄。由来要追溯到六百五十年前的元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子的第45辈的沈太隆,携妻儿爬山涉水,来到了这块荒无人烟的山地,见此间流水潺潺、山高林密,风景甚好。便在这块地方定居下来,这也是“沈姓”的由来。

因为这里种植了大片的柿子林木,盛产一种叫“吊红”的柿子,远近闻名,村名也就改成如今的叫法——柿林村。漫山遍野的柿子树,在秋冬季节,映衬着粉墙黛瓦老房,尤其美好景致。村村户户房前房后种了许许多多年的柿子树,秋冬柿子熟时,粉墙黛瓦之上,小柿子一盏盏红灯,是一卷独特的山乡风景图。
4 宁波市余姚市梨洲街道金冠村
金冠古村。始建于北宋年代的古朴山间村落,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余姚南部的四明山区。自北宋熙宁年间兵部尚书朱廷碧来姚定居冠佩开始,金冠村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古老的村落,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又是“红色山村”,红色遗迹还保留完好。北宋熙宁年间兵部尚书朱廷碧定居于此,余姚先贤朱舜水从这里走出去,浙东革命根据地著名烈士黄明的故居,无不增添着这座古老村落的厚重历史文化。

山泉溪流是千百年来金冠古村的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之地,沿着村中的山谷中间流淌而下的小河溪流,成了谷中村落的中分线。沿着溪流的走势,各色古老的建筑与现代房屋穿插交错,高低有致的分布在溪流的两岸。

走进金冠村,处处可见的古朴秀美建筑,延续着清代的建筑风格,卵石路、石砌墙、木结构建筑原貌,村居沿溪依坡拾级而建,块石砌墙,卵石铺地,木构简洁,朴实无华。
5 宁波市余姚市鹿亭乡中村
中村古村。位于余姚鹿亭乡,一个美如山水画卷的千年古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

一条清澈见底的溪从村中穿过,古朴的村落感觉如同出世般静美。据说中村此地正好是四地三镇中心,“中村”之名由此而来,可见其地理位置的优势。

中村的村落布似棋盘,五横九纵,石墙黛瓦,绵延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晓鹿大溪穿村而过,古桥戏台遥相辉映,一幅浙东乡土古村落的风貌。

行走在村落里,随处可见美好古迹。白云桥这座陡拱式单孔石桥,像一道飞跃的彩虹,是村落最美风光。另外仙圣庙,始建于南宋末年;古戏台,始建于南宋末年;还有不少明清建筑,这些建筑都是典型的四明山传统民居,保留了难觅的古朴味道。
6 宁波市宁海县茶院乡许民村
许民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的许家山,是宁波市内现有建筑群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浙东沿海山地石屋建筑群落的典范。

许家山村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石屋和有着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石屋建造独特,弯弯曲曲的卵石路串成整个村庄,具有浓厚的山村气息。

700多年前的南宋末年,国家内忧外患,宰相叶梦鼎为国奔波,铁骨铮鸣于朝野,他们家族是原居东仓的一支后裔,在叶大卿父子带领下,避乱至此,砸石砌房的声音铿锵而起。

依山而建的村庄就地取材的最好建房材料就是石头。许家山的地貌为下侏罗纪的盆地沉积,属北西向的断裂带。因炽热的岩浆从地壳下斜状喷出,地貌形成特殊,红壤浅层下布满了大小不等的玄武岩,就是许家山建筑的主要材料。也造就了这个美好的古村落。

许家山有一股沧桑、撼人心魄的力量。成群的石凳、石梯、石窗、石阶、石道、石屋无一不透着沉稳苍凉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岩石本身,也来自山村远离尘嚣的古朴。

在许家山,一家一户的石屋通过石巷子互相贯通,仍延续着山乡人家独有的信任和亲切感。

这里还有许家山石头博物馆,展览着从全国各地收藏来的100多个品种、总数达600余件的各色奇石,也值得一看。
7 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
位于宁海县长街镇。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西岙古村,古称西洲,据当地《陈氏宗谱》记载:陈怀琪“宋初真宗(998—1022)自闽之长溪迁于台郡之宁海东乡西洲”,由福建迁于此,古村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宁海及浙东地区最古老的村庄之一。

这个村落以浙东保留宋代地面文物最完整而著称。三座南宋石拱桥填补浙东宋代原真性石拱桥的空白,一组南宋墓前石像生、南宋石门鼓都是宁海县保存最完好的南宋文物。其他如正月十八,30余米双龙大龙灯民俗也明确记载始于南宋。

西岙村还留存有千年古刹集福禅寺。今存大殿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所建。寺院还留存有玉石宝印一枚,刻着“叁宝佛法僧之印”,北面刻着“北宋祥符三年”字样。现大殿保存完整,前檐牛腿、雀替等雕刻精美、用料考究,尤其是整条由原木镂空雕刻而成的“五狮戏球”雕梁,更是在宁波绝无仅有,在浙东地区也堪称一绝。

村内还有独具特色的四姓祠堂,是陈、郑、周、王四姓合祠,原宗祠始建于南宋咸淳三年,至今已740余年。如今祠堂门口剩两只南宋时留下的太湖石“云鼓”,祠堂中间悬挂着皇帝的圣旨,正中上方是圣旨亭,圣旨亭里奉着圣旨牌。

这里有着大量古道、古桥、古墓、古树、古牌坊、古石刻,一处处古迹,让这个古老的村落如同隐藏在时光的深处,焕发出别样的韵味。
8 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龙宫村
龙宫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个村落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口的陈氏宗祠,南临龙溪,北坐狮山,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基本上还保持着建时模样。

龙宫村明清建筑很多,至今还分布着青瓦白墙、飞檐翘角、苍华古朴的建筑群舍。其中最有特色的有“三串堂”,清代的古宅,三幢房屋和三块道地连串在一起,前有福字照墙,后有天井、花坛、水井,气势非凡。西墙上的双龙拱狮的雕花石窗尤为精美。

自古“龙”在中国人心里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龙宫村这里似乎处处与龙有关,龙溪、龙山、龙潭、龙桥、龙树等等,风光清幽秀丽,值得每一个游客的寻访。
9 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清潭村

清潭古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古村具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村民多姓张,族人奉西汉留侯张良为先祖,世代袭有耕读之风,历代科举入仕者有五六十人。

村口被誉为“缑北第一庙”的双枝庙闻名遐迩,因精致的木雕和彩绘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双枝庙,又称灵隐庙,明正德年间建造,明万历年间扩建,民国元年重建前厅和戏台,此庙不同一般,庙门的屋檐上的木雕做工精细,色彩艳丽,整排的雕成,不同凡响

庙内最显眼的是那古戏台,做工讲究,藻井是螺旋穹窿式的,两侧看台的木雕显得犹为精致,在横厢上整排的镂刻一幅幅木雕作品,让人惊叹古代匠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清溪边上有螺蛳塔,是国内少有的用卵石垒成的风水塔。螺蛳塔是紫金岩塔的俗称,也叫鸡子岩塔,塔高四层,建于岩上,陶缸为顶,形似巨螺,塔的四周有九座山峰环抱,故有“九龙抢珠”之象。

距村大约 1公里的地方有明代进士张岵投水的斗岩潭,潭边曾有红色的岩刻“尽忠潭”三字。明代的方孝孺曾被朱棣诛灭十族,方孝孺的学生张岵因受牵连,自沉清溪的斗岩潭, 因忠节清气,宁海深甽的里岙村也名清潭。

清潭古村里还保留着三座古老的祠堂,分别是飞凤祠、孝友祠和小祠堂;保留着花阊门道地、三鉴堂等古建,也都值得一看。行走在村里,还可以见到历史悠久的双涧桥、老岙桥、新岙桥、唐山桥,紫金岩塔、花车门、六马墙,都各具特色。
10 宁波市奉化市尚田镇苕霅村
尚田镇苕霅村,以村南苕溪而得名,曾用条宅等名。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苕霅村原本名为“(雨召)霅”,(雨召)是宋朝时期自奉化三石村迁居而来的陈姓始祖造的字,电脑上打不出来,后来改为“苕霅”,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于是干脆改为“条宅村”。

走进村子,田园人家风貌,村子中心存有一些旧胡同,里面十分清静,胡同两侧是砖石结合的旧宅,和葱茏的桃树。村内古建筑有陈宗熙旧居,由陈宗熙出资于上世纪40年代末所建。该建筑正屋保存尚好,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作为名人旧居,人文内涵丰富,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传统建筑另有:亨仁房、龙泉庙等。

苕霅村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这里的布龙远近闻名。布龙是奉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800多年的历史。苕霅村是奉化布龙的起源地,也是代表地,村子里不仅建有布龙传承基地,每年春节或者传统节日,村子还会举办布龙活动。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古村古镇文化公益传播用途,如有涉及明显独创性摄影作品等存在侵犯著作权的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