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通勤工具,但不少人每天晚上回到家,看着电量显示还有大半格,就开始纠结:充还是不充?
充吧,感觉有点浪费还会损伤电池;不充吧,又担心明天不够用,万一在半路抛锚,那可就真社死了。
那么,电动车究竟该怎么充电?是一天一充,还是用完再充电?
充电之惑上下班高峰期,地铁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公交车上也是站得满满当当,这时候,一辆灵活的电动车就成了通勤的最佳选择,帮你快速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然而,电动车虽好,充电却是个老大难题。
关于电动车充电的讨论一直不少,并且大致可以分为两派:每天一充党、用完再充党。
“每天一充党”认为,保持电池电量充足才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用完再充党”则坚信,频繁充电会损伤电池,应该用到没电再充。
两种观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那电动车到底该如何正确的充电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寿命。
电池里的核心部分就像是它的心脏,负责储存和释放电能,简单来说,就是电池内部有两个电极,一个是正极,一个是负极,它们之间有一层隔膜和电解液。
当电池工作时,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产生电能供设备使用,这个过程中,电解液中的化学反应让电流得以持续流动。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用的电池,主要是铅酸电池和铝酸电池,这种电池寿命长、安全性高,工作原理也并不复杂。
它内部主要是阳极和阴极两块板,通过电解液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充放电。
给电动车充电时,外部电源的电会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电池里,而在骑行时,电池里的化学能又会变成电能,驱动电机工作。
而电池的寿命就像人的生命一样,是有限的,并且与其使用和保养有很大关系。
影响电池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充放电的次数,每次给电池充满电再放完电,都会对电池有一些损耗。
但这里要说的是,“完整循环”是指电池从充满电用到完全没电,然后再充满电。
如果你只是用了部分电量就进行充电,这并不算一次完整的循环,对电池寿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很多人以为,只要把插上充电器就算充一次电,就会损耗一次电池寿命,但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电池寿命主要看的是完全充满再放完电的循环次数,而不是充了多少次电。
就像手机电池一样,从满电用到没电自动关机,然后再充到满电,这才算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充电循环。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让电池完全放电或过度充电,尽量保持在20%到80%之间的电量。
另外温度也会影响电池寿命,过热或过冷的环境都会缩短电池的寿命。
充电方式:两种极端与折中方案回到最初的问题,电动车究竟是“每天充”好,还是“用完再充”好呢?
其实,这两种充电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每天充”虽然可以避免电池长时间处于低电量状态,防止电池硫化,但频繁的充放电也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形成结晶,加速电池老化。
这就好比一块海绵,如果每天都反复挤,时间长了弹性就会变差。
“用完再充”虽然不会让电池过度充电,但每次都是一次完整的充放电,这样反而会加快电池老化。
这种情况就像一个运动员,如果每天都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他的体能就会迅速下降。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科学的充电方式,既能保护电池,又能保证续航呢?
答案是肯定有的。
曾经有专业人士指出,电动车最好在电量剩到30%左右时充电。
这就好比给汽车加油,不要等到油箱完全见底才去加油站,也不要每次都加满,保持油箱有一定的余量,既能保证续航,又能保护油泵。
同样的道理,电动车电池也需要一定的“缓冲空间”,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这种“浅充浅放”的方式,既可以避免电池过度放电,又能防止电池过度充电,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近年来,电动车充电的安全问题频繁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就比如,在2023年3月,河南郑州接连发生两起电动车自燃事件,其中一起是因为车主私自更换了非原装电池,另一起则是因为使用了不合格的充电器。
这两起事情虽然没人受伤,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电动车充电安全绝非儿戏,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大祸。
除了电池和充电器的问题外,一些不规范的充电行为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比如,把电动车停在电梯里充电,或者把电瓶拆下来带回家里充电,这些做法很容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总结:理性使用,平衡利弊现如今,方便快捷的电动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掌握正确的充电方法,遵守安全规范,才能让电动车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避免安全隐患。
参考资料: